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个问题,如果朱祁钰在儿子去世后收朱见深为养子,立为皇太子,还会有夺门之变吗?
首先,朱祁钰的儿子是在景泰四年去世的,这时候的朱祁钰,身体还是可以的,也并不知道他的以后会怎样,他本身废掉朱见深的太子之位,改立朱见济,也是为了把太子传给自己的亲生儿子,他那时候怎么会考虑把皇位传给朱见深呢?
亲生兄弟,皇家还分个大宗和小宗,朱祁钰如果没当上皇帝,他那宗族就是个小宗,正因为当了皇帝,有了皇权,小宗入大宗,所以让他收养朱见深,那也是不太可能的事。
还有一点,这时候朱祁镇还活着,他又没死,就算朱祁钰真收养了朱见深,那朱见深怎么称呼朱祁钰?参考嘉靖的大礼议之争,明武宗正德皇帝没有儿子继位,朱厚熜上位,朝臣让朱厚熜认明孝宗当爹,朱厚熜不愿意,由此引发了大礼仪之争。
其实这时候明孝宗都驾崩了,无论怎么称呼他,他也活不过来,为什么还要改口呢?这就是古代人非常看重的伦理纲常的问题。这又涉及到皇位的传承问题,以及在整个宗族里的地位问题,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朝堂上的朝臣,这帮人对于伦理纲常,真的是太认真了。
明朝的大礼议之争,也不仅仅是究竟叫谁为皇考的问题,还有皇权和朝臣的权力争夺。朱厚熜当皇帝,这也是明朝历史上的小宗入大宗。
我用了大礼议之争举例,就是为了说明,在皇室里,收养个儿子,是非常难的事。
回到朱祁钰这儿,朱祁钰登上皇位后,享受到了至高无上的皇权,他是极为留恋这权力的,在景泰八年正月,他病了,群臣请立皇太子,他还不听呢。
从《明实录》的记载来推测,从他病了到群臣请立皇太子,其实时间并不长,但是为什么群臣仍然请立皇太子?我推测的话就是他的病还不算轻。但是这时候他都不同意立皇太子,更何况景泰四年,他身体还不错的时候呢?
我分析了下,这个题目的前半段,本身前半段就很难实现。
那么退一万步,假如朱祁钰在儿子去世后收朱见深为养子,立为皇太子,这个时候还会不会有夺门之变?
我的分析是会。
因为夺门之变本身,主动权不是在朱祁镇,但是他是非常乐于复辟当皇帝的。
朱祁钰病了,这事让徐有贞,石亨等人知道了,于是心思也起来了。
《明实录》的记载我们可以看一下,这是《明英宗实录》的记载。
景泰八年正月初六,祭祀行礼,朱祁钰有疾,不能行礼,让石亨来代替。
这段史料说明朱祁钰是比较信任石亨的。
继续看史料。
景泰八年正月十三,还是石亨代行礼。
这时候距离夺门之变就非常近了。
这是景泰八年正月十六了,就是在这天晚上,发生了夺门之变。
正月十六,文武百官忍不住了,提议请立皇太子,但是天色已晚,奏疏未成。
正月十七,这时候已经变成天顺元年了。这里面提到了一个关键人物,徐有贞。
关于徐有贞这人,他本来叫徐珵,土木堡之变后,他提议南迁,但是被于谦训斥,后来才改名了徐有贞。
《明史》的一段记载,引用如下:
徐珵以议南迁,为谦所斥。至是改名有贞,稍稍进用,尝切齿谦。石亨本以失律削职,谦请宥而用之,总兵十营,畏谦不得逞,亦不乐谦。
这是一段《明史》的记载,从这段记载中可见一斑。
《明史》中还有一个细节,“石亨等谋夺门,先密白太后。”这是在《明史》里的,夺门之变,石亨等人是不方便先告诉朱祁镇,因为朱祁镇被囚禁在南宫,但是他们也不能就完全不准备,就直接去南宫,所以他们得先和孙太后取得联系。
虽然《明史》说朱祁镇不是孙太后的亲生儿子,但是这种关头,孙太后还是自有取舍的。孙太后选择了朱祁镇。
所以从整个夺门之变来看,虽然仓促,这些人也是把身家性命先抛诸脑后,走上了这条路。这一切,都是为了从龙之功带来的高官厚禄。并且这条路在他们眼里,风险虽大,利益更大。
就算朱祁钰真立了朱见深为皇太子,这里面还涉及到皇太子的实权问题。朱祁镇当过一次皇帝,照着明朝人这种伦理纲常的心思,以及朱祁镇在大臣中的地位,在朱见深和朱祁镇之间,他们恐怕还会选择朱祁镇。夺门之变还会发生,只不过可能换了个时间地点。
徐有贞,石亨,曹吉祥这些人利益最大化的选择,就是拥立朱祁镇的复辟。
综上所述,假如朱祁钰在儿子去世后收朱见深为养子,立为皇太子,我认为夺门之变还会发生。
因为人性就是如此。
史料参考:《明史》《明实录》
秋天的季节
景泰帝还是心太软,那个败家玩意儿死了都是积德 还还让他在宫里当太上皇?
王搏壮
如果没废过还好,废过一次很难办了。
天高云淡
首先,古代的收养过继,是很严谨的,朱见深如果过继朱祁钰,那未来都是奉朱祁钰为父,哪怕朱祁镇是其生父,但伦常上要改称伯父了。其次,徐有贞等政变的前提是景泰没有继承人,如果景泰有了明确继承人,别说是朱见深,就在其他宗室里随便收养了一个,徐有贞等都只会巴结在继承人周围,而不会去冒险帮朱祁镇复辟。
Bee
还是会有夺门之变,夺门之变表面是朱祁镇夺回皇位,背后是武勋集团从文官集团手里夺回军权,土木堡之后武勋集团代表几乎全灭,军权则到了于谦手里,朱祁镇夺门靠的是武勋们亲信和家丁,所以朱祁镇后来要处死于谦。
Bee 回复 07-13 00:28
有个前提你一直遗漏,那就是夺门之变的时候景泰帝已经病重,要是景泰帝死了只有朱祁镇才最名正言顺,明朝以孝治天下,成化帝也不可能跨过朱祁镇继位,朱祁镇继位有明确的法统和礼制支持,造成的动荡也会最小,所以于谦才会默许夺门之变的发生,至于兵权,土木堡之变后勋贵代表几乎全灭,又逢瓦剌围攻京师,于谦不接受军权怎么主导京师保卫战,因为大家才说于谦是临危受命,力挽狂澜。
用户10xxx91 回复 Bee 07-13 01:28
你先理一理自己的逻辑,前面又说土木堡之后文官夺走武勋的军权,然后又说军权一直皇帝手上,再说景泰病重的时候文官把持军权,究竟军权在哪里?难道于谦和文官能划上等号?既然是于谦临危受命接受军权又何来文官夺走军权之说?从土木堡之变后到夺门之变距离八年之久,军权又是怎样从文官、于谦、景泰之间流转?还有,朱见深在景泰即位时已被立为皇太子等同于下一任皇帝,而朱祁镇已被尊为太上皇,中国封建历史有哪一条法统礼制说太上皇有重登皇位的资格?
呦ko
明朝太医到底是庸医还是文臣打手有待考商,明朝皇帝好几个制衡文臣集团死的不明不白。明武宗勇武过人,天启木工肯定也是身强体健(别说木工大匠没力气[抠鼻]),结果这两人落水后病死,这就很奇异
࿐ཉི༗࿆寡人好色 ༗࿆ཉི࿐ 回复 05-16 07:53
关键就是落水没死,给“治”死了,朱厚照更是拖了几个月,民间但凡没直接淹死的,都能治好,这不很明显有人捣鬼
孙浩
如果改立德王为太子呢,德王继位肯定不会认他亲爹,因为认了就失去皇位的正统性了,可以参考后周郭荣的例子。
风行
当初朱祁钰应该昭告天下将朱祁镇贬为庶人,然后囚禁在南京或者让他守祖陵。天子扣国门是很可耻的,贬为庶人就丧失了复辟的法理。最好还是杀掉。
用户15xxx88 回复 05-02 02:29
这个靠谱,先把他的声名踩到最低,把功绩踩到开国以来的最大败笔...... 然后贬到皇陵 结局么 病死。
维基百科
朱祁钰是个好孩子,直接处死朱祁镇一脉,就无夺门之变
天天向上 回复 04-07 03:14
朱祁钰最主要是没有接班人,这才是重点,有接班人,就根本不会发生夺门之变
用户11xxx81 回复 03-30 09:45
你的手指痛,把整只手砍掉就不会手指痛了[呲牙笑][呲牙笑]
雁南负寒露叶落送秋霞
没用,那是堡宗团伙想上位,不是继承问题,因为他无子嗣肯定选堡宗之子立太子
watch
朱祁钰享年二十九岁,朱见济享年九岁,中医但凡有一丢丢用处,就没有夺门之变了。[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
Canis lupus 回复 03-18 15:14
确实,但凡中医有一点点用处你家都不会千年以来年年请村里人吃席了更不会整个家族不孕不育还能延续千年
我爱-你老婆 回复 03-06 13:37
他要当皇帝,还顾忌兄弟情义,他没有理解称孤道寡的真正含义!他的祖爷爷朱棣就坐的很好。他不该留着孙太后和朱祁镇,让他们有了别的心思!一点都不能给。
簠鎽
朱见深知道,这是他爹夺自己位置,上位后立即给于谦翻案
披克洛
主要朱见深年幼,于谦又是君子。
忘归
土木堡战神表面上是夺了弟弟的位,其实是夺了他儿子的位,景泰帝无子,死后帝位必然重回英宗一脉,但他是兄长且履历不佳,所以不能再以常规方式再登帝位了,故而联络野心勃勃的臣属,发动政变,所以是否有夺门之变不在于景泰帝如何对待朱见深,而在于能不能下狠手高调土木堡战神
彩色糖果纸 回复 07-06 10:46
做啥梦呢,他不夺,他儿子永远和皇位无缘
danny749
特马的这跟收不收养子有毛的关系,是一些武将太监看不惯朱祁钰又要重新让朱祁镇复辟做皇帝了才发动的宫变。。。
danny749
特马的自个就一个傀儡皇帝搞的耀武扬威卵皮忒了?自个有军队护驾吗?屁的能力没有,朱祁镇又不杀,几个将军又杀不了。。。
爵爷
假如你妹!假如崇桢是努尔哈赤个仔[得瑟]
xin人
关键是于谦在这个事情上不反对,直接默认他们政变
老树
全是被太后下毒搞死的
天太热
他要是有李世民的十分之一心狠手辣,就不会有
达武
养子没那么好收的
愚人码头
还是会有夺门之变,那些投机分子可能也会拥立他
用户48xxx70
关我们屁事无聊
用户16xxx10
不会
逍遥金秋
整个大明朝都没有出现过宗室过继成功的例子,你以为是意外么??
㢲戥
明朝的后宫很是黑暗,无故早夭的孩子太多。皇帝都有落水而死的。他有没有子嗣区别不大。因为根本活不长。他自己没被溺水而死就很有能耐了!
a stranger
后宫那么多肚子,满天撒大网也生不出男嗣,景泰帝太弱了还是。
用户14xxx00 回复 04-07 15:04
天启帝的后宫也不少结果自己的儿子不是死于大爆炸就是老早的夭折最后没儿子了才传位自己的弟弟
用户11xxx80 回复 03-05 01:24
谁知道是不是有人陷害呢
佑东
朱祁钰自己不行,儿子又死了,皇位必然归朱祁镇一脉
用户10xxx91
明史和明实录都有具体某一卷对应人物,不是你说参考就参考的。[得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