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里面记录了一个“子圉荐孔”的故事。
故事讲的是春秋时期,晋国公子子圉把孔子推荐给了宋国的太宰大人。等孔子和太宰谈完走后,子圉问太宰:孔子这人怎么样?太宰说:我见了孔子后,看你就像看到跳蚤和虱子一样。子圉听了当然很不高兴,看到太宰还有意把孔子推荐给宋国国君,就对太宰说:你要是把孔子引荐给了国君,那么,国君看你也像看见跳蚤和虱子一样。果然,太宰听了这话后,就打消了引荐孔子给国君的打算。
这个故事讲的是孔子的遭遇,但其实韩非子自己的遭遇也好不到哪去。
司马迁的《史记》中记载:
韩非者,韩之诸公子也。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非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与李斯俱事荀卿,斯自以为不如非。
韩非子也是名门之后,喜欢研究“刑名法术之学”,因为有点口吃,说话不利索,但善于著述。他和李斯都是荀子的学生,李斯曾自认不如韩非子。从后面发生的事情看,李斯不仅能力不如韩非子,人品也低韩非子一等。
看看《韩非子·有度》里的一句话: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这是有史记载以来,关于依法治国的的最早论述,没有之一。
秦王知晓韩非子的才能后,便找来韩非子的《孤愤》和《五蠹》来读。读完后不禁感叹:“我如果能见到这个人并与他成为朋友,就算死了也不遗憾了!”
秦王攻打韩国,形势危急的时候,韩王派韩非子出使秦国。秦王是想留下韩非子并重用他的。但李斯担心老同学韩非子抢了他的风头,就在秦王嬴政面前极力诋毁韩非子:“韩非是韩国贵族子弟。大王志在天下,恐韩非最后是帮助韩国,而不是帮助大王。但如果大王不任用他,在秦国留的时间长了,再放他回去,怕是后患无穷。不如编个罪名,然后依法处死他。”
最终秦王嬴政听信了李斯的谗言,下令把韩非子抓了起来。李斯派人送了毒药给韩非子,让他自杀。韩非子本想面见秦王陈述是非,但没被允许。后来秦王后悔了,派人去赦免韩非子,但人已经死了。
李斯的妒忌心害死了韩非子,使得韩非子未能出将入相,在大争之世绽放光彩。但秦国所推行的,就是韩非子的学说。韩非子的光辉思想也代代相传,影响着后世的所有王朝。
孔子被子圉嫉妒,只是少了一个机遇;韩非子被李斯嫉妒,却是失去了性命,这也可称是中国思想界历史上的一大损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