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我们经历过客运站人挤人的场景,而它也承载着很多人的回忆。
但是如今的客运站,有很多却面临着关停的热潮。
那么,那些客运站为啥会接连关停?客运站的未来又在哪里?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关停的客运站
截止到今年的四月份,我们国家已经有大量的客运站被关停了。
我们国家二级以上的客运站,大概有2000个有收不抵支的困境。
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客运站,处于严重亏损的状态。
就比如广东,在2021年的时候,就已经关停了42个客运站。
而北京的大部分客运站,也已经被关停,或者处于关停的边缘。
还有武汉,运营了40年的傅家坡客运站,在2024年停运。
这个客运站在当初,已经服务过356亿的人次。
深圳沙井汽车站,在运营了43年之后,在2021年被关闭。
在2023年到2024年期间,是集中关停潮:
湖北仙桃客运总站、湛江东堤客运站、福州汽车南站等相继关停。
而客运站之所以走到如今这一步,是有多个因素共同推动的结果。
在出行方面,人们如今的选择变多了,有不少的人选择了高铁。
因为高铁在速度方面是有着巨大优势的,其速度可以达到300公里以上。
不仅如此,高铁是有一定的舒适度的,客车在这些方面是差了很多的。
在乘坐客车时候,有一些人甚至需要提前吃晕车药,来对抗晕车反应。
还有就是,如今人们的生活条件好了,有不少人的家里其实是有私家车的。
所以在300公里以内,人们普遍喜欢自己驾驶汽车出行。
因为这样出行的时候,自由度要比乘坐客车要高的多。
还就是网约车的存在,现在的网约车非常方便,直接手机上下单,就可以到地方接送。
而且顺风车覆盖的面积也非常广,顺风车的平台也非常擅长用低价的策略来吸引一些年轻的客户群体。
如今全国的客运量,从2012年的355.7亿人次,跌到了2024年不足50亿人次。
有一些车站的日均客流量,流量甚至还不足百人。
在这样的情况下,是很难覆盖运营成本的。
还有一部分的原因,是因为传统的运营模式,传统的大候车厅,再加上固定的班次,很难满足随时出行的需求。
不仅如此,如今的客车站,还是传统的检票方式,这和高铁、机场方面,是存在差距的。
看着如今乘客稀疏的客车站,有不少人想到人挤人的客运站……
客运站承载的回忆
曾经的客运站,有着多少人回乡的希望,每逢节假日,客运站就总是人满为患。
一些客运站,更是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回忆。
就比如天河客运站,它曾经是无数人开启广州生活的起点。
有不少的人频繁来往于广州和自己的家乡,他们有不少的钱,都贡献给了客运站。
而傅家坡汽车客运站,在曾经可是武汉的“客运天王”,其日均发送旅客的人次,可超数万人。
在高铁和私家车的冲击之下,傅家坡汽车站走向了落寞。
当初南昌青山客运站火起来,是因为短途县域方面的需求。
这个客运站,则是因为高速路往的完善,和私家车的普及,才退出了历史舞台。
番禺汽车客运站作为南沙人归家的“中转港湾”,也曾承载不少人的期望。
广州有十座客运站准备进行搬迁,而这也引发了不少市民对天河客运站25年记忆存续的担忧?。
苏州的南门汽车站,在汽车站改造的过程中保留外立面与客运功能。
人们试图用这样的方式,来保存曾经的历史痕迹,以及平衡功能方面的升级。
不过虽说公路客运如今面临着一定的挑战,但是由于其灵活度和覆盖程度。
公路客运仍然在城乡交流之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然而,客运站也不仅仅是只有怀念,如今的客运站,有一些也可以进行升级转型……
客运站转型
如今的客运站,可以进行服务模式的创新。
就比如将传统“站到站”服务,升级为“点到点”“门到门”模式。
通过灵活调整发车时间、路线及提供上门接送等增值服务,满足多样化出行需求。
不仅如此,还可以借助线上平台(如微信公众号、小程序)实现购票、预约、查询等功能,提升便捷性。
强化与铁路、民航等交通方式的衔接在一定的程度上,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当然,可客运站的出路,可不仅仅是运人。
利用客运站场地建立物流分拣中心,可以整合快递资源。
之后还可以通过城乡班线车辆代运包裹,降低物流成本。
这个其实是有现成的案例的,就比如甘肃成县汽车站:
他们“站货合一”的模式,日均分拣快递3万件,每年节约成本超过140万元。
不仅如此,还可以通过改造候车大厅为游客集散中心。
在此期间,可提供旅游咨询、包车服务及景区直通车。
和文旅部门合作,一起打造运游结合生态圈也不失是一个好的选择。
而针对不同地区需求,也可分类推进客运站功能调整。
例如保留基础客运服务的同时拓展物流、旅游等功能。
智慧化服务升级,也是比较重要的。
引入电子客票、自助检票系统可以简化流程,从而实现全区联网售票和电子发票开具,提升服务效率。
搭建智慧出行平台,对于整合查询、预约、定制功能,优化用户体验有很大的作用。
所以,未来一些客运站,可能要进行相关方面的改革……
参考资料:
【1】大象新闻——《客运站掀起“关停潮”,承载了无数人乡愁的它,去哪儿?》2025.4.13。
【2】北京日报客户端——《收不抵支、供大于需、服务错配,汽车客运站会消失吗?》2024.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