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扔一把瓜子,看嗑瓜子的熟练程度就能分辨出是中国人还是日本人…日本人,到底,嗑不嗑,瓜子呢?!
估计对日本有了解的小伙伴应该都听说过,日本人是没有嗑瓜子的习惯的。
关于这点甚至还流传着能用瓜子辨别中日两国人的方法:即使能说出一口流利的汉语,但只要扔一把瓜子,看嗑瓜子的熟练程度就能分辨出是中国人还是日本人……
在网上也有很多测试日本人是否会嗑瓜子的视频,都展示过霓虹金面对瓜子这个零食产生过重重疑问。
比如,他们怀疑瓜子究竟是不是可以吃的食物
看着瓜子完全不知该如何下口
即使下口了,也依然不知该如何是好
吃完了甚至也不理解为什么要这么辛苦地吃瓜子……
面对这个未知的食物,有个叫德茶的日本妹子也展示过探索瓜子吃法的经典过程。开始是一口闷式囫囵吞瓜子
一脸懵逼后,又把瓜子囫囵个儿地吐了出来
第二次则是直接横着嗑瓜子,把妹子都要吃哭了……
最后,妹子终于在吃够两次瓜子皮后学会了Google瓜子的正确吃法,虽然还是没有学到竖着嗑瓜子的精髓,不过也总算是惊喜地发现:原来能吃的是里面的瓜子仁儿啊!
最后,妹子在体会到瓜子仁儿的美味后,还特意进行了“30秒能吃多少个瓜子”的挑战。在一边艰难剥瓜子皮,一边又总是不小心吃到瓜子皮的30秒钟里,妹子最后成功吃到了:3个瓜子!
不得不说,对于好像天生自带嗑瓜子技能的我们来说,嗑瓜子简直是太简单又太平常的事儿了。不过,对一向和我们有很多共通文化的日本,为什么嗑瓜子这种习惯就没有在日本人之间流行起来呢?
说到这个问题,或许也要了解一下我国人民为什么如此热爱嗑瓜子。
要知道在我国人民的心中,作为零食界扛把子的实力担当,瓜子简直有着崇高的地位。虽然我们常说的“瓜子”听起来应该是“瓜的种子”的统称,但其实如今我们最常吃的瓜子貌似是葵花籽,此外还有南瓜子、西瓜子等等。
各种各样的瓜子们
中国语言博大精深,一个“嗑”字足以声形具备地表达了中国人对瓜子的喜爱。作为我国的国民零食,嗑瓜子这项日常休闲活动也有着很长的历史。
据说西瓜在10世纪经由中东传入中国北方,明代的《本草纲目》中,西瓜已“南北皆有”。而嗑西瓜子的习俗也早在明代就已经开始流行起来了,明朝皇帝明神宗就“好用鲜西瓜种微加盐焙用之”。
明神宗“好用鲜西瓜种微加盐焙用之”
清代来华的法国传教士古伯察对我国古时人民嗑瓜子这件事儿观察得也很细致,他曾记载:
“中国人对西瓜子有着特殊偏爱……有的时候,大量的西瓜被运到繁忙的马路边免费送给过往的行人,条件是吃完了把瓜子给主人留下……有的时候,你会看见河山行驶着满载这种心爱货品的平底木船,说句实话,这时你可能以为自己来到了一个啮齿动物王国。”古伯察
晚明时期,南瓜和向日葵从美洲传入我国,西瓜子的地位受到了挑战。
晚清以后,南瓜子开始流行。而说到如今我们最常嗑的葵花籽的本尊向日葵,它起源在美洲大陆(包括北美、秘鲁、墨西哥等地),在16世纪传入西欧,又在18世纪初传入俄国,后品种经过改良,在19世纪又回到加拿大和美国,而这几个地区的一些歪果仁也是会嗑瓜子的。
在我国民国时期,受俄国影响,东北地区成为最早大面积种植向日葵的地区。葵花籽也在东北得名“毛嗑儿(东北人过去称俄罗斯人为“毛子”)”。相比扁平的西瓜子,葵花籽更容易嗑开,而因其油脂含量更高,味道也更吸引人,后来渐渐大受欢迎。
苏联电影《幸福的生活》中人们抱着向日葵嗑瓜子……
或许是因为西瓜、南瓜、向日葵都得以在我国大范围种植;或许是在食物匮乏的年代,瓜子也确实很容易被开发为食品;或许是因为瓜子比起其他坚果来说,不仅成本较低,而且只要get到技能,一口一个确实容易上瘾……
总之,从我国自自明代以后,无论是帝王将相、文人墨客,还是平民百姓,大家都爱上了嗑瓜子。如今在我国,受众依然广泛的瓜子不仅有很多口味,也常作为必不可少的零食伴随重大节日出没。逢年过节,亲朋好友聚在一起嗑着瓜子聊天也成为了很惬意的事。
而就在我国人民嗑瓜子嗑得很嗨的民国时期,霓虹人民就不曾了解瓜子这种零食,也不会嗑瓜子。
文艺大师丰子恺就曾在1934年4月20日创作并收录于代表文集《缘缘堂随笔》中的散文随笔《吃瓜子》中花了很大篇幅叙述我国人民嗑瓜子的内容。
他不仅写道“中国人人人具有三种博士的资格:拿筷子博士、吹煤头纸博士、吃瓜子博士。”还很详细地描述了在赴横滨的轮船中与日本人吃瓜子的场景:
旅途寂寥,我就打开来和日本人共吃。这是他平生没有吃过的东西,他觉得非常珍奇。在这时候,我便老实不客气地装出内行的模样,把吃法教导他,并且示范地吃给他看。托祖国的福,这示范没有失败。但看那日本人的练习,真是可怜的很!他如法将瓜子塞进口中,“格”地一咬,然而咬时不得其法,将唾液把瓜子的外部完全浸湿,拿在手里剥的时候,滑来滑去,无从下手,终于滑落在地上,无处寻找了。他空咽一口唾液,再选一粒来咬。这回他剥时非常小心,把咬碎了的瓜子陈列在舱中的食桌上,俯伏了头,细细地剥,好像修理钟表的样子。约莫一二分钟之后,好容易剥得了些瓜仁的碎片,郑重地塞进口里去吃。我问他滋味如何,他点点头连称umai,umai!(好吃,好吃!)我不禁笑了出来。我看他那阔大的嘴里放进一些瓜仁的碎屑,犹如沧海中投以一粟,亏他辨出umai的滋味来。
——丰子恺《吃瓜子》片段
一般认为南瓜于1541年由原产地墨西哥经由柬埔寨传入日本、西瓜于1579年由葡萄牙人带入日本长崎(也有说法是庆安年间(1648~1652)由隐元禅师从中国带去的,还有德朔在日本冈山地区弥生时代的遗迹中就发现了西瓜的种子…)。
虽然它们出现在日本的时间也并不晚,但“瓜子”却并没有受到日本人民的关注,也没有发展成特定的食品。
(说到西瓜,小通倒是想起在日本诞生了很多神奇的西瓜品种,比如无籽西瓜以及各种形状的观赏用西瓜……)
据说向日葵在17世纪时从北美大陆西部传入了日本。因为花朵美丽,自北海道南部至鹿儿岛,向日葵成为日本很多地区的观赏用名花,也成为了夏天的风物诗。
北海道网走市大曲湖畔园地
在日本,向日葵的主要产地有北海道、宫城县、栃木县、神奈川县、长野县、石川县等地,其中一些地方政府通过向日葵实现地区特产化,并销售与向日葵有关的产品,以油类食品和化妆品为主。
北海道北竜町生产的黑千石大豆葵花籽油沙拉酱
也就是说,在日本,葵花籽并没有像我国一样变成零食,食用方式主要是用来炼制榨油。
不过也有很多日本人表示在小时候其实吃过葵花籽。因为在日本很多小学校园里会种植向日葵,在收葵花籽时,有很多日本人也是尝过葵花籽的味道的。
不过因为可食用葵花籽并没有在日本商品化,所以他们关于葵花籽的记忆也大多只停留在童年记忆里。
而如今问起日本人为什么不吃葵花籽时,大多还都会收到这样的回复:“因为它是哈姆太郎吃的东西啊!”
(这个叫哈姆太郎的家伙就是一只十分爱吃葵花籽的卡通仓鼠。)
《哈姆太郎》(とっとこハム太郎)是一部日本漫画,作者河井律子,2000年推出改编动画
在日本人心里,葵花籽除了用来榨油,还主要是用来喂鸟和仓鼠之类小宠物的饲料。
所以,难怪他们在吃瓜子时会有下面这种感受……
不过,在日本其实也售卖食用的瓜子或者南瓜子,它们通常是不带壳并且是经过调味烤制过的。霓虹金也会利用它们来制作点心等。
去壳的瓜子仁,原产地为美国和蒙古
此外,关于日本人不嗑瓜子的原因,还有的说法是从日本人性格的角度进行了分析。
比如说霓虹金注重礼仪、不喜欢在吃东西时发出响声、也不喜欢把食物放进嘴里再吐出来、嗑瓜子还会产生很多瓜子皮让他们觉得不太好打理等等。
不过从日本人经常吃的零食“柿种(柿の種)”、“仙贝(煎餅)”等各种脆脆的米果,还有他们也同样爱吃的毛豆(枝豆)来看,吃东西发出响声、以及不喜欢把食物放进嘴里再吐出来的这些说法貌似也不是很有说服力……
总之,因为日本人民自瓜子出现时起就没有注意过它们,也没有养成吃瓜子的习惯,所以把瓜子放在嘴里咔咔地磕开、吃进瓜子仁的乐趣他们也大概很难体会得到。
不过,如今随着很多日本人受到了中国人民的强烈安利,也有很多人认可了瓜子的营养价值并体会到瓜子的美味,甚至还掌握了用门牙嗑瓜子的诀窍……
对此,小通还是觉得无论是我国人民还是霓虹金,都需注意要在不伤害牙齿的基础上享受瓜子带来的美味和乐趣才好╮(╯▽╰)╭
日本网站上教大家嗑瓜子的方法
最后,小通还了解到,在歪果,还有源自广袤西部马背上空不出手的牛仔们吃瓜子的方法:抓起一把瓜子塞到一边的腮帮子里,用舌头一粒一粒移动到门牙位置后,在嘴里磕完,然后把头转向一边并集中火力,将瓜子皮以华丽的45度噗噗噗地喷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