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盘完手串又玩烟卡,脆皮父母急了

格十三 2024-11-18 09:29:44

最近听说有些地方的有些家长正在抱怨孩子们玩烟卡,“损害身心,隐患无穷”,各种媒体也跟着一顿口诛笔伐。

我以为多大个事,仔细一看,就是一些小学生们玩烟卡牌子游戏,就像我们小时候玩过的那种。几个小孩在一起,把几张烟卡放在地上,轮流拍打,谁先把对方的卡片拍翻过来就算赢,说到底就是一个野生游戏。我们这代人回忆起童年,也有类似这样的烟牌,还有弹珠,跳皮筋,滚铁环,泥地里撒野......现在的小孩有什么“童年回忆”?有作业,考卷,课外班,还有被没收的手机和被举报的烟卡......小学生们在生活的夹缝中盘起了手串,现在又开始玩起了烟卡。盘手串的时候有家长控诉,说玩这个会“影响学习”,拍烟卡的时候家长又控诉,说玩这个会“影响学习”......你家娃咋那么容易被影响学习呢,是不是遗传了你的脆皮。这些大人的思路是一根独木桥,“这肯定是谁又要来害我家皇子”,他们绝不会转个弯去想别的问题:孩子老玩这些让大人感觉“莫名其妙”的东西,还不就是因为真正的属于孩子的乐趣太少了吗,一有个新鲜玩意才容易马上风靡起来。一群家长气急败坏,一会儿联合各部门联合执法,一会儿上升道德高度,一会儿又炸上热搜,不消灭烟卡誓不罢休。

小朋友玩这个,他的出发点是什么?是玩。小孩没什么坏心思,既不碰烟草,也没破坏环境。可以算是废物利用,低成本游戏,既有同伴陪伴,又有团队协作,甚至还要自学点流体力学知识,在游戏中掌握物理规律,钻研一些科学的掌法,更要在互动中认真观察,仔细分析,结合风力、引力的规律,多人战中还要精准布局,研究策略,才能在游戏中成为赢家,又不赌博又不暴力也没伤风败俗。简直比坐着不动玩手机、打游戏高级一百万倍。其实不管小孩之间流行玩什么,那都说明了孩子缺什么,大人要做的是了解这个东西,正反面都想一下,然后引导,一是有个“度”,二是设立“界限”,而不是一刀切,什么都是坏的,都要远离孩子,还各种举报,查封,没收,还让学校领导出来“保证”给这些孩子“增加思想品德课,好好教育他们”。他们思想品德到底怎么了?我看你们才是既没思想,也没品德。

当然,这件事情中肯定存在不靠谱环节,比如回收和销售烟盒环节,那些学校门口的小商贩以一元一张、30元一个套装的价格,把这些烟卡卖给小学生们,很有可能存在乱标价等情况。对家长来说,他们是在“一边赚钱一边害人”。但在这个问题上这些家长其实并没有关注到小孩子本身。有的小朋友买不到烟卡,就去垃圾桶里捡烟盒,然后自制烟卡。而有的小孩为了获得烟卡,会“去有成年人的地方收集烟盒”。有家长认为烟卡上有各种香烟的品牌字样,会教坏小孩子,污染他们的价值观......

这些家长大概是吃着乞力马扎罗山脚下的烟熏毒蘑菇干长大的。他们总是习惯控诉全世界的不好,对自己孩子的威胁,但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能为孩子提供什么样的帮助,才能让孩子更少面临威胁。所以他们的控诉总是非常说不到点子上。第一,如果烟卡有价值观问题,那么就是香烟本身有价值观问题。小孩子在烟卡上看不到香烟品牌,也一定会在其他地方看到香烟品牌。太过担心的话,建议你们呼吁取消国内所有香烟生产销售,否则都会太污染小朋友的价值观。第二,“去有成年人的地方收集烟盒”?那么问题不在于烟盒啊,在于成年人啊。消灭所有成年人,也就没人抽烟了不是?第三,小孩子们去垃圾桶里翻,去找小商贩买烟卡,而商贩们也吃准了孩子们想要这种玩具,那这些问题又出在哪呢?小小烟卡游戏为啥这么吸引他们?因为他们真的没什么东西能玩了!

在烟卡被举报这件事上,他们的处理方式好像又是老生常谈——只想堵,不想疏。一味地阻拦小学生玩这个玩那个,清理这个消灭那个,却视孩子的需求于不顾。他们玩这些东西只是表象,他们想释放天性、和同伴玩耍、寻找游戏的乐趣,这才是重点。要是销售环节有问题,你就去加强市场监管,规范销售环节,你还可以创造更健康的同类玩具,更正规地去销售能让小朋友喜欢玩的东西。堵起来很容易,但那些需求还是没有被满足,童年又少了一块。恐怕是再也找不到任何合法的、合理的、不太费钱的、又能入得了家长法眼的东西能玩了。也许最好什么都别玩,就坐下来学习,才能减少这些家长的各种举报。看个课外读物,读物被举报,看个动画片,动画片被举报,现在玩个烟牌,烟牌被举报。就算把孩子放到无菌室里,他们也会举报这个房间里微生物太少,对孩子免疫系统不好。

我不知道烟卡有什么好处,和我不知道他们有什么坏处一样,我只知道小孩子和大人是不一样的,他们有自己释放天性的方式,有他们放松和寻找快乐的途径。有些人最喜欢的事就是这样的“通杀”,一顿通杀猛如虎,觉得自己的孩子又被明智又严谨的自己保护了,孩子们又离危险远了一步。他们离成为提线木偶又近了一步。

物质生活如此丰富的今天,一元钱买到的短暂的快乐,也能被举报并没收......就像努力在沙漠里自己找水喝,找到了还让你倒掉。这些家长思考的不是“我的孩子太缺少玩乐的机会了,是我们为他们创造的自由空间太少了”,也不是“既然他们喜欢这类游戏,我们的社会能不能创造一些排除隐患的方式让他们敞开了玩”,他们第一反应是“不能让他玩”。这也不能,那也不能。他们是一秒钟都不能让孩子离开自己认知范畴,凡是他们没玩过的,或者不觉得好玩的,也不能让孩子碰,仿若一个天赋神力的万能保护伞,自我感动得不要不要的。

孩子们可能更适合在花草树木里奔跑,但大人又没空去陪他们。孩子们也可能更喜欢和同伴一起打闹嬉戏做游戏,但三个小孩里就有两个要上课外班,连找个一起玩的伙伴都难。孩子们还可能觉得不需要别人参与,自己也能一个人玩,所以抱起了手机和iPad,但家长马上又各种阻挠。为什么在有些家长眼里,任何东西都可以变成洪水猛兽。事物的另一面,他们却一点都不想思考,更不懂如何加以引导,用“疏”去替代“堵”。看起来总是那么脆皮,很容易被一切荼毒,所以对一切都先抗拒再说。但举报起来又是硬骨头,倔强得一言难尽。我只想说,如果你的孩子真的那么容易对某样奇奇怪怪的东西异常着迷,那不能说明有人把你孩子带坏了,也不能证明你孩子缺乏自律,很有可能说明了几个事实:1. 孩子真正想要的,你作为家长根本没有给到。2. 把控制当成教育,你当家长的能力很有限。

0 阅读:0

格十三

简介:欢迎大家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