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通义千问-刘渡舟思维代码
绘图:智象视觉大模型
审核者:AI编导金一(执业药师)
咱们今天来聊聊小儿感冒。这感冒啊,大家都不陌生,可别小瞧它,尤其是小孩的感冒,和大人比起来,那区别可大着呢。
我常说 “抓主证”“方证相应”,面对小儿感冒,咱们也要这么思考。
先讲讲啥是感冒。大家都知道,感冒这事儿,一年里谁还不得碰上一两次呀。
感冒通常都有啥症状呢?发热、鼻塞、流涕、咳嗽、头痛、全身酸痛,这些呀,都是以肺胃表征为主的临床表现,属于肺气外感的疾病。
咱们中医也叫伤风,西医呢,管它叫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大多是病毒引起的,只有极少部分是细菌导致。
这病一年四季都可能找上门,但冬春季节,还有气候突然变化的时候,发病率那是蹭蹭往上涨。
不管啥年龄段都可能中招,不过小儿的生理特点和大人不一样。小儿有个特点叫 “三不足二有余”,三不足指的是肺、脾、肾不足,肝和心相对有余。
这就决定了小儿的病理特点,因为肺脾不足,肺脏娇嫩,脾气也弱,心肝又有余,所以容易心火易赤、肝风易动。
小孩感冒后,可不只是单纯的感冒症状,还可能出现夹湿、夹痰、夹滞、夹惊这些情况。
一般来说,只要咱们治疗得当,养护得好,恢复都没问题,不会有啥不良后果。
可要是不及时救治,病邪就可能往里走,发展成肺炎、哮喘,甚至邪毒内传,引发水肿、心悸这些更严重的病症。
再讲讲小儿感冒的病因。
主要是感受风邪,风为百病之长,常常夹杂着寒、热、暑、湿、燥这些邪气,还有时疫之毒,像流行性感冒就是时疫之毒引发的。
小儿本身正气不足,要是再碰上气候变化、寒热交替、饮食失调这些诱因,病邪就容易侵入身体。感冒的病位主要在肺胃,病机关键就是肺胃失宜。
感受风寒是最常见的病因之一。
风寒之邪从皮毛而入,束于肌表,郁于腠理。寒主收引,所以会导致肌肤闭塞,卫阳不得宣发,就出现恶寒、发热、无汗这些症状。
寒邪束肺,肺气失宣,就会鼻塞、流涕、咳嗽。寒邪还会让经脉拘挛收引,气血流通不畅,从而出现头痛、身痛、肢节酸痛。这就好比河道被堵住了,水流就不顺畅了。
感受风热呢,和风寒不一样。风热之邪从口鼻而入,侵犯肺胃。
风热感冒发热比风寒重,还微微有汗,稍微有点怕风。
风热上扰清窍会头痛,和风寒的头痛不一样。热邪犯肺,肺气失宣,也会鼻塞、流涕、咳嗽。
而且,咽喉是肺胃之门户,风热上攻咽喉,就会咽喉肿痛,这可是风热感冒的一个重要特征,风寒感冒一般不会有。
小儿还有个特点,病邪容易传变,可能一开始是风寒感冒,很快就发热,变成寒热夹杂之症。
感受暑湿一般在夏天。
夏季暑湿当令,暑湿黏腻,阻遏气机,困阻脾土。
所以发热重还无汗,和风热感冒不同。脾被湿困,就会头晕、头痛。
湿邪困于肌表,身体就会觉得沉重、困倦。湿邪阻碍中焦,脾胃升降失常,就会胸闷、恶心、食欲不振,甚至呕吐、泄泻。
感受时邪,也就是疫病,像流行性感冒、新冠这些。时邪毒力强,传染性、传变性都强,起病急、病情重。
也是先侵犯肺胃二经,初期表现为发热、恶寒、肌肉酸痛。毒热上炎,会目赤、咽喉肿痛,眼睛干涩、泛红。邪毒犯脾,也会恶心、呕吐、泄泻。
咱们中医讲究辨证论治,面对小儿感冒,一定要抓住主证,辨清是风寒、风热、暑湿还是时邪,然后根据不同的证型,找到对应的方剂,做到方证相应,这样才能把病治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