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当下,养老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家庭养老作为我国传统的养老模式,承载着无数家庭的温暖与亲情。然而,当家中老人面临失能失智状况时,这不仅考验着每一个家庭的承受力,也反映出家庭养老普遍存在的短板。
张大爷年近八十,一直以来身体还算康健,生活能够自理。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病,记忆力逐渐衰退,行为也变得越来越古怪。一开始,家人只是发现他偶尔会忘记刚刚说过的话,出门后找不到回家的路。可病情发展得很快,没过多久,张大爷就完全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连穿衣、洗漱都需要别人帮忙。
张大爷的女儿和女婿都是普通的工薪阶层,每天忙着工作,还要照顾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在张大爷失能失智之前,一家人的生活忙碌却也充实。但如今,照顾老人的重担让他们有些喘不过气。女儿和女婿只能轮流请假,一个人在家照顾老人,另一个人去上班。频繁的请假让他们在工作中面临诸多困境,不仅错过了晋升的机会,收入也受到了影响,家庭经济变得紧张起来。
为了给张大爷提供更好的照顾,女儿和女婿考虑请保姆。然而,市场上专业护理失能失智老人的保姆数量有限,而且费用不菲,这对于普通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即便咬咬牙请了保姆,可由于张大爷的病情特殊,情绪不稳定,经常无端发脾气,请来的保姆干了没多久就辞职了。
除了经济上的压力,精神上的疲惫也让女儿和女婿倍感煎熬。长期的照护工作让他们心力交瘁,睡眠严重不足。每天面对时而安静、时而吵闹的父亲,他们的耐心也在一点点被消磨。有时候,女儿会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没有让父亲得到更好的照顾,内心充满了自责和愧疚。
张大爷的家庭并不是个例。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失能失智老人的数量正逐年递增,而这些老人大多依靠家庭进行照护。在传统观念中,“养儿防老”“久病床前有孝子” 是人们对家庭养老的美好期许。但现实却很残酷,面对失能失智老人的照护难题,许多家庭都陷入了困境。
失能失智老人需要专业的护理知识和技能,如定期翻身防止褥疮、鼻饲喂食、康复训练以及认知障碍的干预等。这些专业护理工作对于普通家庭成员来说,往往难以胜任。而且,失能失智老人的病情复杂多变,随时可能出现突发状况,如摔倒骨折、吞咽困难导致窒息等,这都给家庭照护带来了极大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