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舰5代机终于放大到33吨,具备侧弹舱?

黑狗安德 2024-07-02 20:19:17

过去不止一次的提前下过定论:那就是最终用户绝不可能接收一种与F35C一样,只有一个腹部内弹舱,最多携带4发中距弹的所谓上舰5代隐身主力舰载机。原因很简单,F35系列本身就是一个超级巨坑。即使是常规起降版本,那么本质上也是一种对地对海攻击机,而不是一种全能性质的战斗机。毕竟连超音速都不能持续1分钟的机型,怎么能在21世纪的空战环境中立足?F35C主要目的是携带2发998公斤炸弹,更换为4发AIM120中距弹只不过是副业。而超级大国的舰载航空兵也从来没指望用F35C作为甲板主力。这就导致如果另外一个大国的上舰5代隐身机也只能携带4发中距弹,那么绝对可以算是一种在规划与设计阶段就出现大问题的失败型号。果然,虽然某型号已经试飞了好几年,而且已经,

有了不止一架实体机,但是却一直没有正式定型。没定型的原因可能有千条万条,但是只要没有侧弹舱,仅仅这1条就可以一票否决!这是因为对隐身机来说,不论主弹舱内部装填的是中距弹还是超远程超级弹,但真实的命中概率都是一个很大的疑问。也就是只要远射命中率不到8成,尤其是目标本身属于高隐身性质来说,最终变成双方在相距50公里之内一决胜负的可能性仍然极大。此时才是最大射程在40公里之内的超级格斗弹的天下。而超级格斗弹原则上都必须先“焦平面目视”锁定后才能发射,这种模式完全不适合把导弹弹射出舱后再自行点火的模式。于是必须依靠侧弹舱。问题是F35C的最大起飞重量早就超过了30吨级。而且其前机身的横截面积甚至比完全具备侧弹舱的F22A还要大。

那么为何F35全系列,就不能在进气道侧面硬“抠出”各自一套侧弹舱的空间呢?本质上并不是F35C或者F35全系列不够宽;问题主要在于F35全系列机身不够长才是根源所在。所谓的侧弹舱目视都在进气道的外侧表面。但是所有隐身机的进气道外侧并非是一层薄薄的铁皮,实际上隐身机的进气道都是深度S化的。而S化进气道其实从较为先进的3代机就已经开始,只不过隐身机的进气道弯曲的特别彻底而已。也就是3代机进气道的S化只能算是半S化,而隐身机则是完全S化,区别就是隐身机从进气道在正面望进去,完全看不到发动机的前风扇,这样就避免了最强的正面雷达波反射。因为F35全系列的机身长度都在15米上下,而后机身的发动机舱的长度是固定的,这就导致留给前机身与中机身进行,

进气道S化的总长度与总空间都不足,导致S化进气道在机身内部只能有限扭曲,这样留给进气道外侧的剩余空间就很局促,进深与长度都不足以抠出一个完整的侧弹舱。相反,F22A的全长超过18米,某型全长更是超过20米,都有足够的S化扭曲,自然可以实现侧弹舱。而某上舰型号全长至少17.X米,除平尾外,单纯看机身并不比F22A的机身短。因此只要合理布局内部空间,再适当拉长放大总体量,实现双侧弹舱并不困难,甚至还可以1舱双弹,双弹舱就可以确保内置4发超级格斗弹。现在终于有来源证实某B型有很大的侧弹舱。那么预计其最大弹射吨位不会低于F14的33吨。双中推低油耗电弹射起飞,确保1000海里的全球最大拦截半径!

19 阅读:2281
评论列表
  • 2024-07-02 20:49

    我觉得这是CG团队的问题

  • 2024-07-03 04:50

    牛逼[点赞]

  • 2024-07-03 10:56

    抠坑原来这么讲究![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

  • 2024-07-03 20:56

    香港媒体报道35吨

    小鱼儿 欢迎对线 回复:
    香港媒体的报道没有可信度
  • 2024-07-04 12:51

    J35迟迟不面世应该就是这个原因。

黑狗安德

简介: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