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公布:120/80已成“过去式”,高血压诊断标准悄然发生变化。许多人突然发现,按照新标准,自己竟然也成了"高血压患者"。这个消息让不少人感到焦虑和困惑。到底发生了什么?我们该如何应对?本文将为您详细解读高血压新标准,并分享专家给出的6个建议,帮助您科学应对,拒绝焦虑。

传统上,我们普遍认为血压达到或超过140/90 mmHg才算高血压。然而,近年来,一些国家和地区开始采用更严格的标准。例如,2017年美国心脏协会(AHA)和美国心脏病学会(ACC)联合发布的指南中,将高血压的诊断标准降低到了130/80 mmHg。

过往的高血压分类标准
这一变化并非无端而来。大量研究表明,即使血压在130-139/80-89 mmHg这个范围内,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也会显著增加。新标准的目的是为了更早地识别潜在风险,从而及早干预,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我国的标准是否也变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国际上有收紧高血压诊断标准的趋势,但我国目前仍保持相对稳健的立场。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指出(未服药、非同日、3次诊室血压测量)诊室血压≥140/90 mmHg;或家庭血压≥135/85 mmHg;或24h动态血压≥130/80 mmHg,白天血压≥135/85 mmHg,夜间血压≥120/70 mmHg。具体标准如下图: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
不过,对于血压在130/80至139/89 mmHg之间的人群,我国采用了"高血压前期"的概念。
这意味着,如果您的血压处于这个范围,虽然还不能诊断为高血压,但也需要引起重视,及时采取措施预防血压进一步升高。
专家建议:6个建议拒绝焦虑1.正确认识新标准
不要因为新标准就过度担心。理解这一变化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预防疾病,而不是给您贴上"病人"的标签。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把它看作是改善健康的契机。
2.控钠盐(降低6mmHg,每日每减少 1克钠盐)每天食盐摄入量应少于5克选择低钠盐替代品,减少烹饪用盐少用高钠调味品和加工食品3.增加运动量(降低8mmHg,每周运动150分钟)每周进行至少5次中等强度运动,每次30分钟以上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4.限制饮酒(减少67%酒精,大约降3.31/2.04mmHg)

前一段时间一些专家和国际接轨把130/80mmHg定义为高血压,结果有很多人被诊断为高血压,引起一些人的焦虑和担忧,后来国家卫生监督委员会发公告强调:目前中国高血压诊断标准仍是140/90mmHg,有网友开玩笑的说:“一下“治愈”一半高血压患者”。
而今日面对新标准的出现,确实让更多人被划入了“高血压”或高血压前期"的范,
我认为更多人被纳入高血压或高危人群范畴,目前是强调:生活方式干预在预防和早期管理中的作用,当然也可能导致药物治疗启动时机的提前!
您怎么看待新标准,是的利大于弊,还是可能带来一些潜在的问题?欢迎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