恕我直言,我接触过的发展不好的年轻律师大多有这3个特性

曹休说趣事 2025-04-11 03:49:06

这样的标题,多多少少让人觉得傲慢和无礼,对我而言,更多是一种相劝。

并非就代表我非常成功,在动笔前我想过,是否我根本没资格说这个话题?转念一想,我在从业十年之际,勉强能够罗列出十几个社会职务或者头衔,而碰到诸多与我执业年限相仿却无法拿出两三个头衔自我介绍、或者一年业绩在30万以内的青年律师,我应该还是能够聊聊经验之谈。

就仅仅是经验之谈。

我带过律师助理和实习生,和许多青年律师有过案件合作,曾在某体系品牌全国5个城市的律所开展过巡讲,与诸多年轻律师交流切磋,仍属于非常有限的见解,如有错误,愿得到批评指正。

在有限的接触中,有一些年轻律师向我讨教,如何突破案件瓶颈?如何向我学习确定专业方向?如何像我一样做好自我管理?

从一开始的热忱交流,到经过几年的观察,仅寥寥一两名律师肉眼可见的蓬勃发展,成为佼佼者,大多数人对于执业的迷惑,依然是当时那些迷惑。所以我渐渐不再鼓励、不再出招,而是筛选,通过一些案件合作试探筛选。

而这些执业5年以上的律师,倘若业绩没有突破30万元以上,甚至在大一点的城市,这个考核指标应该提升到50万元以上、80万元以上,如果没有达到这样的业绩指标,需要自我反思一下,是不是存在以下3种特性,这3种特性束缚着绝大多数青年律师,让爬上事业顶峰的佼佼者少之更少。

很有局限性

我想称之为“缺乏格局和眼界”。

做律师需要什么格局和眼界啊,做好专业就行了?我又不是律所主任,又不需要带领律所壮大,需要什么格局和眼界?有不少人质疑。

把律师生涯当作一门长久的生意来做,要做好这摊生意、要长久做好这摊生意,那就首先要能活得下去,还得活得不错、有利润,可持续,撇开有资源有背景的律师不说,没有资源、没有背景的生意,怎样才能活得久、活得不错?有长久的客户、有长久的有付费能力的客户,是解决这个问题的答案,所以临时的、偶然的客户,并非我们所追求。

可是没有一成不变的客户,我们即便总希望我们的客户一签就是十年,或者深耕某个专业领域就能挖到宝藏,曾经辉煌的万达都因为时代的变化面临破产,更何况我们律师个体?所以不要期待违背客观规律的结果。

总说“专业化标签”的青年律师,既害怕标签让自己失去其他不在标签内的客户,又害怕没有标签客户找不到你。要有舍得才能让自己更专注、更专业,同时所选择的专业领域要有足够的客户信任你、与你合作,那是不是丢掉其他客户也不可惜了?

而怎样才能找到对的专业领域,这个答案谁都不权威,我想只能放开眼界和格局,去琢磨这个世界的发展规律、去琢磨人性、去琢磨政策、大胆去取舍和尝试,才能找到你值得为之倾注10年、20年的专业领域。

回到我自身,我为什么做食品安全领域?8年前,我因为想当一个负责的妈妈而尝试这个领域,之后开始想为社会的食品安全做一点事,没有这个信仰,可能坚持不了10年,以及以后的10年。

当然,如果严格来说,在一些案件报价和挑选客户的细枝末节上,我也常常能看到有眼界和格局的律师处理方式的差异,有眼界和格局的律师,不会什么案件都不挑,多低的报价都能出,更不会只关注当前案件收费与付出持平否,而不追求更长远的经验投入。

一滴水能窥探到大海的影子,一个有格局和眼界的年轻律师,即便还没成为苍天大树,也能让人感知到而愿意与之为伍。

0 阅读:0
曹休说趣事

曹休说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