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氏沼虾:中国30载称霸全球54.8%产量背后的产业风云与破局新篇

一个水产养殖 2025-01-16 04:36:53

全球水产养殖领域,罗氏沼虾产业正蓬勃发展,成为众多养殖户与从业者关注的焦点。作为世界最大的淡水虾类之一,罗氏沼虾凭借其个体大、抗病强、生长快等显著优势,在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

从养殖区域来看,全球有 29 个国家投身罗氏沼虾养殖事业,而中国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已连续 30 年稳坐全球产量头把交椅,占比高达 54.8%。在国内,广东、江苏、浙江形成了产业的核心产区,它们的产量总和占全国总产量的 90.92%。尤其是浙江湖州,作为全国罗氏沼虾种苗的重要摇篮,汇聚了 60 余家育苗企业,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种苗保障。近年来,产业发展势头更是强劲,安徽、湖北、福建等多地养殖业增速迅猛,年增长率超 10%,同时,宁夏、新疆、甘肃等地积极探索盐碱地养殖新模式,为产业拓展了新的版图。

回顾国内产业发展历程,自 1976 年中国农科院从日本引入罗氏沼虾后,历经多个关键阶段。从两广地区率先开展规模化繁育的探索,到上海接力推进相关技术的研发,再到 2006 年浙江淡水所引入 BLUP 育种体系,每一步都凝聚着科研人员与从业者的智慧与汗水。2009 年“南太湖 2 号”新品种的成功培育,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我国在罗氏沼虾良种选育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有力推动了产业的持续前行。

罗氏沼虾对养殖环境有着特定要求。其适宜生长水温在 18℃ - 34℃之间,最佳水温为 26℃ - 30℃,水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其生长与蜕壳。水质方面,需保持淡水或盐度 6‰以内的咸淡水环境,pH 值稳定在 7.0 - 9.0,氨氮、亚硝酸盐氮、硫化物含量分别控制在 0.1mg/L、0.02mg/L、0.1mg/L 以下,同时溶氧要维持在 5mg/L 以上,否则易引发缺氧等问题。

在食性上,罗氏沼虾是杂食性动物,且偏好动物性饵料,约占其食物总量的 2/3。在不同生长阶段,食物需求各异。幼体阶段以卤虫无节幼体为主食,随着成长,逐渐开始摄食鱼肉碎片、鱼卵、蛋黄等,淡化后的幼虾及成虾食物来源更为广泛,包括水生昆虫、软体动物、植物碎片等,人工养殖时多投喂粗蛋白含量 42%左右的配合饲料。

蜕壳是罗氏沼虾生长的关键环节,幼体时期 1 - 3 天蜕壳一次,仔虾 3 - 6 天一次,成虾则 15 - 22 天一次。但水温对蜕壳影响显著,当水温低于 22℃时,幼体蜕壳困难;低于 18℃时,成虾基本停止蜕壳,且软壳虾在这期间易遭受敌害与同类攻击,因此养殖过程中需特别关注蜕壳期的管理。

我国已构建起较为完备的罗氏沼虾种业体系,包括 1 个遗传育种中心、3 个国家级良种场、6 个省级良种场及 120 家苗种场。其中,浙江湖州的国家罗氏沼虾遗传育种中心发挥着核心作用,其拥有先进的家系培育室、保种池等设施,为种质资源保护与新品种选育奠定了坚实基础。

面对种质退化问题,浙江联合各方科研力量发起联合育种行动,目前已收集保存了缅甸野生群体、浙江养殖群体等十余种珍贵种质资源。在此基础上,成功培育出多个优势显著的新品种。如“南太湖 2 号”,通过 BLUP 家系育种技术,生长速度大幅提升 36.87%,成活率提高 7.76%,出肉率也增加 7% - 10%,有效解决了“铁虾”问题,商品虾规格更为整齐。后续的“南太湖 3 号”采用多性状复合育种技术,在“南太湖 2 号”基础上,生长速度再增 21.16%,成活率提高 5.14%,饲料系数降低 9.64%,抗逆性与生长同步性表现卓越。此外,“数丰 1 号”“苏沪 1 号”等品种也各具特色,还有全雄新品系凭借高达 97%的雄性率,在稻田养殖等特定模式中展现出独特优势。

全程温室大棚一年三茬养殖模式在浙江嘉兴等地成效显著。以某 80 亩家庭农场为例,其茬口安排紧密有序。第一茬 1 月中下旬标粗,60 天后虾苗规格达 800 - 900 尾/kg,成活率 55% - 70%;第二茬 4 月 10 - 15 日标粗,每亩放养 60 - 70 万尾,45 天左右规格提升至 1800 - 2000 尾/kg,成活率 70% - 90%;第三茬 6 月初标粗,每亩放养 70 - 80 万尾,25 - 35 天即可达到 2500 - 3000 尾/kg,成活率 80% - 90%。通过精细化管理与科学养殖,该农场全年亩均纯利润高达 26040 元,成为产业高效养殖的典范。

大棚标苗 + 池塘一年两茬养殖模式在嘉善县的一些养殖场广泛应用。如某 38 亩池塘搭配 4 亩加温大棚的养殖场,第一茬 5 月中旬放养 2.5 万/亩标苗,养殖 108 - 120 天上市;第二茬 7 月 20 - 25 日将大棚内 1800 - 2000 尾/kg 的虾苗转至外塘,待第一茬捕捞后分塘继续养殖,至 10 月中旬收获。该养殖场全年亩均纯利润可达 14445 元,充分体现了此模式的经济效益与可行性。

罗氏沼虾锅炉 - 大棚 - 外塘多级联合养殖模式通过分阶段精准调控养殖环境,实现了高效生产。2 月 10 日在锅炉大棚投放 60 万尾/亩虾苗,水温精准控制在 27±1℃;4 月初转入常规大棚,放养 3 万尾 1600 尾/千克的虾苗培育 25 天;5 月初进行池塘精养,放养 2.5 万尾 400 尾/千克的虾苗;6 月 10 日筛选上市。经实践,锅炉大棚养殖成活率 62.5%,常规大棚达 90%,亩产量 475 千克,且售价较常规高出 20 - 30 元/千克,为养殖户带来了丰厚收益。

尽管罗氏沼虾产业发展成绩斐然,但仍面临诸多挑战。种质资源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退化现象,且资源丰富度有待提升;育种环节,方法与方向相对单一,优质良种供应难以满足市场需求;育苗阶段,良种覆盖率尚需提高,生物安保条件薄弱,育成率与质量稳定性不足;养殖过程中,病害问题时有发生,养殖模式及配套技术仍需完善;加工领域,产品附加值较低,种类不够丰富,限制了产业整体效益的提升。

为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一系列针对性策略应运而生。在育种创新上,全力打造种业“芯”高地,建设种质资源库,保存超 300 个核心家系,成立育种联盟开展技术攻关,培育龙头企业,并打造无规定水生动物疫病苗种场,保障虾苗健康。绿色养殖方面,以种业为引领,构建“品种 + 技术 + 品牌”转化模式,提高良种覆盖率,建设绿色养殖园区与基地,提升产业绿色化水平。产业链延伸上,大力发展加工、冷链物流、饲料动保、智能装备制造等产业,深化农文旅融合,强化品牌培育与宣传,举办各类活动,借助新媒体提升品牌知名度与影响力,助力罗氏沼虾产业迈向新的发展高度。

0 阅读:2
一个水产养殖

一个水产养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