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不易,抄袭必究,全网同号,感谢支持!
文|申鑫
本文根据《六姊妹》原著立论
原著里,母亲美心对长女何家丽的态度,轻视得令人窒息:
她(何家丽)觉得她冷淡,总是乜斜着眼评价人为:丫头片子。
就连何家丽和母亲分别多年后。好不容易团聚,跪在她面前喊她“妈”时,她都不想回应:
美心好像也没打算接。
读书的我们无法理解:
为什么一位母亲会对自己拼死拼活生下来的血肉——这样的冷淡无情?
直到,我读懂这一切的真相,才明白:
母亲美心对长女何家丽“乜斜着眼”蔑视的母爱里,藏着她多么撕心裂肺的哀恸!
只是这一切,对女儿何家丽并不公平!
01.“乜斜着眼”的母爱
家丽对妈妈的印象不怎么样,她觉得她冷淡,总是乜斜着眼评价人为:丫头片子。
孩子是最有灵性的存在。
父母对她的一举一动,都能在一个敏感缺爱的孩子心里,引发翻江倒海的“蝴蝶效应”。
所以,幼小的家丽能够从母亲“乜斜着眼”的举动里,看透母亲对她的不喜欢,看透母亲对她的轻视和讨厌。
虽然,母亲美心并没有做什么过分的举动:
她只是“没打算接”,所以忽略跪在地上的何家丽——那声渴盼回应的“妈”。
她只是斜着眼睛,并不正视和鼓励的看着何家丽,对她评论一句满是蔑视的“丫头片子”。
她并不打骂长女何家丽,只是施与态度上的高傲和语言上的轻视。
这种被讨厌和轻视的感觉,就像:
一个人在用一把开了刃,但被石头磋磨得太钝的刀,一刀刀在一个新鲜的肉体上,留下细细长长的狭小伤口,它并不那么疼,但是回味过来,却好疼、好折磨人。
何家丽一直知道自己不讨母亲喜欢:
家丽不算美。一出生就暴哭,三天三夜不停,美心不太喜欢她,没满周岁就丢给婆婆何文氏,她跟着丈夫何常胜坐马车,转水路,一路向西北,从扬州江都老家到安徽淮南这个刚成立的工业城市支援建设。
因为她有一个更加讨人喜欢的姐姐,尽管她——已经夭折了:
她上头还有一个姐姐,叫何家美。家字辈,单名叫美,是从母亲美心的名字里取出来的。据说家美是漂亮女孩,大眼睛,小嘴巴,小家碧玉的模子,一出生不哭反笑,人人喜欢。
而最重要的——被母亲讨厌的一点是:
算命先生说,何家的第二胎原本应是个男孩,是家丽抢着投胎,挤走了他。家丽命硬。
母亲美心生了六个姑娘,却也没能生下一个儿子,她和丈夫对儿子的期盼,既是他们的思想所铸,也是那个时代的无奈之举:
背井离乡,没有个男孩怎么顶门立户。
所以,他们生了六个女孩。
一次次的生育,次次吃不饱饭,次次的再生再生,就成了这个家庭执拗而偏执的渴盼。
没男孩儿怎么行呢?不行的!
女儿成了累赘,儿子成了顶门立户的底气。
美心和丈夫何常胜被现实逼迫而形成的“重男轻女”思想,就成了笼罩这个家庭里的女儿们——无法逃避的童年阴影。
长女何家丽尤甚!
02.撕心的哀恸
还记得在评论区看到读者们的评论,大家对美心无视女儿何家丽的举动,都困惑不已:
“为什么听到孩子叫妈妈表现得这么冷默呢?难道只是因为她是个女孩儿?”
“同样是身为母亲,我实在无法理解。”
我对母亲美心的举动困惑不已的同时,也在思考她为什么会这样冷漠和蔑视。
而当我看懂前后的联系后,我才懂了这个母亲深藏于内心的哀恸和悲戚。
还记得何家丽介绍自己夭折的姐姐吗?
她是这样说的:
家美是漂亮女孩,大眼睛,小嘴巴,小家碧玉的模子,一出生不哭反笑,人人喜欢。
这样美丽而古灵精怪的小女孩儿,却因为一次意外,彻底离开了这个世界:
只可惜她福薄,长到一岁多跌进火盆里呛死了。死了就没了。
母亲美心有多爱这个女儿呢?
答案是可想而知的。
家字辈,单名叫美,是从母亲美心的名字里取出来的。
我们不得不承认的现实是:
第一个孩子,就算不是自己心心念念的男孩儿,母亲美心也是会倾注了全部母爱和希望的。
何况,那样一个可爱的小姑娘,人人都喜欢。
人,只有在倾注了心血的事物上,才会表现得更加珍惜和重视,这是人性。
即使这份人性是面向母亲的,也是。
而母亲美心对两个女儿泾渭分明的母爱——这个现状背后的真相,要复杂和幽暗得多。
但不可否认的是,对于女儿何家丽,美心并不上心。
为什么呢?
原因如此深刻,却也如此简单:
一,她失去了最最心爱的大女儿,她内心的创伤未愈。
一个母亲,即使是母亲,也有不可言说的无奈和绝望。
美心一窝一窝的生孩子,一次一次的重复生与死的鬼门关,但是,她第一次做母亲的那种完满和激动,只有在她第一次经历的时候,才最深刻、最刻骨铭心。
所以,同样都是自己的孩子,无论手心手背是否都是肉,在一个母亲心里,却仍然是有分别心的。
这一点很无奈,却也是个事实。
更何况那个年代——温饱都不满足,她哪有能力和心力,去收拾自己残破而分裂的、哀恸的心呢?
她只能忍下一切,一直生,一直生,直到生出一个儿子来。
但是啊,美心失去的不是别的,而是自己最珍贵的心血和挚爱啊,她怎么不会痛呢?
而她对女儿何家丽斜眼蔑视的态度,却更加的幽深和充满人性的幽暗:
美心不喜欢这个女儿,因为她不是大女儿何家美,她没有大女儿可爱、讨人喜欢,没有大女儿漂亮、天真烂漫。
每当她看向女儿何家丽时,她都会不自觉的和夭折的大女儿比较:
为什么自己的家美没有活下来?
为什么这个比不上家美的二女儿会留在她身边?
她们虽然同为她的骨血,可是自己曾经拥有更好的那个,为什么老天要剥夺她的最爱?
她每次看到二女儿何家丽,她就会想起夭折的大女儿何家美:
她会愤怒,对失去大女儿的愤怒。
她会迁怒,会觉得二女儿永远比不上大女儿,为什么大女儿会夭折,为什么留下的是自己不喜欢的二女儿。
她甚至会愧疚,只要自己对二女儿表露喜欢和爱意,就都是对大女儿的背叛和不珍惜,都是对大女儿离去事实的藐视和轻贱。
这样复杂的心态,诉说的也不过是人性里的一个残忍真相:
人只会对自己失去的东西,才会表露更多在乎和留恋。
因为失去了,就给予给它万般滤镜,也就生发了分别心,有了比较的态度和幽暗的嫌弃。
她虽是一位母亲,却也只是一个普通人!
而只要是人,就逃不过人性的试炼!
所以,当我看透这一切,我才懂了:
这个偏心冷漠的母亲,从来都没有从失去孩子的痛苦里挣脱出来,她的所有歧视和轻慢,都是逼迫自己在祭奠大女儿的离世。
而她,从未疗愈好自己的创伤!
呜呼哀哉!
何其不幸,却也何其……残忍:
无辜的二女儿何佳家丽成了出气筒,而这个对她冷淡的母亲,却也是个伤痕累累、痛失所爱的受难人。
她们两个人,都不是这场斗争的赢家。
她们两个人,都需要被治愈和看见。
所以,我再看母亲美心对女儿何家丽的忽视,我才看透了她——那颗因为失去心爱的孩子,而千疮百孔的心。
这颗破烂的心漏风漏雨,已经无力给另一个孩子最完整的爱了。
可惜啊!
这一切,对二女儿何家丽并不公平……
我是申鑫,专注思考:
每个故事里,深层问题背后的隐情真相。
欢迎关注我,每次与你不一样视角和看点。
让我们一起:
在故事里感悟,在故事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