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4日,中国航空工业再次迎来了一个历史性的时刻——第六代战斗机歼-36在四川成都成功完成了其首次飞行测试。此次试飞不仅标志着中国航空科技取得了重大突破,也预示着中国在全球航空领域的地位得到了显著提升。然而,与国内的热烈反响不同,西方主流媒体对歼-36的首飞却选择了集体沉默,这一现象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
歼-36的首飞测试于12月24日在成都飞机工业公司顺利进行,一架歼-20S战斗机为其护航,共同见证了这一历史性的瞬间。歼-36作为中国的第六代战斗机,采用了全球首创的三发动机布局,两台发动机位于机腹,一台位于机身背部。这种独特的设计不仅提升了战斗机的动力性能,还使其在超音速飞行中能够达到3马赫以上的速度,远远超过了当前主流战斗机的速度水平。
除了速度优势外,歼-36在航程和载弹量上也表现出色。其作战半径超过2500公里,这意味着它能够从中国本土直接打击第二岛链的目标,甚至深入更远区域进行战略威慑。歼-36的隐身性能同样令人瞩目,其无尾三角翼设计减少了雷达反射面积,使得其在雷达探测下的隐身能力更强。这些技术上的突破,使得歼-36具备了前所未有的作战灵活性和突防能力。
歼-36的成功首飞,无疑是中国航空工业的一个里程碑事件。从1998年歼-10首飞,到2011年歼-20亮相,再到2024年的歼-36,中国航空工业实现了“13年一代”的技术跨越。这种跨越式发展的背后,是中国军工整体工业水平的提升,以及科研人员无数次的试验和改进。歼-36的成功,不仅仅是一款先进战斗机的诞生,更是中国航空工业多年来不懈努力的结晶。
然而,与国内的热烈反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西方主流媒体对歼-36的首飞却选择了集体沉默。包括美联社(AP)、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美国广播公司(NBC)等在内的美国主流媒体,以及欧洲的大部分主流媒体,都没有对歼-36的首飞进行任何报道。这一反常现象引发了人们的广泛猜测和讨论。
事实上,西方主流媒体对歼-36首飞的沉默,并非毫无原因。长期以来,西方尤其是美国在全球军事技术领域占据着主导地位,这种霸权优越感让他们难以接受其他国家在军事技术上的超越。歼-36的成功首飞,无疑打破了这种“无可挑战”的局面,让美国及其盟友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因此,他们选择性地忽视了中国在航空科技领域取得的这一重大成就。
与此同时,俄罗斯军事专家对歼-36的评价却颇为积极。他们认为,歼-36在外形设计以及性能参数上展现出了令人惊叹的进步,特别是在隐形能力和高机动性方面,它与现代的五代机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俄罗斯专家的评论无疑为歼-36的技术优势提供了进一步佐证,也增强了中国军事技术突破的权威性。
歼-36的成功首飞,不仅是中国航空工业的骄傲,更是国家综合国力提升的体现。它标志着中国在航空装备领域已全面赶超甚至超越了美国,有力地动摇了美军在空中领域长期以来的优势地位。这一成就不仅提升了中国空军的作战能力,更将推动全球空战模式的变革。歼-36的超长航程和隐身性能的结合,使其具备了更强的独立作战能力,这种“长跑冠军”的特性尤其适合中国目前面临的远程威慑需求。
此外,歼-36的高速飞行技术和隐身材料未来还可能在民用航空和太空探索中得到应用,为中国在更广泛的领域带来技术突破和经济效益。可以预见的是,歼-36的成功只是中国军事技术崛起的冰山一角。在未来的日子里,中国将继续在军事技术领域取得更多的突破和成就。
然而,面对中国航空科技的快速发展,西方某些国家却表现出了复杂的情绪。一方面,他们不得不承认中国在军事技术领域取得的显著进步;另一方面,他们又难以接受这种现实,担心中国的崛起会对他们的全球霸权地位构成威胁。因此,他们选择性地忽视或贬低中国的军事成就,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来维持自己的心理平衡。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西方主流媒体对歼-36的首飞选择了沉默,但这一事件却在海外社交媒体上引发了广泛讨论。美国知名军事网站“战争地带”连续发布文章,对中国武器研发速度表示赞叹,并批评美国军方调查不力。其他军事博主也纷纷下场发表看法,普通网友更是各种羡慕嫉妒恨,感叹中国六代机一飞飞俩。
与国内网友的兴奋和自豪相比,西方网友的情绪则显得更为复杂。他们既对中国的军事成就表示惊讶和赞叹,又担心中国的崛起会对他们的国家安全构成威胁。这种复杂的情绪反映了当前国际政治格局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总的来说,歼-36的成功首飞是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它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在高科技领域的强劲势头和创新能力。同时,也证明了只要坚持自主创新、不断追求卓越,就一定能够实现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伟大跨越。尽管有些国家可能不愿正视这个事实,但这并不能阻挡中国向着更高目标迈进的步伐。随着时间推移,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并尊重中国所取得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