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为了打赢冷战,付出了多大代价?“自毁根基”帮中国腾飞?

学究小编看世界 2023-12-12 22:49:02
引言:

1991年圣诞节来临之际,悬挂于克里姆林宫塔尖上的锤镰红旗从旗杆上缓缓滑落。

不久之后,被一面冉冉升起的三色旗取而代之。这一幕,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终结,以及一个超级大国的消亡。

看到这里,美国人露出了满意的微笑。斗了几十年的对手,这回总算是彻底凉凉了。

至此,美国坚信,冷战是“终结一切战争的战争”。红旗一旦落下,就再也升不起来。

美国作家弗朗西斯·福山更是在《历史的终结》一书中扬言道:“资本主义已完胜社会主义,赢得了历史的最终胜利。自由民主才是人类社会的最终形态。”

然而,天欲令其亡,必先使其疯狂。在往后的三十年间,内外形势的变化,均在无情地打脸美国。

国际上,欧盟逐渐成为一股独立的政治力量,美国的号令越来越不管用。另一方面,中国的强势崛起,给美国带来的冲击不亚于苏联复活。

与此同时,美国国内一片萧条破败之景,制造业空心化已成定局,种族关系急剧恶化,通货膨胀率更是达到了四十年来的最高水平。

可以说,美国当年的得意忘形,为现在的衰败埋下了伏笔。

里根经济学——美国疑难杂症的病根

其实,在这场世纪对决中,美国赢得并不轻松。说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也不为过。

只不过,美国受到的是内伤,所以伤势不会那么快就显现出来而已。

更要命的是,美国的内伤,由于常年不治,还诱发了许多疑难杂症。现在已经是病入膏肓,看不见任何康复的可能。

而造成这一局面的罪魁祸首,便是第五十任总统罗纳德·里根。

同时,里根也是灭亡苏联的头号功臣。在他之前,美国政府历来将苏联视为长期共存的竞争对手。因此,在对苏政策上,美国更侧重于如何避其锋芒、和平共存。

但里根的看法却完全不一样。他断定苏联必亡,并且还是在短时间内彻底灭亡。

为了印证自己的想法,里根上台后,一改过去的缓和绥靖政策,转而全面反苏。

一时间,美苏关系降至冰点,火药味弥漫全球。两国争相扩充军备,互不相让。

后面发生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了,军备竞赛拖垮了苏联,阿富汗战争和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接连发生,成为压垮这个国家的最后一根稻草。

那么问题就来了,同样是在烧钱造武器。为什么率先崩盘的是苏联,而美国却能安然无恙呢?

这里,就不得不提到里根政府制定的一项国策——疯狂发债印钞、优先发展金融业。

众所周知,上世纪八十年代,是美苏冷战最为激烈的年代,同时也是美国最缺钱的年代。

里根这么做,说白了,就是想利用金融业来钱快的优点,快速搞钱。

再把搞来的钱砸进军工大坑里,以维持美国在全球军事领域的话语权。这一套组合拳,也被称之为“里根经济学”。

不得不说,里根的经济主张,确实能够在短期内收获颇丰的成效。

经过这一番操作下来,其工业产值占比,一度从六七十年代的26%,飙升到了当时的50%。

美国的许多黑科技,像什么B-2隐形轰炸机、爱国者飞弹,都是这一时期的产物。

在里根的努力下,美国很快占据了技术高地。

而苏联为了保住自己地球一哥的地位,也只能加大码率跟上美国的节奏。结果一不小心,就把自己给搭进去了。

可以说,里根总统的卓识远见,为美国的最终胜利,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然而,百密终有一疏。里根千算万算,最后还是没有算到自己这么做会给后辈带来多严重的危害。

里根经济学首当其冲的恶果,便是美元信任危机。要知道,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之初,美元可是能与黄金挂钩的硬通货。

即便是在七十年代瓦解之后,美元也依然能够靠与石油挂钩保持币值坚挺。

然而,自从里根开了增发国债、狂印美元的口子之后,美国历代总统一言不合就增发国债的行为,已经导致美国债台高筑。

现如今,美国的债务雪球更是滚到了惊人的33万亿之多。再这样下去,美元迟早会有崩盘的一天。

使得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持有美元存在较大的风险,于是便优化外汇储备结构,大规模抛售美债。

制造业空心化——美国面临最直观的困境

当然,这还不算最严重的。美国目前所面临最严峻的挑战,便是困扰历代总统多年的制造业空心化问题。

毕竟,与金融业相比,制造业才是一个国家真正的脊梁骨。美国制造业空心化,是其金融业过度发达的必然后果。

自里根之后,美国越来越多的资金流向房地产和股市,把整个社会的物价和用工成本都给炒了上来。

虽说实体经济才是坦途正道,可怎奈捞偏门实在来钱太快。而资本是逐利的,既然美国的区位条件已经是不利于他们办厂了。

那这些制造业企业就只能将生产线转移到一些“友岸国家”。例如日本、韩国、德国等等。

尤其是日本,在上个世纪简直就是美国的亲儿子。不仅承接了大量的生产线,还得到总价高达20亿美元的经济援助和低息贷款。

日本将这笔钱用于购买原油和煤铁资源,发展制造业,实现经济腾飞。

一度成为全球第二大的经济体。当时,日本人盛言,自己手里的钱可以买下整个美国。

好在美国留了一手,用一招《广场协议》,就把日本经济打回解放前。

如果说,日本是美国的附庸国,所以比较好拿捏,可以“养肥再杀”的话。那么,中国的韬光养晦,将成为美国的一生之痛。

美国的制造业空心化,本质上也是一种产业外流。既可以流向日本,也可以流向中国。而这对于中国的崛起来说,相当于白白送上了“助攻”。

这里,我们单从外部因素来分析,想想看为什么中国能够在上个世纪末实现经济腾飞?原因归纳起来无非就两个方面。

一方面,美国搞垮了苏联,使得苏联百万大军在一夜之间群龙无首,被迫从边境撤军。帮助中国减轻了外部威胁。

另一方面,美国的产业转移,使中国得以跳过技术沉淀环节,短时间内改变轻工业落后的面貌。

虽然说,最初转移到中国的是电子厂、服装厂这些劳动密集型产业。

但要知道,产业升级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往往是先低端再高端,先初级再终级。

如果没有老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我们又该如何完成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所需的资金原始积累呢?

从这个层面上来看,里根本意上是为了搞垮苏联,可他的做法,却在无意间培养出了一个比苏联更厉害的“狠角色”。并且根本不受美国控制。

那么,美国的决策者们,在制定计划之前,难道就没有考虑过这样的情况吗?答案肯定是有的,只是没有想得那么周全罢了。

起初,美国给自己留了一手,他们想到的策略是两条腿走路。

一条腿站住金融业和货币的高地,利用美元加息收割全球。另一条腿则时刻保持自身的技术垄断地位,站稳脚跟,吃紧科技红利。

具体做法是,仅在本土保留高新技术产业,并限制其核心技术外流。其余门类的制造业则尽量转移出去,寻找更合适的区位。

以确保美国在制造业空心化的同时,也能够依靠一两项卡脖子技术,攫取全球产业链最上游的利润。

然而,一个国家制造业断链太久,就一定会衰退,其技术优势也将得而复失,这是亘古不变的经济原理。

现如今,美国主要靠金融薅羊毛,而制造业却在被其他国家反超。

即使是美国引以为傲的高端制造,如今也面临着诸多挑战。特别是成本控制这一块,美国的价格优势已不复存在。

美国一艘船的平均造价是中国的四倍,制造同类型的飞机,需要付出比中国大三倍的成本。

而市场是一个讲求性价比的地方,一件商品,既然成本控制不住,那么售价就不能形成优势,久而久之就会被市场淘汰。

眼下,美国只能靠独门科技来维持其制造业订单,毕竟这是他们唯一的优势了。

然而,即使是这样的优势,也不可能维持太久,因为美国的竞争对手没有原地踏步,美国的科技密码被他国破解也只是时间问题。

结语:

美国虽然在冷战中取得了胜利,但是其自身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反倒是让中国得到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成长空间。

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历史的教训,切实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化时代的挑战和机遇,而不是盲目对抗,零和博弈。

参考资料:

1、柯居韩.评“里根经济学”[J]现代国际关系1983年03期

2、曾芹 .美国制造业空心化的现状、原因与未来前景 [J]红河学院学报 2021年06期

0 阅读:0

学究小编看世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