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担任副总理,次子被活埋,三子反对建设三峡,五子被划为右派

观今品古 2024-09-20 14:19:11

前言

1957年,毛主席不再兼任国家主席职务,选择退居二线,开始专心地进行学术研究。

在这一时期,毛主席与各界民主人士的交往愈发频繁,其中,黄炎培就是来往较多的一位,他与毛主席、周恩来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

毛主席曾一度号召党外人士以黄炎培为榜样学习,新中国成立后,黄炎培一度担任了副总理等重要职务。

黄炎培的孩子们,在父亲的熏陶和影响下,在各自领域发光发热,但他们的人生道路却并不顺畅,充满了坎坷和曲折。

那么,黄炎培究竟有着怎样传奇的人生经历?他的孩子们的结局又是如何的呢?

与毛主席的革命情谊

1945年2月,国共谈判陷入僵持状态,黄炎培偶然间读到了毛主席的《论联合政府》,这篇文章为他带来了全新的视角和启示,使他备受鼓舞。

他深感谈判仍有继续的必要,于是决定与章伯钧、褚辅成等人联手向毛主席发出商谈的请求。

不久后,中共中央回应了他们的请求,表示同意进一步商谈。黄炎培等人不顾多方阻拦,抵达了延安。

在此之前,黄炎培曾读过一篇关于国民党访问延安的报告,其中充斥着对共产党的片面批判。

他并不轻信这样的说法,心中萌生了亲自前往延安实地考察的念头。他想要亲眼看看,究竟哪一种力量才是国人真正的信仰。

刚下飞机,毛主席、周恩来等领导人的热情接待让他倍感亲切。毛主席在与黄炎培握手时,说道:

“我们二十多年不见了!”

毛主席的话,弄得黄炎培一头雾水,自己不是今天才见到主席吗?为什么会说二十多年了呢?于是便惊讶地询问道:

“我们是第一次见面啊。”

“1920年上海,你在台上演说时,台下一大堆的听众中,就有一个毛泽东。”

“想不到当年在大庭广众之下,竟有这样一位英雄豪杰!”黄炎培不禁感叹道。

延安一行,虽然只有短短5天的时间,但黄炎培却一刻也没有闲着,深入参观了许多地方,仔细了解了当地的生活和民众的情况。

他发现,延安并不像国民党那篇报告里所说的那样不堪,他发现这里的百姓们面色红润、衣着整洁,没有报告里说的“污秽”之人。

百姓们扛着锄头在田地里劳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他看来,共产党是一个真正的政府,是一个真正的为老百姓负责的政府。

初到之时,黄炎培处处小心谨慎,毕竟那篇报告中指出,延安会限制人的自由,不管是行动上还是言论上。

黄炎培却发现,他们一行人不仅是自由的,而且共产党的领袖也不似国民党那些高官们那种高高在上、飞扬跋扈的嚣张态度,反而一个个的十分朴实稳重。

最让他印象深刻的,当属与毛主席的一次谈话,两人就“国家兴衰周期率”展开了谈论。

这次的延安之行,黄炎培收获很大,在此之前,他一直自称是“自由主义者”,绝不会偏向任何一方。

而现在,他的心逐渐向共产党这边靠拢。回到重庆后,他兴奋地将延安之行告知给亲属、各界朋友和同事。

为了能让更多人了解真实的延安,不被虚假信息所蒙蔽,他决定将自己在延安的经历写成一本书。

自抗战一来,国民党严格把控图书审查,凡是出版必须送审,他知道,自己这本书如果送审是绝对不会通过的。

于是便鼓足勇气,拒不送审,直接突击出版,8月10日,《延安归来》正式出版。

书中大力地赞颂了共产党,赞颂了共产党的精神,许多进步青年争相传颂,国民党看到内容后大为恼怒,将其列为了禁书。

延安之行,不仅让黄炎培看到了救国救民的道路,也成为了他人生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新中国成立后,黄炎培担任政务院副总理一职,早在旧中国时,蒋介石就曾拉他“入伙”做官。

但黄炎培以“不为官吏”的原则拒绝了。如今,黄炎培竟打破了自己的原则,入“朝”做官,就连家人都为之震惊不已。

他的大儿子黄大能不禁问道:“您一生都拒绝做官,怎的年过70当起官来了?”

黄炎培向大儿子讲述了自己从“不为官吏”到“入朝做官”心路历程,他表示:

“如今是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政府,我做可是人民的官!”

黄炎培的孩子们,在父亲的熏陶和影响下,在各自领域发光发热,但他们的人生道路却并不顺畅,充满了坎坷和曲折。

黄竞武:与新中国擦肩而过

黄炎培的次子黄竞武深受父亲民主思想的影响,幼承“读书识大义”的家训,孜孜不倦地追求学问与真理。

在清华大学完成学业后,他毅然赴美深造,考入哈佛大学攻读经济学硕士,矢志以知识报国。

回国后,黄竞武在上海盐务稽核所担任会计,之后又辗转多地担任地方的稽核所所长。

在此期间,黄竞武深入体会到了底层民众的艰辛和社会的积弊。目睹这一切的他,下定决心要改变社会现状。

在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众多爱国人士和知识青年都在探寻救国救民的途径,黄竞武亦是其中一员,他也在不断地探索。

他开始研读毛主席的文章,积极投身于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运动,甚至在周恩来身边担任过翻译工作,深切感受到了共产党的崇高理想与坚定信念。

黄竞武洞悉了国民党的真实面目,他明白国民党不过是想分化、镇压民主力量,企图孤立共产党。他意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引领中国走向光明。

于是,他毅然投身到这场伟大的“斗争”中,动员身边的人共同守护国家的财产:

“我们不能就这样坐以待毙,我们也要做配合工作,要守住国家的财产,不能让那些资本家转移了去,不能等解放军来时,看到的的一座空城。”

1949年3月,为了掩护父亲黄炎培秘密离沪,黄竞武提出由自己来假扮父亲迷惑特务。

这确实是一个好办法,但黄炎培担心万一事情暴露,自己的儿子岂不是性命不保。

面对父亲的担忧,他以坚定的目光和无私的心胸宽慰道:“爸,您就答应我吧,只有这样,您和母亲才能脱身啊!”

最终,黄竞武假扮父亲黄炎培,引开了特务们的监视,黄炎培和妻子得以平安脱身,秘密离沪。

黄竞武利用自己在中央银行稽核员的身份之便,暗地里收集着银行的金融资料和情报信息。

实际上,早在1948年底时,蒋介石就曾将上海金库的黄金秘密运往台湾。

从1948年到1949年2月,共计偷运出了百万两黄金,只给上海留下了20万两黄金。

即便这样,蒋介石仍旧没有放弃,将想给解放军留一座空城,将这20万黄金也要运到台湾。

他早已察觉到了蒋介石的不轨之举,一边密切关注国民党的动态,一边发动职工罢工,团结金融界人士,共同揭露国民党的丑恶行径。

他的努力使得国民党的偷运计划未能完全实现,为国家挽回了一定的损失。

1949年初的上海,早已危机四伏、人心惶惶,许多同志都劝黄竞武离开上海避难。

但黄竞武表示,当下是最紧要关头,他要坚守岗位,绝不离开。没多久,他发现自己被特务监视了。

他表面上装作若无其事,背地里则赶紧将一些机要文件抓紧转移,以免波及到更多的人,造成更大的伤亡。

5月,当黄竞武像往常一样在办公室办公室,突然冲进了一堆特务,不由分说地将他逮捕了起来。

黄竞武被抓捕后,遭到了敌人的严刑拷打,他们逼他交出机要文件,黄竞武咬死不说。

最终在1949年5月18日,黄竞武被敌人残忍活埋致死,而距离上海解放,仅只有几天的时间,黄竞武牺牲在了解放的前夜。

敢说真话的黄万里

黄炎培的三儿子黄万里是一名水利工程专家,最初他是想学文学的,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灾难,改写了他的命运。

他亲眼目睹了江水肆虐,家园破碎,生灵饱受煎熬,黄万里的内心被深深触动,他毅然决然地转向学习水利工程。

1934年,怀揣着满腔热血与梦想,黄万里远赴重洋,赴美国深造,最终荣获博士学位,毅然回国,投身于祖国建设,曾任甘肃省水利局长。

新中国成立之初,面对黄河水患这一难题,国家邀请了“苏联老大哥”伸出援手,来规划水利建设。

然而,苏联的河流多清澈,少泥沙,其治水经验在黄河这样的“泥河”面前显得力不从心。

他们提出的蓄水拦沙方案,即在黄河干流上筑坝,虽看似合理,实则忽略了黄河独特的泥沙特性。

1957年,一场关于黄河治理方案的讨论会在周恩来的召集下召开,70余名水利工程师汇聚一堂。

会上,绝大多数专家对苏联方案表示了赞同,认为其科学可行。在这几乎一边倒的支持声中,黄万里却站出来,提出了自己的异议。

他基于深厚的专业知识和对黄河特性的深刻理解,指出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违背了自然规律,将会引发水位逐年上涨,最终导致大片土地被淹没的严重后果。

但黄万里的声音在这场争辩中,显得“太小”了,三门峡工程于4月正式动工,到1960年正式建成。

仅仅一年后,黄万里的预言便不幸成真,大坝内泥沙淤积严重,水位持续攀升,给沿岸百姓的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灾难,迫使国家不得不重新审视并改建这一工程。

而黄万里也被戴上了“右派”的帽子,一直到1978年,他头上的帽子才被摘下。

即便是在病重昏迷之际,黄万里的心中仍然牵挂着三门峡工程,嘴里念叨的,仍旧是关于三门峡工程之事。

黄炎培的五儿子黄必信最为坎坷,作为一位杰出的电工学专家,却因家族牵连,同样遭遇了“右派”的厄运。

在无尽的身心折磨与精神重压下,黄比信最终选择了以极端的方式——自杀,结束了自己一生,令人扼腕叹息。

参考资料

黄炎培与毛泽东的革命情谊. 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

黄竞武:与新中国擦肩而过. 保密工作

悲剧预言者的悲剧——怀念黄万里教授. 民主与科学

贤妻良母王纠思. 浦东史志

4 阅读:2222

观今品古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