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四种妈妈再累,也教不出有出息的孩子,第四种最可怕

阳鑫看情感 2024-06-22 15:06:43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妈妈?明明再累,也要给自家孩子制定严格的学习计划;一旦孩子犯错就是痛骂或体罚;完全无视孩子的个性特点,只关心攀比和面子;甚至完全支配孩子的一切,不让孩子有任何主见。这种"过来人"的教育方式简直让人无语,这样的孩子将来怎么可能有出息呢?

将成绩放在首位,忽视心理健康

每当家长会或者期末考试成绩出来的时候,相信很多家长都会焦急万分,满心期望孩子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因为在他们眼里,孩子的价值就完全取决于成绩。就像《虎妈猫爸》中的毕胜男妈妈,整天唠叨着"要考第一,不能输给任何人",完全不在乎女儿毕夏内心的压力和焦虑。

有一次,毕夏在学校考试中失利,回到家后立刻遭受到毕胜男的暴跳如雷。毕胜男指着女儿的鼻子痛骂:"你这个废物!竟然连这点小事都做不好,以后还有什么出息!"接连的谩骂和苛刻的批评,直接让毕夏崩溃大哭。此后,她开始出现焦虑、抑郁等一系列心理问题,上学都变得提心吊胆。

正如文章所说,这种将成绩视为孩子唯一价值标准的教育方式,不仅无法真正激发孩子的学习潜力,反而容易导致孩子出现严重的心理疾病。就算最后孩子考取了清北,但如果内心压抑、充满焦虑,又有什么意义呢?

相比之下,《小舍得》中的田雨岚妈妈就显得更加关注女儿的心理健康。当女儿田雨晴因为成绩被同学嘲笑而哭泣时,田雨岚并没有简单地责骂或要求她一定要考第一。相反,她耐心地安慰女儿,鼓励她要自信,不要被成绩束缚。

"妈妈知道你一直很努力了,成绩虽然不是最好,但也算不错了。不要因为别人的评论而伤心,你就是你自己,是独一无二的你。"温暖的话语让原本失落的田雨晴渐渐振作起来。

可见,只有真正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才能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从而激发他们更大的学习潜力。成绩固然重要,但绝不能以此作为衡量孩子价值的唯一标准。

犯错只注重惩罚,忽视心灵成长

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犯错,孩子更是如此。但有些妈妈一遇到孩子犯错就暴跳如雷,不分青红皂白地展开严厉的惩罚。

《我是个好人》中的程凯便是这样的妈妈代表。有一次,她发现儿子程斌在网上乱转,立刻连吼带骂地训斥道:"你这个没出息的东西!竟然在网上瞎混,害我白忙活一场!赶紧去写检讨,给我好好反思!"

接着她还不依不饶地逼迫程斌写下一千字的检讨书,并威胁要没收他的手机和电脑。程斌哭着写完检讨,接下来几天都提心吊胆,生怕再次触犯母亲的忌讳。

长期受到这样过于严厉的惩罚,孩子难免会丧失勇气,对自己也失去自信。他们不敢主动尝试新事物,生怕犯错受罚,更无法从错误中学习成长。正如文章所说,这种只注重惩罚而忽视心灵成长的方式,会让孩子变得畏首畏尾,缺乏责任感和自信心。

相比之下,另一部剧《你好,李焕英》中的李焕英妈妈就显得更加宽容和理解。当女儿李尝尝偷偷逃学去玩时,李焕英并没有一上来就大发雷霆。相反,她耐心地问清楚缘由,了解女儿的想法,然后循循善诱地开导她:"逃学是不对的,你知道吗?但我能理解你想出去玩的心情。不过下次如果有什么烦恼,一定要跟妈妈说,我们一起想办法。"李尝尝听完妈妈的话,心里也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向妈妈道歉。

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给孩子改正错误的机会。只有通过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孩子才能从错误中吸取教训,成长为有责任感和自信心的人。

攀比心思极重,忽视个性天赋

有些妈妈的教育方式,不仅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也完全无视孩子的个性特点。她们往往过于关注孩子与他人的比较,只为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忽视了孩子内心的需求和真正的潜力。

《小舍得》中的田雨岚妈妈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她对女儿田雨晴的要求一直很高,不仅给她安排了各种各样的特长班,还时常炫耀女儿的成绩。有一次,当田雨岚得知女儿的数学成绩略逊于同班另一个女生时,立刻大发雷霆:"你看看人家小明,数学比你还要好!你怎么就是学不好数学呢?以后你可得好好补起来,不然我可不会让你去参加数学竞赛了!"

田雨晴听到妈妈的话,心里既羞愧又无助。她明白自己对数学并没有太大兴趣,但又不敢违背妈妈的意愿。最后只能勉强自己,疯狂地学习数学,结果反而越来越厌烦。

可见,这种只关心面子和攀比的教育方式,不仅无法激发孩

0 阅读:174

阳鑫看情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