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之音:时代的回望与坚守——赵凯云诗歌作品研讨会”在西安举行

鲜见 2023-06-02 09:27:50

作为陕西70后诗人中有实力的一位诗人,赵凯云的写作有浓厚的家园情结和寻根意识。近日,围绕诗集《豳州书》和《大地青铜》《光阴之豹》《秦地有光》《抱冰而眠》系列诗歌及部分词作进行研讨的“青铜之音:时代的回望与坚守——赵凯云诗歌作品研讨会”在陕西省图书馆举行。与会嘉宾认为,赵凯云的诗歌创作对于“泛文学时代”下的诗歌写作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陕西省作家协会原党组书记雷涛、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方英文、《青年作家》《草堂》执行主编熊焱以及彬州市委统战部、彬州市新的社会联盟分别发来了贺信。雷涛在贺信中表示,“赵凯的诗歌创作,既有厚重的现实感,又有色彩斑斓的浪漫感;既有空灵的想象空间,又有实实在在的触摸感;既有开阔的历史感,又有的温暖的时代感。”方英文表示,“赵凯云以诗与歌,及文化传媒立身行世。形式三样主题贯通:抒人生之艰且美,发家国之爱而忧。”“他的诗歌粗犷中有细腻,飞翔中有潜沉,浑浊中有清澈,展现了沉甸甸的精神质地和艺术品格,呈现出滚烫的赤子情怀和宽阔的悲悯情怀。”熊焱如此评价。

著名作家、鲁迅文学院原常务副院长白描;著名诗人第广龙针对本次研讨会专门撰写了专题评论文章。白描在《古老豳地的跨时空对歌》一文中写道:“凯云的诗里,我听到了豳地时隔千古的对唱,听到了历史与现实对撞的回响。”第广龙在《气流涌动的诗行》一文中认为,“在陕西这块地界上,赵凯云属于诗歌的少壮派。在他诗歌的字里行间,有骑士之马迅疾掠过的风声,也有搂抱着年轮的树木在雨中挺拔的超然。 ”

著名诗人、陕西省艺术研究院原研究员尚飞鹏;著名诗人、书画家、陕西作家书画院副院长远村;著名作家、咸阳市文联主席高鸿;著名作家、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张宗涛;诗人、诗歌评论家王可田;作家杨广虎等嘉宾出席研讨会。

尚飞鹏认为,“《豳州书》的出版在彬州应该是一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大事。诗集中的长诗《豳风大歌》是全书的核心之作,是本书的魂,是豳州的魂。”远村认为,“生于斯,长于斯的赵凯云不仅写出了他自己的豳风,也写出了我们共同的豳风。”高鸿表示,“赵凯云的诗歌语言是明亮的,坚硬的,富有色彩的,是简洁、凝练、含蓄、质朴和形象的,富有创造性的令人耳目一新。”

李晓恒认为,“诗人的时空交集让诗意变得更加浓郁,更加有质感,让诗歌有了更强大的人文关怀。”张宗涛认为,“作者以特异的诗性思维,让理性光芒照耀进感性世界,从而赋予感性世界以瑰丽多彩的姿态和低佪婉转的情思。”王可田认为,《豳州书》中,赵凯云杂糅的书写方式,是为出走的自己寻找精神归依,又为故乡乃至广阔的三秦大地梳理文化谱系。杨广虎认为,赵凯云一直坚守着自己的思想高地,面对城乡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社会各种复杂现象,以中国现代诗歌的方式和自己的个体经历、感悟,充分表达着自己的独立思考。

诗歌网主编何超锋、诗人长安瘦马、青年作家田宏伟、赵忠虎、柴治平、辛峰、张琼、孙小龙、刘向前、史飞翔等文艺界人士出席研讨会并发言。

长安瘦马认为,《豳州书》可以看作是一首长诗,他不但有着饱满的热情,而且还有着清晰的目标和冷静的思考,这就让他的这部诗集在幽思怀古中增加了现代色彩和批判意识。田宏伟谈到,“研究彬州文坛,研究陕西诗人,凯云是一个怎么都绕不过去的存在和现象。他的诗兼具古典诗词的传统意象,又兼容了现代诗歌的情感表达。” 孙小龙谈道,“那些大开大合,意境深远的文字,已经形成一种大气候,一种磅礴力量。”刘向前认为,《豳州书》是一部关于故乡的诗集,同时又是一部站在当下回首昨日的诗集,量和质的积累,奠定了赵凯云老师的诗歌创作高度、厚度和深度。史飞翔认为,“煌煌两卷本的《豳州书》,一言以蔽之,为故乡树碑、为精神立传、为乡土中国唱了一曲精神的挽歌。”

0 阅读:36
鲜见

鲜见

人文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