历史上臭名昭著的三个名人,如今被影视剧美化成人人追捧的大人物

浩博随心趣事 2025-03-07 04:42:15

历史上臭名昭著的三个名人,如今被影视剧美化成人人追捧的大人物

她身为王妃,却搞起了叛乱,想要篡夺王位。她跟外戚勾结在一起,控制了整个朝廷,差点儿就把一个原本繁荣昌盛的王国给搞垮了。

他是个皇上,可却是个胆小怕事、没啥本事的家伙。不仅把老祖宗留下来的江山短短时间内就给败光了,还跟外族人勾结起来,偷偷打开了边防的大门。

他身为朝廷重臣,但欲望无度,品行恶劣。皇帝默许之下,他借着编纂书籍的由头,对古代圣贤的经典著作进行了大肆改动和删减。

他们都是给中华民族抹黑的人,在历史上留下了极坏的名声。

但现在,他们三个人在影视剧里被塑造得光彩照人,成了了不起的大英雄,赢得了好多人的喜爱和追捧。

他们究竟是啥身份呢?

真实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到底是啥模样呢?

【从后宫走出来的蛇蝎女子】

2015年那会儿,电视剧《芈月传》在电视台播了,主演是大名鼎鼎的孙俪。

这部讲历史的电视剧一开播就收获了好评一堆,收视率直接把同时段其他剧都比下去了,还拿了不少大奖呢。

能拿到这么好的成绩,全都是因为孙俪老师演得太棒了。

她演的芈月,重情重义,为了国家和亲人,豁得出去,嫁到了秦国,就像把自己喂给老虎一样勇敢。

后来老公没了,她硬是挺了过来,不光把自己的娃拉扯大,还找人帮忙摆平了秦国的内乱,最后让儿子坐上了秦王的位置。

电视剧里的芈月,那真的是没得挑。她是个好闺女,对爹娘孝顺;是个好媳妇,跟丈夫感情深;还是个好妈妈,特别疼爱孩子。更重要的是,她心里装着整个国家,当太后时也是一心为国。

她这样的形象确实吸引人,难怪能赢得大批粉丝,成了大家常提起的“中国顶尖女将”。

但实际上,电视上演的那个芈月的事儿都不是真的,全是编剧们自己编出来的。

真实历史上的芈月,跟电视剧里演的那个,简直就是两码事,差别大得很。

芈月来自楚国的贵族家庭,16岁时,楚怀王为了巩固两国关系,让她嫁给了秦国的秦惠文王嬴驷,做了他的妃子。

跟嬴驷一起生活的18年间,她总共生下了一个儿子和三个女儿。

公元前311年的时候,秦惠文王嬴驷走了,他去世时四十六岁。这人可是重用张仪,给大秦打下了好基础。

他去世后,大儿子嬴荡接手了秦王的位置,这家伙在战国时期,武力值可是顶呱呱的,人们称他为秦武王。

秦武王嬴荡这家伙,力气大但脑子不够用。他非要跟手下的武将比试举大鼎,结果一不小心,鼎掉下来把他给砸死了,真是倒霉透顶。

嬴荡死后,因为没留下后代,秦国立马就乱了套。嬴驷那些已经长大的儿子们,个个心里都打着秦王宝座的主意。

这时,芈月瞅准时机,悄悄跟她娘家人通气,一起把右丞相给拉拢过来了。接着,她就带着人起兵,打算把王位给夺过来。

后来,芈月靠着强大的军队力量,赢得了不少文官武将的支持,最后成功坐上了王位。

把儿子扶上秦王宝座后,芈月就找了个理由,说孩子太小,不能亲自管国事,于是她就自己来掌权了。

掌握大权后,芈月不光养了些男宠,还动手清理那些跟她不对付的人,把以前那些看她不顺眼的,全都给处置了。

最终,就连嬴荡的亲娘也没能躲过芈月的算计。

一看事情不对劲,大秦的左丞相甘茂二话不说,当晚就溜达到了魏国,总算是捡回了一条命。

芈月为了加强自己的权力,在朝廷里拼命安排自己的亲戚,这种做法把秦国搞得乌烟瘴气,让原本快速崛起的秦国国力一点点走了下坡路。

芈月这个人,性格上相当狠辣,眼光也不够长远,更重要的是,她一点情面都不留。

她儿子夺位成功后那会儿,她就试着跟义渠王拉关系,两人还有私情,生了俩娃。

公元前272年那会儿,她突然变脸,悄悄在后宫里把义渠王给干掉了,接着就出兵,把义渠国给一锅端了。

她干的这些事,不仅让朝廷里的大臣们心里不舒服,就连她亲生的儿子嬴稷也是很有意见。

说到底,他虽然挂着秦王的头衔,但实权都让老妈分给了两个舅舅和两个老弟。

那时候,秦国人满脑子都是太后和四贵,压根没把秦王放在眼里。

想想看,哪个掌权的人能受得了这种事呢?

公元前266年那会儿,秦国的秦昭王嬴稷,他联手手下的大臣们,把自个儿的亲妈给罢免了,这样一来,大权就稳稳当当地落到了他自己手里。

第二年,没了权势的芈月,在后宫里吓得不行,最后就这么愁死了。

【叩门天子朱祁镇】

大明帝国是中国历史上,由汉人一手建立起来的、最后一个采用封建制度的朝代。

朱元璋打下基础,朱棣继续壮大,再到朱瞻基手里,大明王朝迎来了最辉煌的时期,实力强悍到让周边国家都敬畏三分,无人敢挑战其权威。

在大明朝最为辉煌的时候,朱瞻基那不成器的儿子,没骨气的朱祁镇,竟然在土木堡那一仗里,把老祖宗留下来的家底都给败光了。

他甚至被瓦剌人给抓了起来,成了他们的俘虏。

这事儿的根源,说白了就是朱祁镇太糊涂,被太监王振给耍了。他不管将领们怎么劝,硬是一股脑儿地听了王振的瞎话,结果把大军给带到了绝境。

打完这场仗,朱棣和朱瞻基的手下士兵少了大半,大明国力受到了重创。

好在当时朝中有明朝最能干又最正直的大臣于谦站出来掌舵,这才让大明王朝在危急关头勉强稳住了脚跟。

有了于谦的鼎力相助,朱祁镇的胞弟朱祁钰坐上了皇位,着手处理朱祁镇留下的那一堆麻烦事。

就在所有事情都慢慢好转起来的时候,朱祁镇这家伙,既没本事又胆小怕死,竟然跑到瓦剌那边,一边喝着美酒,一边还搞起了小老婆。

而且,他还仗着自己是皇帝,硬是让守关的大将军打开城门,放瓦剌军进来抢夺财物。

这种不要脸的行为,让朱祁镇在“明堡宗”的称号之后,又多了个“敲门天子”的外号。

看看历史上那些皇帝们,朱祁镇这家伙,真的是无能又无耻到了极点。说实话,翻遍史书,也找不到第二个像他这么窝囊又没品的皇上。

瓦剌人觉得养着朱祁镇没啥好处,干脆就顺水推舟,把他打发回了大明朝。

这家伙在外面像废物一样被人瞧不起,可一回到朝廷就又开始嚣张跋扈了。

他和老妈还有一群坏蛋在南宫搞复辟,又把皇上的大权给抢回来了。

朱祁镇复位后,头一件事就是偷偷对病重的亲弟弟朱祁钰下了狠手,让他没了命。

接着,他没理会大臣们的阻拦,硬是把大明的重要支柱于谦给杀了,想以此来树立自己的威风。

这家伙对待外族人时简直低三下四,没啥出息,但转过头来对待自己人就变得极其凶狠,残忍至极。

他这一连串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举动,算是彻彻底底地把大明王朝的底子给掏空了。

朱祁镇掌权后,自己动手整顿朝廷,把宦官和武将都好好清理了一番。不过,有些专家觉得,他这么做,其实是让大明朝变了样,不再像以前那样文武双全,而是开始重文轻武,对待外面的事儿也越来越没底气了。

从朱祁镇这一辈起,明朝就开始慢慢走下坡路了。要说朱祁镇干过啥大家都说好的事,那就是他把宫妃殉葬的老规矩给取消了。

朱祁镇这家伙,简直是大明王朝的败类,还拖累了整个中华民族。朱瞻基挑他当继承人,绝对是这辈子犯下的最大错误。

要是朱瞻基那时候没选朱祁镇当太子,又或者朱祁镇在土木堡之变里没了,大明王朝的结果说不定能好很多。

可就这么个声名狼藉的家伙,现在竟然被某些编剧粉饰成了大明王朝里少有的明君。

在一些讲明朝故事的电视剧里,朱祁镇被刻画得很正面。

他被抓后,人家说他能忍能拼;把朱祁钰给害了,还杀了于谦,却说这是没办法的事;他不仅改了好多老问题,还特别有上进心,就是因为他,大明王朝才真的变得强盛起来。

直白点讲,电视里演的朱祁镇,也就名字是真实的,其他的基本都是虚构的。

不过挺遗憾的是,大部分人看电视时并不会特意去探究历史的真相。

因此,全靠那些胡乱编写的电视剧一顿吹捧,原本恶名远扬、啥也不是的皇帝朱祁镇,竟然变成了大家争相崇拜的人物。

这事儿让人觉得既荒唐又无奈。

要是影视圈继续这样走下去,说不定哪天,那些犯下民族大错的坏蛋和叛徒,就真能被人洗得干干净净,重新站出来了。

【被精神阉割的大清才子】

大明王朝被朱祁镇给闹腾得不行,最后垮了台。这之后,关外的满清人就趁机打进了中原,成了新的主人。

他们进了关后,为了让自己的统治更稳当,立马就开始了大规模的残忍杀戮。

根据过往的历史记载,满清军队打进关内后,造成了大量汉人伤亡,估计有4000多万汉人惨遭杀害。

他们不光杀人,还搞起了文字狱,从思想上摧残那些意志不坚定的读书人,让他们变成没有灵魂的空壳。

电视剧里那个机智正直,跟大贪官和珅对着干的纪昀纪晓岚,其实就是清朝时期被朝廷从思想上“束缚”住的文人典型。

他16岁时就凭才华出了名,参加了童子试,但考科举的路却走得挺坎坷。先是乡试没考上,后来也没能直接中进士,白白耽误了十多年时间。

到了1754年,纪晓岚30岁那年,他总算在会试里考上了一个名额。

考完进士后,纪晓岚就当上了庶吉士,开始在翰林院工作。

他写文章挺有一手,平日里又爱逗乐子,慢慢地就入了乾隆皇帝的眼,混得跟东方朔似的,成了红人一个。

纪晓岚常伴皇帝左右,因此了解了不少内幕消息。

按理说,纪晓岚肯定明白“领导保守秘密,手下才忠心;手下保守秘密,自己才安全;重要事情不泄露,才不会惹祸上身”这个道理。

不过后来,纪晓岚为了帮他那亲家摆脱罪名,就把从皇上那儿无意间得知的消息给传出去了。

这事惹恼了乾隆,他一气之下,把纪晓岚贬到了新疆乌鲁木齐那边。

纪晓岚这人,嘴巴不严实也就罢了,还特别喜好美色。听说他欲望旺盛,每天都离不开女人陪伴。

这事儿大伙儿心里都清楚,连皇上也对纪晓岚这习惯有所了解。

纪晓岚在个人生活上不够检点,在精神和道德层面也表现得相当糟糕。

他得到乾隆皇帝的宽恕后,靠着说话逗乐,再次赢得了皇上的欢心。不光官位给恢复了,还被乾隆亲自挑中,让他来当《四库全书》的总编辑。

乾隆这人吧,特别喜欢炫耀自己的功绩。只要稍微有点成果,他就满脸得意,总想着让全世界都知道他的厉害。

所以他打算弄一本比《永乐大典》还要牛的全书。

纪晓岚这人聪明,能摸透皇上的心思。他明白皇帝心里怎么想,所以一当上官,就把以前的坏习惯都改了,干起活来特别卖力。

跟大明王朝有所不同,满清的皇族是从外面来的,因此,那些古代圣贤写的很多看法,对满清的皇帝管理国家来说,都不是啥好事。

纪晓岚心里明镜似的,所以在编书时,他果断把那些对满清不利的内容都剔除掉了。

《四库全书》这东西,皇帝和满清的朝廷那是相当满意。不过说实话,要是从历史价值的角度来瞧,它可比不上《永乐大典》。

《四库全书》编好后,乾隆帝为了让这事儿更隐蔽,直接下令把好多先贤的书都给烧了。

纪晓岚心里跟明镜似的,乾隆那点儿心思他早就摸透了,按说他该提醒皇帝才对。但奇怪的是,他非但没开口劝,反而在暗地里使了把劲儿,帮着把事情往前推。

从这事儿能瞧出来,纪晓岚简直就是乾隆用来控制汉人的一把手。要不是因为这个,爱唠叨还爱写诗的纪晓岚,哪能在文字狱那阵风里一点事儿没有呢。

纪晓岚因为编了《四库全书》这大工程,乾隆特别看重他,提拔得很快。他不仅当上了内阁学士,还同时管着礼部侍郎的活儿。

礼部那个二把手,官职已经不算小了,所以他跟乾隆身边的红人和珅,也慢慢变得熟络起来。

《铁齿铜牙纪晓岚》这部电视剧里,好多故事都是从那会儿正式展开的。

但电视剧里把纪晓岚刻画得太过完美正直了,好像整个清朝就他一个是清白人儿。

其实这都不对,纪晓岚这人挺圆滑的,他根本就不会跟和珅硬碰硬,就连给和珅甩个脸色,他都做不到。

电视剧里头的纪晓岚,那可是个真心实意为老百姓着想的人,不怕有权有势的人,清廉得很。他每天就住在个简陋的屋子里,连个伺候的丫鬟下人都没有。

这其实是编剧自己想当然了。你得明白,虽说纪晓岚有个书房叫“阅微草堂”,但他其实压根儿就不缺钱。

他当的是满清礼部的二把手侍郎,虽说家里头没法跟和珅那大豪宅比奢华,但也绝不会像电视剧里头演得那么穷酸简陋。

纪晓岚这个人,在历史上那可是真的聪明绝顶。

他之所以能活到八十二岁高龄并安享晚年,全靠他处世圆滑,很会揣测上司的心思。

所以,要说纪晓岚是个坏蛋,那确实是有点过了。但他也绝对算不上是多忠诚正直的人,更没有电视剧里演得那么高大上。

他其实就是满清朝廷里,被思想束缚得紧紧的一个寻常官吏。

所以,我们真没必要去大肆赞扬和追捧他,看看整个清朝,有不少文人学问不比纪晓岚差,而且性格刚正不阿,大有人在。

刘墉、郑板桥、林则徐这些人,算是满清时期真正既有本事又有硬气的文人典型。他们都是很有实力,而且特别有原则,不像那些软骨头。

【结语:】

春晚小品里头有句话挺在理的,“改头换面不是瞎折腾,开玩笑也得有个度”,对待历史,咱们得打心底里敬重,毕竟瞧瞧过去的事儿,才能明白兴衰更替的道理。

这样对待历史不恭敬,不管是有心还是无意,给那些“坏人”美化形象,简直就是忘本的表现,而且后患无穷。

盼着以后能少出现这种行为,这样才算真为咱们的下一代着想。

0 阅读:3
浩博随心趣事

浩博随心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