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汉中决战
在曹操与孙权交战的期间,刘备顺利拿下了益州。建安十六年,曹操进军潼关攻击马超,刘备入益州;建安十九年,曹操亲征孙权,刘备占领成都成为益州新主。所以,曹操在征战孙权和马超的日子里,给了刘备极佳的发展窗口期。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82eba52606f2cc3f8db31f649f867d57.png)
刘备是曹操的宿敌,曹操一定不会坐视刘备做大。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三月,曹操西征张鲁,至陈仓,从武都入氐。氐人塞道,曹操先遣张郃、朱灵等攻破。四月,曹操自陈仓以出散关,至河池,氐王恃险不服。
五月,曹操攻破并屠城。西平、金城诸将曲演、蒋石等斩杀韩遂并送来首级。
同年七月,曹操到达阳平关。五斗米道大仙张鲁派其弟带人据守阳平关,横山筑城十余里,曹操见不能攻下,乃引军还。守军见曹军撤退,守备解散。曹操秘密派人乘险夜袭,大破之,张鲁溃奔巴中。曹军入南郑,尽得鲁府库珍宝。复汉宁郡为汉中。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277b5751c045fbe33db77d5aa2f789b7.jpg)
十一月,张鲁自巴中来降,曹操封张鲁及五子皆为列侯。
此时刘备人马已经占据巴中,曹操遣张郃进攻。张郃在巴西圈地迁移人口的时候,猛将张飞在瓦口关大败之。
十二月,曹操自南郑返回,留夏侯渊屯汉中。
曹操在取得汉中之战的胜利后,刘晔和司马懿都向曹操建议迅速南下,攻占在益州立足未稳的刘备。而此时刘备正处理与孙权在荆州的纠纷,曹军夺取了“巴蜀咽喉”的汉中,蜀中“一日数十惊”。
但曹操并没有听从刘晔的意见,那么到底是否应该得陇望蜀乘胜追击呢?从后来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刘晔的建议是正确的,曹操没有乘胜追击,反倒给了刘备一个重要的喘息机会。如果曹操继续进攻刘备,在蜀中立足维稳的刘备很难应付,主要是由于刘备占领益州在正义上存瑕疵,蜀中人心震动,刘璋原有势力有可能生变,且益州、荆州相距太远不能相互有效支援,一旦刘备战败只能退回荆州,三足鼎立的局面将不复存在。但是,曹操没有将战火继续烧到益州,而是返回邺城,来年继续与孙权展开了第二次濡须之战。
曹操没有继续攻击刘备,刘备能与曹操相安无事吗?绝无可能。汉中是益州的门户,现在曹军手中,刘备寝食难安。
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已经是羽翼丰满准备就绪的刘备,倾全力出兵与曹操争夺汉中。曹操虽率军亲征,但结果是以大将夏侯渊阵亡的沉重代价黯然退出汉中。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当初刘晔的意见是完全正确的,而曹操自己也在退军后的第七天就感到后悔了。裴松之也说:“魏武后客平张鲁,蜀中一日数十惊,刘备虽斩之而不能止,由不用刘晔之计,以失席卷之会,斤石既差,悔无所及,即亦此事之类也。”毛泽东主席曾经客观地评价了此事:“曹操打过张鲁以后,应该打四川。刘晔、司马懿建议他打。刘晔是个大军事家,很能看出问题。”
刘备与曹操的汉中争夺战,是二人有生之年最后一次面对面交战,历时近两年,屡战屡胜的曹操最终以折损大将、丢失汉中而告终。这一次交战,过程非常艰难。
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冬十月,刘备遣张飞、马超、吴兰等屯下辩;曹洪率虎豹骑拒之。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0c450272f6026d48efb9cfe5932e8419.jpg)
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春正月,曹洪破吴兰,斩其将任夔等。三月,又击败张飞、马超,张马二人只得转入汉中刘备主力。而吴兰在逃跑中被阴平氐强端斩杀,传其首至曹营。四月,代郡、上谷乌丸无臣氐等叛,曹操派遣三儿子鄢陵侯曹彰讨破之。
同年七月,曹操整军亲自西征刘备,九月至长安。十月,宛城守将侯音反叛。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春正月,曹仁击败侯音。此时,夏侯渊与刘备战于阳平,在定军山被老将黄忠斩杀。汉中曹军全线震动,幸亏张郃、郭淮等人稳住局面。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3ecda008add94645d3f95ebbc8879ffc.jpg)
若非黄忠斩杀夏侯渊,汉中之战刘备一方将会如何很难想象,因为刘备几乎压上了益州全部家当。而黄忠在后来刘备进位汉中王之后被封为后将军,进入高级将领之列,排在赵云、魏延等人之前。
三月,曹操自长安出斜谷,至阳平关。刘备因险拒守,曹操无可奈何。
五月,自知无法攻破刘备的曹操引军还长安。
汉中决战,曹操与宿敌刘备对垒,是战败一方。二人内心都知道,双方均无法灭掉对方,尤其是刘备面对实力强大的曹操,只能以守应对,统一天下的宏愿只有等待后来人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