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人类最重要的“集体记忆”,旅游不失为走进记忆的美妙方式。然而,该从何处开启我们的文化之旅?
江西物华天宝,山之风,水之韵,鸟之缘,人之歌,极尽天成之美。明朝著名旅行家徐霞客一生倾情山水,他的著作《江右游日记》中对江西山水景观极尽赞誉,“真雄旷之极观也”“真霄壤间一灵胜矣”“真别有天地矣”“不觉神飞”,游有所得,耳目狂喜之情毫不吝惜于笔端。
江西人杰地灵。在这片土地上,处处都有文化的烙印。赣地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文化,在中华民族文明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尤其在宋明时期,全盛的江西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结晶和代表。
美景与文化,在审美上有着凤凰于飞般的和谐互依,在意境上有着比翼连理的互生之巧。开启一段文化旅程,在行走和触摸中感受赣风鄱韵中蕴含的中华文化,这样的行走,也一定能给人带来永恒的记忆。
当年毛泽东在赣南面对群山起伏,郁郁葱葱之美景,感叹“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现在,借助伟人名句,“江西风景独好”成为江西旅游形象品牌的精华概括和突出体现,世界将在这里看到充满魅力的文化江山。
文化:江西旅游长袖善舞从文明古国到文化强国,中国正在经历与世界共舞的全球旅程。在一个与西方文化迥异的中国空间里,江西元素如此亮眼。
江西独特的地理孕育出了傩文化、陶瓷文化、茶文化、书院文化、民居文化、戏剧文化、民俗文化以及区域色彩浓厚的豫章文化、客家文化、庐陵文化、临川文化等,不仅构成了独具魅力的赣文化,也成为了江西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
而与此同时,许多著名故事典故,如沧海桑田、卧冰求鲤、鸡犬升天等,源头在江西,却不仅仅留在江西,而是带着江西籍贯走向全国与世界。赣地也一直是移民史上的重要中继站,如赣南是客家人的大本营与继续南行的出发地。走遍全球的“老表”(表亲),遍布全国各地的“万寿宫”,推动着江西文化不断行远播广。
旅游:来江西感悟中国、感悟东方据调查,英、美、日、德、法等国的旅游者,无一例外地把“与当地人交往、了解当地文化和生活方式”当作出境旅游的三大动机之一。除了历史意味的寻根,当代人们已经开始热衷于往外走,找寻一个不同于自己生活空间的“别处”。
越是亲近江西,便愈加强烈地感觉到它是一座宝藏。这是一处上天偏爱的所在,自然山水不但什么都不缺,且各得其所,自然、谐和地融合在一起,佛、道、儒在其中兼容并存。自古以来,休闲观光、揽胜抒怀者络绎不绝。锦绣江西孕育了美丽的赣鄱儿女,而他们又世世代代创造着令人惊叹的美——美的器物,美的诗词,美的生活方式,还有美的信仰,美的思想。这样的历史之美,人文之美,融贯在山河大地的大美中,能让世界都为之感动。
逍遥放纵:桃花源就在江西不是每个人都愿意面对着历史与文化去引发深邃思考。余秋雨《文化苦旅》之“苦”,更不是谁人皆可品尝。但热爱自然,享受自然,却是每一个人的本能。寄情山水,融入自然,是人类永不释解的情怀。
江西景美之妙在于,你若是有心,在这样一个布满了文人脚印的地方,每一座山每一道水都不是简单的自然山水,而是充满丰厚底蕴载入史册的山水人文。只要你愿意,穿透岁月的烟霭,你尽可以俯仰古今,追昔抚今,探索古今,追溯未来。历史的沧桑云烟,就这样一点点,一次次地镌刻到山水的容颜上。你若是心累了,要放空自己的心灵来透透气,那么,你大可以自由地把它当作简单的自然山水来欣赏,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望清泉石瀑,赏茂林修竹,或独自逍遥乐哉,或三五好友邀约乐活,放纵心情为上。
到江西来寻找家的味道,到乡间民间,感受儿时记忆中才有过的泥土芬芳,瓦房炊烟,农家小菜,手工器物,老家邻里,乡音乡情,把平日职场里西装领带一本正经的面具撕下,到“梦里老家”彻底做回一次自我,身的逍遥之上,更有心的回归与放纵。陶渊明不就在这里采菊东篱下,找到了心中的“桃花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