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4月22日,世界乒坛发生了一件史无前例的大事。
来自五湖四海的乒乓球选手,如:雨果、莫雷加德、勒布伦等人,公然“独立”,声称将成立国际乒乓球运动员联合会(UTTP),并强调是时候让运动员成为职业乒乓球的核心了。
显而易见,这是对WTT的公开“叫板”, 虽然目前还没有传出中国运动员参与的消息,但网友们还是炸开了锅,表示“终于有人打响,反抗WTT霸王条款的第一枪了”。
外国球员究竟为什么要公然“造反”?WTT“霸王条款”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天下“苦WTT”久矣
众所周知,世界乒联在推出商业模式—WTT系列赛事那一天起,就没从风口浪尖上下来过。
喘不过气的赛程、不参赛就罚款的“霸王条款”、始终不公布财报的“猫腻”......
可以说,每次乒乓球的负面词条一出,十有八九都直指WTT。
对此,也不少运动员公开表达过自己的委屈。
以莫雷高德为例,他就曾吐槽过WTT的畸形生态,WTT强制将积分与比赛绑定,却不给运动员报销任何的机票、吃住、以及训练的费用。
这意味着,只要你参加比赛,如果没有取得一个较为亮眼的成绩,就会血本无归,而这对以乒乓球为职业的球员来说,无疑是致命的打击。
更加要命的是,在今年WTT重庆冠军赛中,赛事方还下调了中流选手的奖金额度,导致运动员们整体的经济情况,更加“入不敷出”。
而反观WTT呢?一场大满贯的门票收入就近6000万,“克扣”选手的奖金也就算了,竟然连财报都“不敢”公开,这放在国际体育历史上,也是独一份。
除此之外,大家可以去翻一翻WTT的全年赛程,那密集程度,甚至连恐怖都不足以形容了。
想要在世界排名上有一席之地,选手们只能疯狂的参加比赛,仅WTT大满贯比赛一年就有4起,这还不算冠军赛、常规挑战赛等一系列比赛,这对球员的身心来讲,都是一种巨大的“煎熬”。
而且,一旦你真滴上榜之后,再想“脱身”,可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了。
根据WTT的比赛规则,世界排名前20的选手,只要你不参赛,就会面临“天价罚单”。
没有技术精进的时间、没有经济的保障、只有无休止的“为商业化献身”,这不是乒乓球市场化的“曙光”,是职业选手们的“末日”。
对此,选手们也曾作出过努力,他们积极的给WTT赛事方提意见,希望能够有人听一听他们的心声。
结果呢?是搞了一年两次免费退赛的机会,可那是低级别比赛!像冠军赛这种重量级赛事,不还是该咋罚就咋罚吗?
除此之外,也不知道是不是想转移舆论压力,它竟然弄出个“奥运冠军直通车”:没有积分没关系,只要你是奥运金牌,照样可以跳过资格赛,直接打顶级赛事。
让为国争光的奥运选手,来承担舆论火力,这是小编这辈子都没见过的抽象操作。
如此没有诚意的“改变”,最终也是让国外选手们彻底死心,他们要为自己做点什么了......
运动员打响“反抗WTT赛事体系”第一枪
4月22日,由五大洲各大顶尖球员,共同组建的国家乒乓球运动员联合会(UTTP)宣布成立,正式打响“反WTT”第一枪。
既然选择对那么多意见“嗯死”,那我就“另起炉灶”,重塑发声平台,喜欢对财报“遮遮掩掩”?那我来透明奖金的来龙去脉!
他们表示:要建立一个更强大、更公平、更透明的职业环境,要为运动员的遭遇发声。
可以说此次事件意味着,以往由组织带领选手的“亲密无间”模式,将彻底死去,球员与赛事之间,已经产生了“仇恨”的情绪。
这在整个乒乓球的发展历史上,简直是闻所未闻。
因此,当此消息传至国内的时候,无数球迷也炸开了锅。
有网友表示:有一说一,虽然国外选手有点“想当然”,但WTT“不当人”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明明就是一民间赛事,凭什么积分权重比奥运冠军还高?
人家奥运金牌才2000分,你一个大满贯也2000分,还一年4起加起来8000分!
最后,选手们为了保住世界排名,只能疯狂的打比赛,结果到奥运赛的时候,伤病的伤病、技术退步的退步。
还有那个积分与世界排名绑定的畸形机制,你就不能分开吗?
让纯粹想赚钱的球员参与,然后那些想让自己球技,更进一步的选手也有更多空间,两方皆大欢喜。
可问题是,WTT敢吗?论营销没有营销,没什么好的商业手段,只会一味的拉明星选手的大旗,然后靠他们的噱头挣钱。
所有人都想要“捞一笔”,结果活却全部压在了选手身上,这并不公平。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叫板”虽然舆论愈演愈烈,但至今为止还没有传出,有中国球员“掺和”的消息。
有网友猜测,其中一方面原因就是很多重量级的比赛,都举办在国内或者周边,如新加坡、重庆、澳门等地,国乒来去十分方便,也没有高昂的差旅费这一说。
其次,他们的掌门人—刘国梁同时也是WTT董事会的主席,可谓是“位高权重”,要是敢在他旗下的比赛上如此“甩脸色”,那估计职业生涯,距离“退役”也不远了,
但这也只是网友们的猜测,后续具体如何,还要以官方的通报为准。
不过可以肯定是,WTT未来的改变一定要有所“诚意”,不然只会与运动员们越来越远,所谓的乒乓球商业化,最终也只能沦为昙花一现。
信源:界面新闻 2025年4月23日关于“乒乓球商业化再下一城:顶尖选手成立联合会”的报道
结语
如今,已有选手“公开叫板”WTT,如何构架良好的运动员—赛事生态,已成为了当前乒坛要解决的首要命题。
究竟是进一步推广商业化,还是对球员们“有所关怀”,后续具体如何,让我们一起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