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弃儿子26年,改嫁2次,2019年她无家可归想到儿子:卖婚房养我

娇花弱草寄意 2025-01-27 16:17:43

人们常说“养儿防老”。

但你是否听说过这样一位母亲:在长达26年的时间里,她对孩子不闻不问。

待到年岁已高,却堂而皇之地要求孩子卖掉自己的婚房,来供养她养老?

今天,我们要讲述的便是关于郑阿姨的故事,一位堪称“奇特”的母亲。

在她年轻时,物质欲望重于亲情,因嫌弃家境贫寒而毅然决然地离开了儿子。

两次改嫁,一心追求她所谓的“幸福生活”。

然而,命运似乎并不眷顾她,两次婚姻最终都以被抛弃告终。

晚年的她竟陷入了,无家可归的悲惨境地。

在绝望与无助之中,郑阿姨竟然找到了那个26年未曾谋面的儿子。

她提出的请求,让人瞠目结舌——要求儿子牺牲自己的婚姻住所,来满足她晚年的生活需求。

面对这样一个既突兀又无理的要求,儿子会作何抉择呢?

突如其来的诉讼

2019年的一个寻常日子,陈昊刚刚结束了一天繁忙的工作,拖着疲惫的身躯踏入家门。

还未来得及换下沾满城市尘埃的外套,一封法院的传票便赫然映入眼帘,静静地躺在他的鞋柜上。

“法院?告我?这怎么可能?究竟是谁会对我提起诉讼呢?”陈昊的心中充满了疑惑与不解。

他确信自己近期并未做出,任何违法乱纪之事。

他小心翼翼地拆开那封带着严肃意味的信封,传票上的内容瞬间如烈火般点燃了他的愤怒。

“原告:郑梅,被告:陈昊……”这几个字如同锋利的刀刃,刺痛了他的心。

郑梅,那个在他记忆中早已模糊,26年未曾谋面的亲生母亲,竟然将他告上了法庭?

陈昊的心中五味杂陈,一股难以名状的憋屈感涌上心头。

回想起往昔,郑梅因嫌弃父亲贫穷。

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离婚,并将他如同累赘一般抛给了父亲。

自己则远走高飞,去追求所谓的自由与快乐。

如今,她在外漂泊多年后,生活似乎并不如意。

竟想起了自己这个被遗忘的儿子,企图从他这里得到些什么。

更令人气愤的是,郑梅在起诉书中编造了一系列冠冕堂皇的理由。

诸如年岁已高、身体欠佳、需要子女赡养等。

然而,事实却是她年仅五十,身体硬朗,甚至还能精神抖擞地四处奔波打官司。

陈昊越想越气,他拿起手机,指尖在屏幕上徘徊。

几乎要拨通那个久违而又陌生的号码,想要质问郑梅究竟意欲何为。

但一想到她可能那副振振有词、理所当然的态度,他就怒火中烧,难以平息。

“12万?她这不是在要钱,这是在抢劫啊!”

原来,郑梅此次回归,竟是为了向陈昊索取12万元。

美其名曰补缴社保,以确保日后能领取退休金。

“12万?我到哪里去给她凑这12万?”

陈昊此刻正深陷困境,创业失败的阴影还未散去。

他背负着沉重的债务,每月微薄的工资仅能勉强维持生计,连与女友结婚的费用都尚未着落。

郑梅此刻竟还有脸开口要钱?陈昊心中的愤怒如同火山般即将爆发。

他深知,自己从小到大都是由父亲含辛茹苦地抚养长大。

而郑梅这个所谓的母亲,除了在他出生证明上草草签字外,又何曾尽过一丝一毫的责任?

“不行,我绝不能让她如愿以偿。”陈昊紧握双拳,眼神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他决定与郑梅抗争到底,誓要维护自己的权益。

他坚信,这个世界上总有公理与正义存在,绝不会让这种无理的要求得逞。

郑梅的“不幸”人生

其实,郑梅在早年间的模样与后来大相径庭。

在她青春年华之时,她无疑是村中的一枝独秀。

拥有着美人胚子的容貌,性格亦是那般泼辣直爽。

因此在村子里,追求她的人络绎不绝,犹如过江之鲫。

然而,她却偏偏对一位“文化人”情有独钟。

那便是陈昊的父亲,一位朴实无华、勤勉尽责的中学老师。

当他们喜结连理之时,整个十里八乡都轰动了。

人们纷纷前来参加他们的婚礼,宴席上热闹非凡。

众人都称赞郑梅好福气,能够嫁给这样一位既有文化又脾气温和的男子。

然而,婚后的生活并未如郑梅所愿那般美满。

没过几年,她便对这样的日子感到厌倦了。

“他整天只知道埋头于书海,对生活中的浪漫情趣全然不解,这样的日子实在是太乏味了。”

郑梅心中积压着无尽的苦闷,她觉得自己本应过上更为优渥的生活。

而不是被困在这个闭塞的小村子里,日复一日地围着锅台打转。

于是,在陈昊五岁那年,郑梅毅然决然地提出了离婚。

她决绝地离开了那个家,连头也不曾回望。

“我这是在追求自由,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你们根本不懂。”

面对父母与亲戚的责备与质疑,郑梅将所有的过错都归咎于那场“包办婚姻”。

仿佛自己才是,这段不幸婚姻的受害者。

她孤身一人远赴广东,在一家服装厂打工。

凭借着出众的相貌与伶俐的口才,她很快便在众多工人中脱颖而出,晋升为了管理层。

在那里,她邂逅了自己的第二段情缘。

一个开着豪华小轿车、出手阔绰的老板。

郑梅被爱情冲昏了头脑,她隐瞒了自己已有孩子的事实。

义无反顾地嫁给了这位老板,并跟随他去了遥远的重庆。

然而,好景不长,老板在一次酒驾后遭遇了严重的车祸。

为了照顾他,郑梅不得不辞去了工作。

可当老板康复后,他却露出了真面目,以郑梅没有收入为由,无情地将她抛弃。

这一连串的打击让郑梅心灰意冷,但她却并未从自身寻找问题所在。

而是将所有的过错,都归咎于男人与命运的不公。

后来经人介绍,郑梅嫁给了一个憨厚老实的工人,并为他生下了一个儿子。

她本以为这次终于找到了可以依靠的坚实臂膀,可以过上安稳平静的日子了。

然而,这个看似老实的男人却背着她搞起了婚外情,甚至还将自己的私房钱全部赠予了小三。

“为什么?为什么老天爷要如此对我?”郑梅的内心彻底崩溃了。

她再次选择了离婚,带着年幼的小儿子回到了阔别已久的老家。

三次婚姻,三次被无情抛弃,郑梅渐渐地将自己活成了一个满腹怨言的妇人。

她把所有的不幸,都归咎于命运的捉弄与不公。

却从未真正反思过,自己的人生其实是被自己一次又一次的错误选择,一步步推向了深渊。

被忽视的爱和伤害

谈及郑梅这个人,我们不得不从她被家人宠爱的童年时光说起。

作为家中最小的女儿,她上有两位兄长,自小便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

父母对她总是格外疼爱,无论是美食还是玩具,总是让她优先挑选,享受着无尽的宠爱。

而她的两位哥哥,也对她呵护备至,如同守护小公主一般,将她捧在手心。

“我们家梅梅啊,真是聪明伶俐,将来必定大有作为。”

这样的话语,常常在亲戚朋友的聚会中响起,父母总是满脸自豪地夸赞着郑梅。

这些赞美之词,如同温暖的阳光,照进了郑梅的心田。

让她更加坚信自己是那璀璨夺目的星辰,理应被众人宠爱与呵护。

然而,这份过度的宠爱,也逐渐塑造了郑梅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

在她的世界里,凡事都以自己的感受为先,很少会去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她认为父母的爱如同永不干涸的源泉,自己可以随心所欲地索取,却从未想过要给予回报。

记得有一次,郑梅被一条美丽的花裙子深深吸引,非要缠着父母买下它。

那时家境并不宽裕,父母的工资加起来也仅够勉强维持生计,哪里舍得为她买如此昂贵的衣物?

但郑梅却不管不顾,哭闹不休,甚至以绝食相逼:“如果不给我买,我就不吃饭了!”

面对女儿的任性,父母最终只能咬紧牙关,满足了她的心愿。

这样的事情,在郑梅的成长历程中屡见不鲜。

她就像一只永远不知足的小鸟,贪婪地索取着父母的爱,却从未体谅过父母的艰辛与付出。

即便在她远嫁重庆后遭遇车祸,父母不远千里赶来照顾她时,她也未曾流露出丝毫的感激之情。

躺在病床上的她,反而对父母的照顾挑三拣四。

嫌他们碍手碍脚,影响了她和丈夫的二人世界。

父母听到这些话,心如刀绞。

他们千里迢迢赶来,只希望能为女儿分担一些痛苦,却没想到会受到如此冷遇。

尽管心中充满了委屈和寒心,但他们依然没有责怪郑梅。

反而更加心疼她,认为她一定是承受了太多的压力,才会变得如此无理取闹。

然而,父母的包容与忍让,并未让郑梅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相反,她更加肆无忌惮地索取着父母的爱,将这一切视为理所当然。

直到她在婚姻的道路上屡遭挫折,走投无路时,才想起还有父母和儿子可以依靠。

但这一次,她是否还能像从前那样肆无忌惮地索取呢?

恐怕答案是否定的。因为爱从来都不是单向的索取,而是相互的付出与理解。

亲情同样需要我们,去用心经营和维护。

如果一味地索取而不给予回报,只会让爱逐渐枯竭,让亲情走向破裂的边缘。

母子能否冰释前嫌?

当这桩家庭纷争闹上法庭后,郑梅不幸地成为了邻里间口耳相传的“反面典型”。

人们纷纷指责她丧尽天良,居然连自己的亲生儿子都告上了法庭。

起初,郑梅仍强硬地坚持己见,认为问题全在于儿子陈昊的不孝与冷漠。

不愿伸出援手帮助她,这位含辛茹苦的母亲。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她内心的底气逐渐消散,开始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心虚。

在调解员的斡旋之下,郑梅与陈昊终于得以面对面坐下来交谈。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郑梅非但没有展现出丝毫的退让与和解之意。

反而变本加厉,提出了一个更为过分的要求——让陈昊卖掉他们的婚房来为她养老。

陈昊一听这话,顿时火冒三丈,他愤怒地指着郑梅的鼻子质问道:

“卖房子?你怎么能想得出来!你轻飘飘一句话就想让我卖掉唯一的房产来给你交社保?那我以后结婚怎么办?难道要流落街头吗?”

面对儿子的激烈反驳,郑梅虽然心中有些发虚。

却依然硬着头皮梗着脖子说:“你也不能不管我啊,我是你妈,你养我是天经地义的事。”

陈昊闻言冷笑一声,语气中充满了讽刺与无奈:

“你配当妈吗?26年了,你哪天管过我?你给我花过一分钱吗?现在知道我是你儿子了,早干嘛去了?”

见在陈昊这里讨不到半点便宜,郑梅又将主意打到了陈昊父亲的身上。

她紧紧拉着陈昊的手,满脸哀戚地哀求着。

希望儿子能看在她是母亲的份上,能够回心转意。

然而,陈昊此刻已经彻底看清了郑梅的真面目。

他深知眼前的这个女人根本就不是什么慈母,而是一个只知道索取、不知回报的吸血鬼。

于是,他毫不犹豫地甩开了郑梅的手,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临走前还留下了一句冰冷的话语:“别再来烦我了,法院判多少我给多少,其他的想都别想。”

郑梅这下彻底慌了神,她万万没想到儿子会如此绝情。

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她只好将最后的希望寄托在了调解员的身上,希望调解员能够帮她说服陈昊。

调解员看着郑梅年迈的身影,心中也不免生出一丝怜悯之情。

于是决定陪她回一趟老家,了解一下具体情况,看看能不能做做陈昊的思想工作。

然而,当他们来到郑梅的老家时,却发现事情远非郑梅所说的那样简单。

郑梅的父母,也就是陈昊的外公外婆,对这个女儿也是满腹怨言。

他们一提起郑梅就气得直跺脚,直言没有这个女儿。

原来,郑梅这些年不仅对儿子不闻不问,就连对自己的父母也是漠不关心、不管不顾。

老两口说到伤心处,不禁老泪纵横、泣不成声。

调解员这才恍然大悟,原来郑梅这些年所谓的“不幸遭遇”,都是她自己咎由自取的结果。

她不仅不是一个合格的母亲,更不是一个孝顺的女儿。

最终,郑梅只能灰溜溜地离开了老家。

在离开前,她还想再见陈昊一面,却被陈昊无情地拒绝了。

到了这一步,她算是彻底走到了绝境。

人们不禁要问:这世上怎么会有这样的母亲?

年轻的时候只顾着自己逍遥快活,老了却想起要儿子来养老,甚至还让人家卖房?

这种行为简直太不靠谱了!

说到底,郑梅今天的下场都是她自己“作”出来的。

她这一辈子只知道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却从未反思过自己的问题所在。

第一次婚姻说是父母包办的不幸;第二次婚姻又埋怨男人靠不住;第三次还是重蹈覆辙。

她从未想过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真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啊!

郑梅一味地追求所谓的“幸福”,却忘记了最基本的责任与担当。

她不仅对不起自己的儿子和父母,更对不起自己。

希望她能够从这次事件中汲取教训,别再执迷不悟、继续错下去了。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