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批复:四川委以重任!成都明确,省域副中心城市将扩大到5个

江卿曻啊 2025-02-21 06:27:35

文|江卿曻

编辑|江卿昇

前言

四川省,作为西部的经济大省,长期以来一直以成都为中心,形成了“一城独大”的发展局面。

近年来,随着国家战略的推进,四川的区域发展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中央最新的批复计划为四川委以重任,尤其是关于“成都都市圈”的建设与省域副中心城市的设立。

然而四川省的未来将如何平衡发展和资源分配?五大副中心城市的崛起又将如何影响四川的全局?

成都都市圈明确

近年来四川省的焦点集中在成都这座城市,作为四川的省会,成都不仅在经济上占据着主导地位,更是整个西部地区的一个重要枢纽。

自从2021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批准成都都市圈的建设后,成都无疑成为了中国西部地区的焦点。

这个新兴的都市圈包括了成都、德阳、眉山和资阳等城市,标志着四川省在未来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区域发展阶段。

成都都市圈的发展远远超出了简单的区域扩展,从一个城市到整个都市圈的跨越,不仅仅是面积的扩大,更是功能、产业、交通等多方面的深度整合。

成都的地理优势不言而喻,位于四川盆地的西部,周围被青山环绕,交通便利,气候宜人。

这一地区不仅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农业优势,还聚集了丰富的人力资源和强大的创新能力,尤其是在科技、金融、制造业等领域,成都早已成为西部地区的经济引擎。

然而虽然成都都市圈的规划蓝图已然展开,但这一过程中也面临了不少挑战,成都虽拥有强大的经济体量和创新能力,但周边的德阳、眉山和资阳等城市的发展却有着明显的差距。

尤其是经济总量上,这些城市的增长速度始终未能赶上成都的步伐,造成了四川省内的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

比如成都虽然在科技、信息产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周边城市在产业转型和技术创新方面的推进却显得有些滞后。

此外成都与重庆这两大西部城市群的竞争与合作也成为了新的焦点,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建设,不仅仅是对两座城市本身的要求,更是对两者之间合作与协同发展的巨大挑战。

重庆作为直辖市,早已在交通、工业和服务业等领域占据了重要位置,而成都则以其独特的地理和经济优势在区域经济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再者成都与重庆这两座城市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虽然在某些方面有了良好的合作,但也存在一些潜在的摩擦。

两者经济上有着不同的侧重点,成都更加依赖于高科技、信息技术及文化创意产业,而重庆则在重工业、物流和汽车制造等传统行业上占据重要地位。

两者是否能够真正形成互补,促进共同的经济发展,还是会因各自利益的冲突而产生博弈,这将直接影响成都都市圈的未来发展轨迹。

虽然成渝高铁、成昆铁路等交通设施的建设大大提高了成都与周边地区的联通性,但如何在未来进一步扩展和完善这些基础设施。

尤其是在高效物流、智能交通等领域的布局,将是成都都市圈能否快速发展的关键之一,如果这些基础设施建设没有得到有效推动,成都都市圈的整体竞争力也将大打折扣。

成都都市圈的核心目标之一便是通过成都的引擎效应,带动德阳、眉山、资阳等周边城市的同步发展。

此外成都的快速发展是否会进一步拉大与这些城市的差距,进而形成“中心—边缘”的发展格局,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虽然成都都市圈的构建已经得到了政策的支持,但如何在实际操作中保证区域内部的均衡发展,仍然需要四川省政府与中央政策的支持,以及更加细致和长远的规划。

四川省五大副中心城市的战略布局将成为新的焦点,绵阳、宜宾、泸州、南充和达州这五座城市将分别承担怎样的经济角色,它们的崛起又能给四川的全局发展带来什么新的动力呢?

四川省五大副中心城市的崛起

四川省的最新发展规划中,一个重要的改变便是省域副中心城市的设立,随着中央批复的实施,四川不再依赖单一的成都,而是通过加强其他城市的发展来实现区域经济的均衡增长。

五大副中心城市,绵阳、宜宾、泸州、南充和达州,这五座城市将在未来的经济布局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

每一座城市都具有独特的地理、产业和资源优势,作为四川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崛起将为整个省的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作为四川盆地西北部的科技重镇,绵阳不仅在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更在现代化进程中逐渐凸显其科技创新的强大潜力。

2023年,绵阳市的GDP突破了4000亿元,城市经济排名显著上升,尤其是在高技术产业方面,绵阳的表现尤为突出。

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所在地,绵阳不仅是西南地区的重要科技创新基地,而且在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领域具有较强的技术积累。

近年来,绵阳通过加大对科技创新和制造业的支持,吸引了大量科技企业落户,为当地经济注入了新的增长动力。

宜宾位于四川的南部,云贵川三省交界处,是一个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城市,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让宜宾成为了一个重要的交通和经济枢纽。

作为四川省的“开放之城”,宜宾近年来在扩大对外开放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宜宾不仅是全国80个综合交通枢纽之一,还在省内外贸进出口领域占据着重要地位。

宜宾的工业基础也在快速发展,尤其是酒类产业、化工产业及新材料领域,都为这座城市的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的动力。

宜宾依托其丰富的文化资源和美丽的自然环境,也正在大力发展旅游业,成为四川省向南开放的窗口。

泸州作为四川的第一大水运港,其在四川省的经济地位举足轻重,近年来,泸州通过强化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布局。

不仅推动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也加快了经济发展的步伐,泸州港是中国内河航运的重要枢纽之一,占据着全省70%以上的港口货物吞吐量。

此外泸州市还依托其地理优势,积极发展与重庆及周边地区的物流和产业合作,逐渐形成了强大的外向型经济结构。

泸州不仅在港口物流、航空运输领域取得了突破,其高新技术产业、绿色低碳产业等新兴行业的崛起,也为这座城市的未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而南充作为川东北的核心城市,地处四川与重庆的交通要冲,近年来也展现了强劲的发展势头。

南充不仅是四川省重要的交通枢纽,更是川东北经济区的支柱城市,南充的产业发展一直以传统的丝绸、食品加工和农业为主。

但近年来,通过政府的积极推动,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的崛起为这座城市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虽然南充的GDP增速在四川省内相对较低,但它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配套以及区域联动方面的作用不可小觑。

随着成渝经济圈的进一步发展,南充的战略地位将愈发重要,特别是在交通、物流以及制造业等领域,南充正积极迎接新的发展机遇。

位于四川东部的达州,因其丰富的能源资源而备受关注,作为四川省的重要能源基地,达州不仅拥有大量的天然气资源,还在煤炭、硫磺等矿产资源方面具有优势。

得益于丰富的能源资源,达州成为了四川省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兴产业的发展,达州逐渐摆脱单一资源依赖,开始探索数字经济、人工智能、钠电储能等新兴领域。

特别是中科曙光、腾盾无人机等一批龙头企业的落户,为达州的转型升级注入了新的动力。

随着这些新兴产业的发展,达州不仅将成为四川东部的能源供应基地,更将成为未来科技创新的热土。

那么四川如何通过这些副中心城市的崛起,实现整体经济的腾飞?这些城市的潜力能否真正得到释放,成为四川省经济布局的重要力量?

四川的区域协同

四川省的未来发展不仅仅依赖于五大副中心城市的崛起,整个区域的协同合作将成为关键。

四川省的“一轴三带、两区三屏”格局已经初步成型,其中成都作为“核心纽带”引领着周边城市的发展,并与重庆形成了紧密的经济合作关系。

这一全新的区域发展布局,推动了四川省在交通、产业、资源分配等方面的优化,然而要实现各个城市的均衡发展,还需要更多的政策支持和区域内部的深度协作。

四川省的“成德绵眉乐雅广西攀城市发展带”以及“成遂南达城市发展带”,实际上涵盖了全省大部分的城市。

这些城市不仅在经济上具备一定的基础,而且在资源整合、产业互补以及交通网络建设等方面,都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例如成都都市圈周边的德阳、眉山、资阳等城市,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得到了成都的辐射效应,产业发展逐步走向多元化,尤其是在制造业、信息产业等领域,逐渐形成了不同的特色。

四川的另一部分城市,如川南、川东北等地,这些地区虽然有着独特的资源优势,但经济发展相对滞后,需要更多的外部支持和政策扶持。

在这样的背景下,四川省在实现区域协同的过程中,如何平衡各个城市的发展,避免出现“中心—边缘”式的极端化局面,成为了新的发展难题。

四川省未来的关键,便是通过政策引导和区域协同,逐步实现全省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缩小区域差距。

结语

四川作为中国西部的重要省份,正站在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上,随着成都都市圈的建设和五大副中心城市的崛起,四川的经济布局和区域协同发展将迎来新的机遇。

然而在面对一系列挑战的同时,四川需要在平衡发展、资源分配、生态保护等方面取得突破,才能实现真正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章

四川发布2024-04-12《正式印发!四川最新国土空间规划来了》

如果你也喜欢我的文章,不妨点个“关注”吧!小生在此谢过了!

0 阅读:3
江卿曻啊

江卿曻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