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编辑:晋云之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中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神舟系列飞船一次次成功往返,天宫空间站的建立,都标志着我们向着这个目标不断迈进。
然而,在这壮丽的航天史诗背后,却隐藏着鲜为人知的挑战——太空环境对航天员身体健康构成的潜在威胁。
图片源于网络
这并非危言耸听,而是必须正视的现实。
每一次飞天之旅,对航天员而言,不仅是技术的考验,更是生理和心理的极限挑战。他们以血肉之躯,对抗着宇宙的严酷环境,为人类的航天梦想付出着巨大的代价。
景海鹏
一、航天员职业的“高危”性“高危职业”,这个标签贴在航天员身上,绝非夸张。从火箭点火升空的那一刻起,他们就置身于生死一线之间。
发射过程中的巨大加速度和震动、太空中的极端温度和真空环境、返回地球时大气层摩擦产生的高温,每一个环节都充满着不确定性,任何一个细微的差错都可能酿成灾难。
图片源于网络
太空环境的特殊性更是加剧了这种危险。
失重状态下,航天员如同漂浮在水中,身体失去了地球引力的束缚,虽然看起来轻松自在,但这对人体生理机能却是一种巨大的挑战。
图片源于网络
长时间的失重会导致肌肉萎缩、骨质疏松、体液重新分布,甚至影响心血管系统和免疫系统功能。
空间站的环境虽然经过精心设计,尽可能模拟地球环境,但与真正的地球相比,仍然存在巨大差异。密闭的空间、有限的资源、与世隔绝的环境,都会对航天员的心理造成压力。
图片源于网络
太空中的辐射更是无法忽视的威胁。
宇宙射线、太阳耀斑等高能粒子会穿透航天器和宇航服,对人体细胞造成损伤,增加患癌症和白内障等疾病的风险,甚至可能导致基因突变,造成永久性的健康损害。
图片源于网络
例如,神舟十八号航天员进行舱外作业时,需要穿着笨重的舱外宇航服。
在失重的环境下完成复杂的机械操作,还要时刻警惕太空碎片的撞击。长时间的太空行走对体力和耐力都是极大的考验,稍有不慎就可能发生意外。
图片源于网络
航天员返回地球后的身体状况
返回地球,并不意味着挑战的结束。
从太空返回地球后,航天员的身体需要重新适应地球的重力环境,这个过程同样充满艰辛。
图片源于网络
航天员返回地球后,往往需要被抬着出舱,这正是因为长时间的失重导致肌肉萎缩.
无力支撑身体的重量。除此之外,航天员还可能出现骨质疏松、体液不平衡、血液循环障碍、免疫功能下降等问题。
图片源于网络
失重环境下,体液会向上半身转移,导致面部浮肿,神舟十八号航天员返回地球后,脸部都出现了明显的浮肿。
这种现象并非个例,几乎所有从太空返回的航天员都会出现类似的症状。
图片源于网络
太空辐射带来的危害则更加隐蔽和深远。
辐射对人体的损伤是一个累积的过程,即使返回地球后,受损的细胞也难以完全修复,甚至可能引发长期的健康问题。
一些研究表明,太空辐射会增加航天员患癌症、白内障、心血管疾病等疾病的风险,甚至可能影响他们的后代。
图片源于网络
太空辐射的危害,就像一颗定时炸弹,潜伏在航天员体内。
不同于地球上的自然辐射,太空中的辐射强度更高,种类也更加复杂,对人体的危害也更大。
图片源于网络
在地球上,我们有大气层和地球磁场的保护,可以有效阻挡大部分有害辐射。
但在太空中,这些保护屏障都消失了,航天员直接暴露在各种高能粒子的轰击之下。
图片源于网络
宇宙射线是太空辐射的主要来源之一,它由来自太阳系外的高能粒子组成,能够穿透航天器和宇航服,对人体细胞造成损伤。
太阳耀斑爆发时,会释放出大量的X射线和伽马射线,这些高能辐射也会对航天员造成威胁。
图片源于网络
太空辐射对人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它会破坏DNA分子,导致基因突变,增加患癌症的风险。
它还会损伤眼睛晶状体,导致白内障。它还会影响心血管系统,增加患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
图片源于网络
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进行的实验,即使是短期的太空旅行,也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明显的影响。
虽然大部分指标在返回地球后可以恢复正常,但仍有一部分损伤是不可逆的,特别是辐射造成的基因突变,可能会潜伏多年才表现出来。
图片源于网络
中国航天员健康保障体系航天员训练为了应对太空环境的严酷挑战,中国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航天员训练和选拔体系。
航天员的选拔标准极其严格,不仅要求身体素质过硬,还要具备强大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
他们需要经历一系列严苛的训练,包括基础理论学习、体质训练、心理训练、航天环境适应性训练、救生与生存训练、航天专业技术训练、飞行程序与任务模拟训练以及大型联合演练等八大类。
图片源于网络
体质训练旨在增强航天员的体能和耐力,以适应太空环境中的各种挑战。
心理训练则着重培养航天员的抗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以应对太空任务中的各种突发情况。
航天环境适应性训练则通过模拟太空环境,让航天员提前体验失重、高低温、高低压等极端条件,提高他们对太空环境的适应能力。
图片源于网络
在这些训练中,心理训练尤为重要。太空环境的特殊性,以及任务的艰巨性,对航天员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他们需要在封闭、孤立的环境中长时间工作,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
因此,心理训练的重点是培养航天员的抗压能力、情绪管理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确保他们在太空任务中保持冷静、乐观和高效。
图片源于网络
除了严格的训练,中国航天部门还积极开展太空环境适应性研究,探索如何更好地保障航天员在太空中的健康。
这些研究涵盖了各个方面,从太空食品的营养搭配,到运动器材的设计,再到辐射防护技术的研发,都旨在为航天员创造一个更安全、更舒适的太空生活环境。
图片源于网络
太空食品的研发也是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太空食品不仅要提供足够的营养,还要易于保存、方便食用,并且要符合航天员的口味。
中国航天部门与营养学家合作,精心研制了种类丰富的太空食品,以满足航天员在太空中的营养需求。
图片源于网络
科技的进步为保障航天员的健康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舱外宇航服的设计不断改进,不仅提供了更有效的生命保障功能,还提高了航天员的活动灵活性和舒适性。
图片源于网络
空间站的防辐射技术也在不断升级,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太空辐射对航天员的危害。
例如,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使用的舱外宇航服,采用了先进的材料和技术。
具有更强的保温性能、防辐射性能和抗冲击性能,能够更好地保护航天员在舱外作业时的安全。
空间站的舱壁也采用了特殊的防辐射材料,可以有效阻挡一部分宇宙射线和太阳辐射。
图片源于网络
航天员是人类探索宇宙的先锋,他们以非凡的勇气和毅力,挑战着人类的极限,为我们揭开宇宙的神秘面纱。
他们的健康安全,不仅关系到个人的福祉,也关系到整个航天事业的发展。
图片源于网络
我们应该向这些勇敢的航天英雄致敬,感谢他们为人类航天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
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航天员的健康问题,支持航天医学的研究和发展,为他们提供更强大的健康保障。
图片源于网络
中国航天事业的未来充满希望。
我们相信,在全体航天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中国航天一定能够创造更加辉煌的成就,为人类探索宇宙的梦想做出更大的贡献。
图片源于网络
中科院物理所——生活在空间站的宇航员身体发生了什么变化?
中国空间站科创体验基地——长期太空飞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国际在线——太空中的“国泰民安脸”不见了?“瘦”下来的刘洋在线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