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4月5日深夜,蒋介石在台北士林寓所因突发心脏病离世。
老蒋曾在自己弥留之际,将儿子蒋经国唤至床边嘱咐道“我死后不要入土,将来有机会还是要将我送回老家奉化溪口安葬。”
蒋经国眼眶翻红,连连点头,葬礼过后他也始终谨记父亲遗愿,暂时将棺椁安置在慈湖陵寝以便寻找机会带蒋介石回家。
老蒋病逝的时候,毛泽东人在杭州,但这个消息并没有让他露出高兴的神情,而只是面色凝重的沉声回应“知道了。”原本满心激动的工作人员,此刻也突然噤了声。的确,没人会理解毛泽东当时复杂的心情。
毛泽东和蒋介石可以说是对儿老冤家,自1927年起互相缠斗了大半辈子。直到1970年,二人都步入晚年后,往日的恩怨才逐渐被岁月冲淡。
老蒋的思乡之情每日俱增,他曾不止一次公开反对“两个中国”的主张。
那是1967年秋,蒋介石在和日本首相谈话期间直言“美国因为不想卷入国民党反攻大陆的旋涡,于是就提出了两个中国的想法,但老美不知道,我对这件事是坚决反对的,而且中共也绝对不会接受,纯属幻想而已。”
毛泽东在后来则直接以“老朋友”来称呼蒋介石……
1972年,美国时任总统尼克松访华,毛泽东在中美破冰的关键历史时刻,巧妙把蒋介石引入话题之中。他亲切的握着尼克松的手,朗声开口幽默的表示“我们共同的老朋友蒋委员长对这件事可不赞成了……。”
如此简短、轻松的一句话就把“中美蒋”三方十分敏感的关系给清晰点化了,可见伟人的智慧之高明。
尼克松听罢反问“在蒋介石那边一直称你们为土匪,不知道你们怎么称呼他呢?”两岸关系当时十分吃紧,尼克松此番提问令现场气氛顿时变得有些凝重
然而,毛泽东爽朗的笑声打破了沉寂“我们也叫他土匪。”听闻至此,尼克松也被逗得哈哈大笑。
此时,周恩来也不忘打圆场,不光巧妙解释了主席的未尽之意,也委婉告知美总统,国共虽然存在矛盾,但说到底都是中国人,是一家人。
“实际上,我们同他的交情可要比你们长得多”毛泽东接着说道。尼克松怎么会听不懂这言外之意,所以很识趣的绕开了话题。
同年10月,毛泽东曾嘱咐出访美国的同志,前往纽约看望顾维钧,并捎话说邀请他来大陆看看,祖国统一是两岸爱国人士的共同愿望。
次年的春天,毛泽东还打算派专机送章士钊飞香港,搭建沟通大陆和台湾的和平桥梁,上述举措都是毛泽东为促进祖国统一而做出的努力。
1975年春节前后,蒋介石委派国民党元老陈立夫,经秘密渠道向中央发来信息,内容是邀请毛泽东访问台湾。
还没等大陆回信儿,和谈心切的陈立夫,就迫不及待提笔撰文,用词热切,欢迎中央领导来到台湾,和蒋介石重开谈判之路,开创再次合作新局面。
毛泽东对此给予了积极回应,安排邓小平为代表访问台湾。
国家当年还特赦了三百多名在押国民党军政人员,并为他们提供工作,生活保障,想要去台湾的连路费都给报销。毛泽东这时候的身体状况也很不好,但他依旧坚持工作,为祖国统一倾尽着全力。
只可惜,造化弄人,还没等到和谈正式启动,老蒋就因病离开了人世。这让毛泽东在一段时间内久久不能释怀。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和蒋介石虽然再没见过面,但两人却时常以特殊的方式进行接触。
1950年6月27日,杜鲁门以共产党占领台湾,将威胁太平洋安全为由,公开抛出“台湾地位未定”的说辞。蒋介石经过一天的反复思考权衡,授权叶公超公开发表声明,大意就是国民党接受美国防务计划,并不影响国民党维护中国主权完整的立场。
蒋介石在声明中着重强调“台湾属于中国领土的部分,中国对台湾拥有不容置否的主权。”
毛泽东在看过叶公超的声明后感慨道“蒋介石还有一点良心,不想分裂中国,不愿成为千古罪人。”
1955年初,中国人民解放军实施了建国以来首次陆海空三军协同作战,并势如破竹攻克台湾门户一江山岛。美蒋顿时乱了手脚,两方在忙着增兵的同时,还积极寻求国际支持。然而美国和蒋介石当时各怀心思,美国想的是要趁此机会,将台湾分裂出去,搞“两个中国”。
危机之下,中国也积极开展外交攻势,争取到了苏联和东欧诸多国家的支持,美国的阴谋由此半途流产。毛泽东其实早就看出蒋介石在维护祖国统一问题上,和美国人考虑的不同。
他后来还在《告台湾同胞书》中特意对蒋介石说“美国人是靠不住的。”
时间来到50年代末,美国见蒋介石不配合自己搞“两个中国”,就打算把老蒋换掉,选个更听话的人。于是在美国人的活动下,台当地政坛刮起民选浪潮,陈诚、胡适等成为最具竞争力的人物。
蒋介石和美国打交道那么久,对西方这套手段相当清楚,他表面同意搞所谓的“民主”,实际从来没打算放权。
此事传到大陆后,毛泽东曾公开做出评价,侧面“支持”老蒋。由于,蒋介石和毛泽东在维护中国主权问题上的见解一致,国共在打破美国阴谋这件事上配合默契。随着时间推移,大陆有了争取蒋介石,以实现台湾和平解放的想法。
1956年5月,周恩来在接见外宾是意味深刻的表示“蒋介石若是愿意把台湾归还祖国,那就是一大功劳,中国人民会宽恕他的。”老蒋听到这番话后,难掩激动,因为他早就想和中共方面沟通了。
但谁来做这个中间人呢?曹聚仁是个整治活动能力出众的文化人,早年前和国共两党高层都有密切接触,但他对两党的态度却不偏不倚,后来大陆解放,曹聚仁既没留在大陆,也没前往台湾,而是去到了香港。按照他的说法“我只想做个旁观者。”
为能请曹聚仁出面说和,蒋经国曾先后两次前去沟通。感受到老蒋的诚意后,曹聚仁在1956年7月抵达北京,先是在颐和园受到了周恩来的热情会见,提出了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方针。
同年10月3日,毛泽东又在怀仁堂接见曹聚仁,对国共第三次合作问题,提出诸多建设性的想法。期间,毛泽东直言“中国近现代史上,蒋介石的积极作用是应该肯定的。”
次日,周恩来在宴请曹聚仁时告诉他“往后你就是大陆的常客,什么时候都可以来。”
自此之后,曹聚仁为两岸沟通联系的拉近立下不小功劳。毛泽东后来还为蒋介石制定了“一纲四目”的宽大政策。前提就是,台湾回归祖国,不和美国人搞在一起。
蒋介石对此始终难以置信,大陆后来特意通过蒋介石和陈诚的老友张治中传话。
“明月依然在,何时彩云归。”1965年7月,毛泽东在和曹聚仁谈话间,提笔写下《临江仙》这首词,其中就饱含他希望蒋介石回大陆安度晚年的诚意。
可惜,不久后10年动乱爆发,让老蒋重生忧虑,再度中断了和大陆的联系。1968年,周恩来亲自出面保住了蒋介石在老家溪口的房产和祖坟,这让他十分感动。
再后来,尼克松访华,毛泽东那句“我们同他的交情要比你们长得多。”更是让日夜思乡的老蒋陷入沉默。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如果没有当初的犹豫,或许又会开创别样的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