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书技法固然重要,但章法安排决定其生命力。它为何会成为教科书

滨滨谈文化 2024-11-25 02:56:36

对于草书作品来说,很多人都会喜欢它的飘逸与古雅之气。就古人的书法作品来说,其中还蕴藏着经典的笔法以及涵养之气。但是,当代也有很多经典、优秀的草书作品。例如书法大赛上的那些获奖或入展作品,它们也都有一定的创作水平,每次书法大赛下来,自己都要站在每幅作品前面仔细端详查看学习。我认为,看看别人的作品,一定会让人感受到草书作品所带来的气势上的感受。

有一次,在某届书法展后,看到了一幅草书作品,我认为,这幅草书作品,不仅有古人书法严格的用笔,也有草书的严格法度,其实我更喜欢的是这位作者在章法上的表现方法。尤其是作者在处理空间布白的经营能力。上面这幅草书作品就是那次展览上的入展作品,后来我经过分析认为,这幅草书作品其实也是爱好草书书法的朋友在学习草书时的一个教科书。下面对这其中的章法进行一些自己看法的分析,欢迎大家一起讨论。

这幅作品写的内容是李清照的一首词,其中的内容大家都耳熟能详。但作者在创作中,也可能是对内容的熟悉程度,书写时一气呵成,包括作品的气息也处理得十分恰当,让人看后心生流连。在创作开始时,作者饱蘸浓墨,一口气写了四个大字,直到墨色渐枯再去蘸第二笔墨,而第二笔墨又写了三个字,这样一来,墨色的变化则由浓到枯,在墨法上制造出了自然之感和书法的层次感。

第一行的最后四个字似乎没有蘸墨,是接续前三个字的墨色,可见作者在驾驭用笔方面的能力还是很不错的。一般人认为,如果笔头没有墨的情况下,毛笔将会分叉,很难驾驭毛笔。而当代书法家则认为,一个人的书写水平如何,就要去看他驾驭毛笔的能力,尤其是在缺少墨色的情况下,枯笔所走过的轨迹才能真正看出他的用笔、用墨水平来。

在章法上,这幅草书作品至少有四个精彩之处;

一是第一行那个“残”字的最后一笔所形成的枯墨。它不仅是枯笔,而且还在这里给作品制造出了一个小小的空白,达到了与上下左右相互呼应的要求。其精彩之处值得思考学习和借鉴。

二是第二行那里的“中”字的长竖画。这个长竖画并没有写在两行的中间部位,而是偏向了左边一些,这样正好留下了两个大小不同的空白区域,否则,如果把这个长竖画放在中心位置,恰恰就形成了一个完全一样的空间,是不被艺术性所需要的。还有就是这个长竖画作者在这里炫技,让自己的笔墨表现淋漓尽致。

三是“上心头”三个字结束后的那个空白部分。它虽然是一个很小的空白,但它与左边的那个空间相互呼应,连成一片,形成了一个大的空间。我认为,这个大的空间与右边的和下面的空间都有照应,可以说它激活了整个作品的黑与白,是一个点睛之作。古人讲,书法的布白处理,要“计白当黑”,或许这位作者的做法就是一个鲜活的案例。

四是最后的那个空间。这个空白的地方右边文字写得都很密实,而且用墨也较为浓烈,此时,如果没有最后的那个空间的话,这件作品或许就有了章法上的不足。而作者在此时留下了这样的空白,正好把这个不足给弥补了,并且使得作品显得更加完美。

总的来说,这件草书作品创作得很是精彩,尤其是作者通过空间布白来处理章法问题,既完成了笔墨的展示,也使草书作品显现出了其飘逸与透气性,给人一种技法与思想上的成熟水平。大家觉得呢?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书法古今

0 阅读:21

滨滨谈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