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杜宪英是开封一位读书人的女儿。她的父亲精通武功,因为没有儿子,便将所有武术技艺传授给了杜宪英。杜宪英长大后,嫁给了表哥周生,周生也是当时以拳勇闻名的厉害人物。
咸丰年间,土匪扰乱开封,周边乡村也受到掠夺,周生就集结了数百名乡兵,保卫家乡,夫妇俩轮流督战,杀敌众多。有一次周生战胜敌人后,独自轻骑追击,与随从失散,中途坐骑跌倒,最终被俘。
宪英得知后,带领数十名壮士前去营救,在敌群中冲杀十多个来回,斩杀数百土匪,但始终找不到周生,无奈之下,遂担心他已经遇害。乱世哪来那么多幸运,何况已经落入匪手?
土匪退去后,许多乡人陆续返回,杜宪英询问他们丈夫周生的生死,但无人知晓。她很无奈,只好遣散众人,独自带着一个婢女乘船渡过淮南,沿途寻找周生的消息,可是一年多来一无所获。
这一天,她们的船停在高邮宝间,旁边有一艘商船,船上货物堆积如山,商人们穿着光鲜,享受着美食,谈笑风生。
不久,又有三四个穿着儒服的人从岸上走来,与商人们谈笑风生,风度翩翩,谈吐文雅。商人们觉得这些书生不是常人,就恭敬地邀请他们上船,用酒果款待,他们也不推辞,谈了许久,才随客人们上岸离去。
在商人们的船停靠的附近,有一座破旧的寺庙,庙门破败,古木参天,庙前有一位老僧穿着土色的衣服,闭目盘坐在庙门前的台阶上,人们对他说话他也不回答,也从未睁开过眼睛。可在无人时,他就会频繁地左右张望,目光炯炯,眼中精光射出数十步之远。
杜宪英对她的婢女说:“你没看到他那个虎视耽耽的样子吗?”婢女笑着说:“乱世中人怀璧其罪,这本是商人们自找的祸患,与我们有何关系?不用管他们的祸福了。”
杜宪英叹息道:“虽然如此,可是这些商人无辜而死,也值得同情。”
邻船的商人听到她们的谈话,对她们的话感到惊奇。他们看到杜家主仆虽然都是弱女子,却能独自远行于乱世虎狼之中,且态度从容,处险境中毫不在意,猜想她们必定不是普通人,于是直接上船行礼询问。
杜宪英起初不肯说,但是商人们不断恳求,她才说:“刚才和你们举杯欢笑的读书人,以及庙前闭目危坐的假僧,经我观察,都不是什么好人,都是因为你们财物外露而将收割你们人头的歹徒。虽然如此,我也应当做好打算。你们今天遇到我,也算是不幸中的大幸。”
商人们吓得面如土色,一个劲地恳求杜宪英相救。她就告诫商人们:“你们一定要关闭船舱静静坐着,即使听到什么怪事,也不要惊慌失措,扰乱我的计划,我叫你们出来时,才可以出来。”
商人们不知她如何保护自己,心事重重地回到船上,按照她的嘱咐熄灭灯火,屏住呼吸等待不测。
半夜时分,岸上突然传来嘈杂脚步声,有几十人呼喊着登上船只。商人们从船蓬缝隙偷看,领头来打劫的正是老僧,后面跟着的是拿着刀剑的三四个儒服人,就是白天跟他们喝酒的儒雅读书人。
此时,杜宪英突然从自己的船上一跃而起,奔来的假老僧正要奋力刺出长矛杀向她,却突然狂呼倒地,一看已经被她杀掉丧命。
那些儒服人大为愤怒,一起拥上用短刀围攻,杜宪英左右搏斗,只几下就将他们砍伤倒地,有的被踢入水中。
其中一个强盗从船后登上船顶,手持火枪,想要出其不意地攻击杜宪英,却被她的婢女用长绳引椎射出,击中了他,也打破头颅死去。一时间其余的强盗全都惊恐逃散,再也不敢打劫。
等到天色微明,杜宪英才叫商人们出来,说:“不要害怕,强盗已经退去了。”众人都趴在船头,磕头感谢她的救命之恩。
不久,江上锣鼓声大作,十多艘兵舰从上游驶来,桅杆上挂着大旗,写着大大的“王”字。众人正在惊恐地看着,不久兵舰已经到了,原来是水师巡官,听说下游有警情,急忙来救援的。
兵舰上一个年轻的将领站在船舷上,召集商人们询问强盗的情况,众人都将一个奇女子相救的事详细地告诉了他。少年先是吃惊,然后似乎有所觉察,急忙请求见侠女主仆。
他们刚一见面,年轻将领就高兴地跳跃说:“宪娘安然无恙吗?”
杜宪英大为惊讶,这是谁,竟然知道自己的名字?她仔细观察对方很久,觉得似曾相识,但对方全副武装,又不敢相认。
少年于是说:“你不记得在嵩高山射虎的时候吗?”原来他们夫妇年轻时,曾经在嵩高山下打猎。杜宪英这才相信说:“果然是你,你怎么改姓王了?”
少年于是向她解释了原因。原来她丈夫周生被俘后,强盗询问他的姓名,他用假姓回答,强盗不知道他是周生,欣赏他的勇敢,就释放并重用了他。
后来他趁机逃走,投奔了淮北的军队。军队中有一位提督王某,收他为养子,因此继承了他的姓,已经积累军功官至副将了。夫妻相认,当即相拥在一起,悲喜交加又哭又笑,随后一同乘船离去。
这件事在北京流传很广,不时听人说过,起初人们很怀疑是小说家粉饰之词。后来祥符钱心梅屯田昌祥说:“杜、周夫妇,确实有这一对璧人,她们夫妻俩精通武艺也是真的。”
可见世间确实有武艺非凡的女人。
--出《悔逸斋笔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