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这也太突然了吧!
2024年12月,伊朗政府宣布解禁部分国际互联网应用,如WhatsApp和Google Play。
这一消息在国内外舆论场上掀起了不小的波澜。当然,这只是第一步,伊朗表示解禁将分阶段进行,将不限于少数平台。言外之意,脸书、X及YouTube等服务可能会随后解禁。
众所周知,这些媒体和平台基本上都是受美国等西方国家操控的,所以伊朗解禁国际互联网,不见得是好事。
有人认为这是伊朗政府向外部压力“投降”的信号,
也有人担忧解禁会引发潜在的“颜色革命”,毕竟美西方自由主义最擅长这招。
但在所有喧嚣的讨论背后,或许需要我们理性地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
第一步,不等于“投降”伊朗政府明确表示,这次解禁仅是“分阶段”进行,不会一蹴而就。WhatsApp和Google Play的解禁是一个试探性举措,并未包括如Facebook、YouTube等具有更强舆论传播影响力的平台。这说明伊朗政府仍然对开放持谨慎态度,解禁只是战略调整,而非全面放弃信息管控。
从全球政治来看,国际互联网平台的开放往往具有双重性。一方面,这种开放能让普通民众享受信息自由与便利;另一方面,也可能成为外部势力渗透的入口。
以2022年的伊朗抗议活动为例,当时社交媒体成为组织与动员的重要工具,这直接导致了政府的强力封锁。这一次解禁的选择,或许是在国内外双重压力下寻找的一种平衡。
解禁背后的多重动因1.缓解民众不满,安抚国内情绪长期的互联网封锁使得伊朗民众对政府的不满逐步积累。尤其是经济困局与高失业率叠加,社会矛盾逐渐加剧。在这种背景下,有限度的解禁互联网是政府释放善意、缓和民意的重要手段。
2.吸引外资,推动经济复苏解禁Google Play不仅方便民众使用应用,更为重要的是为国内开发者参与全球市场提供了可能。伊朗经济在国际制裁和内政问题的双重夹击下步履维艰,适度开放互联网有助于恢复外资信心,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技术合作。
3.国际形象的转变尝试面对持续的国际孤立,伊朗希望通过这种看似妥协的姿态,向外界释放改善关系的信号。但需要注意的是,解禁并非是单方面的让步,而是为未来可能的谈判争取筹码。
开放的风险与挑战解禁固然带来积极效应,但也潜藏着显而易见的风险。互联网的开放必然伴随信息的自由流动,而这种流动是否会被外部势力利用,成为施加政治影响甚至挑起内部冲突的工具,值得深思。
回顾历史,多个国家在开放互联网后,遭遇了以社交媒体为载体的“颜色革命”。外部力量通过传播对政府不利的言论、支持国内反对派组织,进而制造社会动荡。这种剧本在多个国家上演,伊朗的决策者自然心知肚明。
阿拉伯之春
结论:投降还是谋局?伊朗此次的“解禁”,本质上是一场博弈:既要安抚国内外舆论,又不能失去对信息流动的控制权。
解禁互联网平台是一个试探性举措,既是对内缓和矛盾的必要措施,也是对外释放善意、争取谈判空间的战略调整。无论如何,这并不意味着伊朗已经“投降”,更不能简单解读为政府彻底放弃了权力的掌控。
对于伊朗民众来说,这一小步或许带来了希望,但也需要警惕外部势力利用信息自由进行干预的风险。毕竟,人民的力量是强大的,但人民的短视与冲动也可能被别有用心者利用。
伊朗的未来,现在开始进入更大的未知数了。
---
豆腐小僧
巴以冲突以后,中东宗教必然产生自我式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