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战的硝烟中,德日帝国的迅速崩溃,无疑与其关键物资短缺、供应链遭对手截断紧密相关,恰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而今,这一历史教训似乎正以一种新的形式在国际舞台上重演。
近期,美国国防情报机构——戈维尼,针对中国决定禁止向美国出口锑、镓、锗、石墨及超硬材料等关键原材料,进行了深度剖析。
其结论令人警醒:若失去中国的这些关键原料供应,美国的工业企业将面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至少在短期内,美国对中国原材料的依赖难以摆脱。
深入来看,美国庞大的武器系统网络,包括超过1000个武器系统和2万余个零部件,均大量使用了中国生产的锑、镓、锗。
在涉及美国军工生产的供应链中,锑供应链有2768条,其中2427条依赖于中国供应商;镓供应链5583条,4733条与中国紧密相连;而锗供应链更是高达4135条,其中至少3669条离不开中国的支持。
面对这一严峻现实,戈维尼向拜登政府发出了明确警告:尽管美国拥有一定的储备,但长期而言,必须紧密跟踪这些关键矿物的生产流通情况,以确保美国武器系统生产的稳定与持续。
国防部需着手绘制详尽的特定武器系统供应图,并准确预测未来需求,从而有效规避中国出口管制措施可能带来的风险。
锑、镓、锗、石墨以及金刚石等超硬材料,其应用范围之广,几乎涵盖了子弹、红外技术、电动汽车电池、太阳能光伏板、电缆乃至空间卫星等众多领域。
一旦这些材料供应受阻,不仅人类的生产生活将受到重大影响,国际贸易秩序也将因此陷入混乱。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在采取反制措施之前,已多次向美国发出善意提醒,呼吁双方应相向而行,避免贸易战升级,以免两败俱伤。
然而,美国政府却似乎被“对华政治正确”的迷思所束缚,不惜以“伤敌八百,自损一千”的代价,执意推进其贸易政策。
在此背景下,中国只能顺应时势,以贸易战回应贸易战。
针对有网友提出的“中美资源禀赋相似,中国有的美国也不会缺”的质疑,事实并非如此简单。
矿物生产受成本、土地、市场、技术等多重因素影响,而美国长期的“产业空心化”已使其在这一领域远远落后。
以提炼锑、镓、锗、铝土、石墨等为例,这些过程需要大量廉价电力支持。
2023年,中国发电量高达9.45万亿千瓦时,而美国仅为4.49万亿千瓦时,不足中国的一半。
钢铁产量方面,美国更是与中国相去甚远,其2023年的钢产量仅为8070万吨,与中国10亿吨的庞大产量相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这正是美国急于与中国脱钩断链,却又担忧中国超越自己的根源所在。
然而,工业产业链的建设绝非一蹴而就,它需要政策的持续支持和多种税收工具的配合。
美国想要轻易实现产业链的重构,绝非哪位总统一句话就能搞定的事情。
展望未来,中美产业链竞争的可能方向值得深思。
一方面,美国或许会选择走自己的路,让中国走中国的路。
随着特斯拉得州锂矿提炼厂的投产,以及澳大利亚Novonix等投资商在美国本土建设石墨制造工厂的计划推进,美国正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试图吸引更多资本进入,以期成为仅次于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销大国。
然而,高昂的用工成本可能使美国生产的新能源汽车缺乏市场竞争力,最终只能由本国消费者买单。
而中国,在面临美欧封堵的背景下,将更加注重转化本土市场,让庞大的消费者群体成为推动工业转型的坚实基石。
另一方面,现实可能迫使美国不得不跟随中国的步伐。
中国在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率先发展,不仅实现了工业产业的转型,还显著降低了国内对石油的需求。
国际能源署预测,中国的“节能减排”计划将使国际原油价格长期维持在70美元/桶左右。
作为全球能源消费大国,中国这一转变对全球能源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
而美国作为全球能源出口大国,当中国对石油、天然气、煤炭的需求减少时,其能源出口将面临严峻挑战。
此外,中国的崛起还波及沙特、俄罗斯、阿联酋等一众能源出口国。
美国在面对中国崛起的挑战时,除了“效仿中国”外,似乎别无选择。
这是由清洁能源取代传统化石能源、新能源车取代燃油车的历史大势所决定的。
若美国在技术革新上稍有迟疑,其与中国的差距将进一步拉大,其从世界之巅跌落的速度也将愈发迅猛。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人民日报、环球时报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