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的选调,以大学生中的学生干部,党员为主,以培养干部为目标。近年的山东定选,党员学干直接改为非必要条件,2022天津定选4选1,班干部委员就可以。这个条件和不设有啥区别?定向选调直接改成一流大学单独的省考得了?这还是选调生?这个趋势代表了啥?意义在哪?
定向选调生本意就是面向985、211重点院校招考,定向选调生中的“定向”即特定学校的意思。就是因为想定向招录名校学生,和普通选调生有所区分,特意开辟的新的招录渠道。
梳理一下定向选调生的发展史,全国第一个开设定向选调生的省份是重庆市,我特意找到了当年的招录公告。
注意一下招录公告的标题:重庆市定向选调全国“985”、“211”高校2010年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简章
所以搞清楚招录定向选调生的目的,不是定向选调“学生干部”,而是定向选调名校大学生。
至于为什么由招录大学生中的学生干部,党员为主的普通选调生,发展到定向选调生。
最主要的原因是,原有选调生的政策,越来越难以吸引名校、高学历的考生报考。虽然招录选调。生的初衷是为了培养党政干部后备人选,但政策出台到落地,政策的落实力度不断的衰减。就好像若干年前,办张银行金卡可以到处吹牛,可以作为申请外国签证的凭据;到现在各种不要钱的银行白金信用卡“趴趴走”;为了彰显持卡人的尊贵身份,只能不断升级卡的等级,现在最高等级的卡是钻石卡、无限卡。
选调生也一样,记得2010年以前的选调生还是稀罕事物,不少省份一届招录选调生只有一两百人,那时候选调生真是当做“宝贝”对待,翻翻当年的选调生公告,那政策的力度和优惠条件,是今天选调生不敢想象的。
例如2003年河南选调生考试招考公告明确指出
……今年,我省继续从高等院校选调应届大学毕业生到乡(镇)工作,名额200人。……选调生在乡(镇)工作满1年、年度考核为称职以上的,一般要调整担任乡(镇)长助理;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一般要调整担任乡(镇)党政副职。工作满3年后,要进行一次全面考核,对表现、适合做乡(镇)领导工作的,及提提拔担任乡(镇)党政副职;对那些工作需要、特别的选调生,要敢于突破工作年限,破格提拔使用。
注意,硕士研究生担任乡(镇)党政副职(副科级实职),不是当年的副主任科员(现四级主任科员)。还强调要敢于破格提拔,这种政策倾斜,恐怕比现在部分省份定向选调生力度更大。
但是若干年后的选调生越招越多,选调生的牌子被做烂了,连政策底裤都被扒了下来,例如有网友在网上询问选调生工作几年可以转副主任科员
之后的普通选调生没办法享受到本科三年副科级实职,研究生正科待遇,就连研究生转正定级副主任科员,因为乡镇、街道层级较低,也很难保证。
无法保证政策待遇,选调生向上级部门调动渠道不明,基层单位工作量大、条件相对艰苦,这些客观存在的问题,很难吸引名校、高学历的考生报考。
将心比心的讲,并不是考生缺乏在基层奉献的情怀,不少学生曾经给我说,不怕在乡镇基层呆上五六年,就怕一直呆在基层出不来。而且985、211名校考生,毕业时就有一些收入不错的offer,相比普通选调生“选而不调”的风险,考生自然愿意去大城市的高薪岗位。
所以定向选调生的政策,主要是为了解决了名校考生不愿报考普通选调生的“痛点”至于为什么定向选调越来越重视名校而忽略学生干部?一是定向选调生本意就是定向名校;二是普通选调生一直强调学生干部,并不是指选调生不重视、忽略学生干部,不要把定向选调生指代整个选调生群体,论整个选调生群体,还是普选占大头,所以选调生招录学生干部依然是主流。
学生干部这个群体……
学生干部?学生会出的问题挺多的。
现在的学生干部、团干部“四风”严重!
非名牌的或者个别杂牌的很容易有不良风气,还记得之前网上火过的宿舍查寝大姐大吗
因为考上名校的智商起码没问题
现在的企业根本就不欢迎学生干部
道德,价值观是可以后天培养的,而智商情商和能力是天生的!所谓的人品是好的制度完全可以规范的。那些义愤填膺站在底层道德制高点怒斥高端精英的人们,一旦换位,只会做出更变本加厉,更无底线,更丧心病狂的恶行。
一般简历上写着学生会经历的,都别要。 这都是没有啥真本事的, 没啥好写的了[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太好了!是个进步[点赞][点赞]
一个足球俱乐部会选中国队队长还是德国队替补
学生干部下限不一定高
谁说不要学生干部,是要名校的学生干部,自己没看招考要求吗
学生干部到底干多少有价值的事情,到底锻炼了多少真实能力,大家心里都有数。
那就对了
公司招人同等条件下,首先排除学生干部。
什么样的学生才能成为班干部?被称为优秀学生?所以,选择名校优秀毕业生,而不是名校学生干部简直就是呵呵。
因为名校是客观的,才干是主观的
学生干部也有不是纨绔子弟的,也有学习的
大部分学生干部就是唯利是图的代言人
2010文章还拿出来?今年已是2022
在10年前,选调录取比例,985,211远比不上本二甚至本三。原因是考不过,结果这些学校就有意见了,就出台了这么个政策。实际上,在实际工作中,学校根本没啥区别,工作能力和学校学的根本是两回事,甚至表现还不如本二本三,就是单位名声好听罢了。
这是不是学历歧视?
名校生和普通高校学生会干部,你会选择谁!谁才是真正有能力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