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83岁母亲喂儿子70颗安眠药后将其捂死,哭诉:实在养不动了

何仪阅览趣事 2024-10-24 02:48:21

(本文内容均基于资料整理撰写,文末有引用来源。)

2017年,83岁高龄的母亲王宛兰在一碗粥中放入70片安眠药,毒死了自己46岁的儿子黎国思。

法庭上,王宛兰痛哭流涕,声泪俱下地诉说,自己在丈夫去世后,独自照顾儿子几十年的艰辛,终因心力交瘁而做出的选择。

法官最终判处王宛兰有期徒刑3年,缓期4年执行。一个母亲的爱与恨,在这“虎毒不食子”的案件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

喜悦与忧虑

1934年,王宛兰出生广东,年轻时在无线电厂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工人这个身份充满了荣耀和自豪,王宛兰也在这份工作中遇到了她的丈夫。

他们很快坠入爱河,不久便登记结婚,日子虽然简朴,但过得温馨美满。1957年,王宛兰23岁时生下了大儿子,小家庭虽然不富裕,却其乐融融。

1971年,37岁的王宛兰再次怀孕,算得上是高龄产妇。10月,王宛兰生下二儿子,丈夫从无线电厂请假回家,照顾她的起居。

夫妇俩给他取名黎国思,寓意上天赐予的恩典,也是对孩子美好未来的祝愿。

孩子一岁的时候,同龄的孩子都已经能跌跌撞撞地走路了,黎国思却连站都站不起来,更不用说迈开步子了。王宛兰心里隐隐有些不安,丈夫安慰她,或许孩子只是发育稍慢,没什么好担心的。

王宛兰觉得也是,毕竟大儿子当年也是晚些才会走路的。

黎国思三岁时,他依然无法走路,更让人担心的是,他的语言能力也发展得极其缓慢,连最简单的“爸爸”、“妈妈”都无法顺利发音。

周围的邻居们也露出了异样的目光,背地里窃窃私语。大家都在说,王家的小儿子怕是个傻子。

这些流言蜚语怎么传到王宛兰耳里,夫妻俩带着孩子四处求医,但大多数医生都表示,孩子发育稍迟,可能只需要时间。

直到黎国思五岁,状况不仅没有好转,反而更严重了。其他同龄孩子已经能自由奔跑,开始帮助家里做一些小事,而他们的小儿子依然只能勉强走几步,说话也停留在牙牙学语的阶段。

夫妻俩再次带黎国思来到医院做检查,最后,医生拿着诊断书走了出来,上面写着"21三体综合征"几个大字。

这是一种染色体异常导致的疾病,患儿多有明显的智力低下、特殊面容、生长发育迟缓等症状,且目前医学上尚无有效治疗方法。

王宛兰眼前一黑,险些昏死过去,幸好一旁的丈夫眼疾手快扶住了王宛兰。丈夫安慰她说,咱们不信这个邪。再去别的医院看看,兴许还有希望。

于是,夫妇俩东奔西走,把全国各大医院都跑了个遍,但得到的答案无一例外——黎国思患有唐氏综合征,大脑发育不良,智力只停留在7岁的水平,这辈子都不可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了。

唐氏综合征的诊断结果就像一纸无声的判决书,宣告了他们儿子无法像普通人那样过正常生活的事实。亲戚朋友都劝他们放弃,甚至有人建议再生一个健康的孩子。

王宛兰一度动摇,但如果他们选择再生一个孩子,谁又能保证这个新的生命不会让他们更感到负担?谁来照顾眼前的二儿子?

对二儿子的责任让王宛兰无法释怀,王宛兰最终打消了再生一个孩子的念头,她不愿意放弃黎国思。

她耐心地教儿子说话,即使每一次的进步微乎其微。慢慢地,儿子终于能发出一些单词,但在行动方面依旧困难重重,走路时身体僵硬,步伐笨拙。

黎国思逐渐长大,他的体重也越来越重,照顾他的难度不断增加。王宛兰心力交瘁,也曾陷入过挣扎。

她曾考虑将儿子送到孤儿院或请人照顾他,但始终难以割舍。1981年,47岁的王宛兰正式提交了提前退休申请,将全部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照顾黎国思身上。

在她的照顾下,15岁的黎国思终于有了一些进步,虽然只会说简单的句子,但他可以勉强陪着母亲一起外出散步。这对于王宛兰来说,是一种难得的安慰。

相依为命

王宛兰曾希望能为儿子找到一个可以陪伴他一生的伴侣,不管对方的条件如何,只要能照顾她的儿子就行。但现实是,每一次相亲都在对方看到儿子的第一眼时戛然而止,没有人愿意接手这个“烫手山芋”。

黎国思20岁的时候,王宛兰的丈夫突发心肌梗塞去世,从此以后,照顾儿子的重任就落在了王宛兰一个人身上。

为了省钱,王宛兰把吃穿用度都降到最低,一双布鞋能穿到坏得不能再补为止。舍不得委屈儿子,王宛兰想方设法满足他的各种需求。

黎国思30岁时,智力水平的迅速下降让他再也无法完整地说出一句话,甚至连行动能力也开始退化。在几个月的病痛折磨后,儿子最终失去了站立的能力,肌肉萎缩,彻底瘫痪在床。

年岁渐长,王宛兰落下了一身病,高血压、心脏病接踵而至,原本硬朗的身体每况愈下。照顾儿子的任务愈发艰难,她常常觉得心力交瘁,又不得不打起精神,强撑着继续。

王宛兰不敢想象,自己撒手人寰,留下儿子一人在世上,会是怎样的景象。

2017年,黎国思46岁,王宛兰也到了83岁高龄。王宛兰拖着一把老骨头,几乎是寸步难行,却还是一日三餐,一口一口喂饭;翻身、擦洗、按摩,事无巨细地照料着。

日子一天天过去,王宛兰的身体每况愈下。她不止一次晕倒在家中,把自己和儿子都吓坏了。她心里清楚,再这样下去,迟早有一天会倒在儿子面前,再也起不来。

煎熬了许久,王宛兰酝酿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王宛兰在儿子的粥里放了10片安眠药,站在一旁,亲眼看着儿子喝完了。

可是,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黎国思安然无恙,只是昏昏沉沉地睡去。王宛兰彻底慌了神,心想难道药量还不够吗?她不敢再加药,怕真的出人命。

第二天,王宛兰故技重施,又在粥里放了10片药。可结果还是一样,儿子只是睡得更沉了些,并没有生命危险。

一念地狱

5月9日,王宛兰将70多片安眠药倒进一个小碗里,加入水搅拌,药片迅速融化,但她仍觉得不够。她从橱柜里拿出蜂蜜,仔细地加进去,想着这样儿子喝下去时不会觉得苦。

装安眠药的瓶子已经空了,这是她在这些年里频繁去医院开的药,一点一点地积攒下来。每次去医院,她都以睡眠不好为由向医生索取安眠药,然后积攒下来。

她一勺一勺地喂给儿子喝,她几次想要停下手中的动作,但一想到自己年事已高、疾病缠身,儿子无人照顾的场景,她的手又继续喂下去。

她轻声安慰着儿子:“喝了,就不痛了。”儿子终于昏睡过去,王宛兰拿出了早已准备好的丝巾,亲手结束了儿子的生命。

自己亲手将儿子带入了“解脱”,却也让自己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王宛兰已经写好了一封信:“我儿黎国思生于1971年,是一个大脑发育不全的软骨儿,从此他就走上了一条痛苦的人生道路,46年,受尽疾病的折磨和苦痛……作为母亲的我,心力交瘁,看他生不如死,我实在不忍心,只好用安眠药带他离开苦海的人生。”

信的最后,王宛兰写道:“我是有心脏病高血压的人,如果在这个时刻我不幸去世,这封信说明XX之死都是我自己做的,与他人无关……”

这封信如同她心中的最后一根稻草,将她这些年来的挣扎与痛苦,化作了最后的诀别。

做完这一切,王宛兰来到警察局:"我杀了我儿子,我是来自首的。"警察问她为何这样做,她只是轻轻吐出一句:“我养不动了。”

短短五个字,却概括了她46年来对儿子的无尽付出和无奈。这一刻,她已经无法再支撑下去了。

2017年7月,检察院提起公诉,指控王宛兰毒害亲生儿子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越秀区检察院检察长邱灵在公诉意见书中写道:“结合犯罪动机、人身危险性,建议给王宛兰适用缓刑。”

王宛兰的亲属和街坊自愿为她作证,大儿子为母亲辩护,声称母亲46年如一日悉心照顾弟弟,她不是一个恶意杀害亲人的凶手,而是出于对弟弟的怜悯与爱,选择了这种极端的方式帮助弟弟解脱。

2017年10月26日,越秀区法院作出一审判决,王宛兰因非法剥夺他人生命,构成故意杀人罪。法庭认为,王宛兰构成故意杀人罪,但考虑到其主观恶性不大,认罪态度良好,并且得到了被害人家属的谅解。

法官在判决中指出,虽然王宛兰的行为构成犯罪,但其背后的故事令人悲悯,情有可原。因此,法院决定减轻处罚,采纳检察院建议,判处王宛兰有期徒刑3年,缓刑4年。

2021年10月26日,越秀区人民法院发布公告,原判决的刑罚决定不再执行,王宛兰终于可以回归正常生活。

参考资料:

1、广州八旬母亲“因爱杀子”被判三缓四,检察长解释从宽缘由 澎湃新闻 11-08

0 阅读:14

何仪阅览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