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年有句俗话,叫作“九河下梢天津卫,三道浮桥两道关”九条河都要往天津流,想过河就得靠浮桥。打开地图,你会发现,海河水系就像个扇子面,大小支流无数,所谓“九”,是个虚数,言其多也。不过,至少有5条大河要流到天津汇入海河入海,这就是:南运河、北运河、大清河、子牙河和永定河。

先说南运河和北运河,实际上,这两条河加起来就是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的京津段。从前,南、北运河在天津老三岔河口与海河相交,往上驶,直通北京,叫北运河;往下行,可抵江南叫南运河。可见当年南、北运河就是以天津为坐标区分出来的。

大清河古称清水河,上游支流遍布,淀泊众多,河水经过洼淀沉沙,再往下走自然清澈多了。大清河在天津静海县独流镇北先汇入子牙河,再流入海河。历史上的大清河,每逢汛期水势凶猛无比,所以,新中国成立后从大清河汇入子牙河的独流镇,开挖了一条减水河,到塘洁入海,以减轻洪水对天津的压力,这就是有名的独流减河。

子牙河也叫西河,发源于山西。乍一听,这条河一定和姜子牙有点什么关系,其实是因流经河北献县的子牙镇而得名。子牙河在静海县有大清河汇入,在天津市红桥区的西沽汇入北运河。由于子牙河上游各支流坡陡流急,下游排水不畅,经常发生水灾。所以在1963年发大水之后,根据毛泽东“一定要根治海河”的指示,自献县起开挖了一条子牙新河,到天津大港区流入渤海。

永定河古称无定河,因为河水浑浊,也叫浑河或小黄河,跨越内蒙古、山西、河北、北京、天津五省市区,是海河水系中最大的一条河流,但经常泛滥成灾。过去,只能采取筑堤束水的办法。1698年康熙皇帝命人在上游筑堤,赐名永定河,但也无济于事。新中国成立后,先在上游修建了官厅水库,在卢沟桥修建了分洪闸,1971年又从天津屈家店开挖了永定新河,到塘洁入海,这才从根本上防治了永定河的水患。
历史上天津是个多水的城市,一直享有“水乡泽国”的盛誉,除了海河纵贯全市,还有南、北运河和子牙河流经市区,再加上密布全市的河网,上溯下行,水上交通别提多方便了。春日冰融,轮船、帆船、河拨、对槽、篷船、游艇络绎河上;严冬封河,大小冰床往来如飞,真是别有一番景象。这些年,凡是流经市区的大小河流,全都进行了治理和绿化、美化,特别是竣工不久的津河、卫津河、北运河、复兴河、月牙河,成为天津的新水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