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唐的娄烨,卖情怀的贾樟柯?中国大导演真的“土了一辈子”

令狐伯光体 2024-05-23 08:43:11

文|令狐伯光

最近,这个法国戛纳电影节相信大家都听说了吧,今年这个电影节倒全是第六代导演的事儿。贾樟柯的《风流一代》入围了主竞赛,而赵涛又想拿影后。管虎《狗阵》入围一种关注单元,这个娄烨某部短视频电影引起了争议。

这三部作品目前除了管虎,另外两部作品争议都挺大的。

贾樟柯《风流一代》就是卖他的电影情怀的,娄烨那部新片评价非常糟糕,像网友讲的拍外国人马屁,结果拍到了马蹄上。我倒不像其它网友那样极端,简单点来讲第五代和第六代导演就是技术,理念和审美都过时了。

但因为中国电影畸形的市场和迅速发展,观众,市场,历史,包括他们自己都把自己看得过高,导致每部作品都会有巨大期待,然后拿到超额的资源,最终大量不符合当下时代的作品引起巨大争议而已。

第五代导演晚节不保?除了张艺谋,冯小刚和姜文并不是

第五代导演狭义是指80年代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的学院派导演,代表人物有张艺谋,陈凯歌,田壮壮,黄建新,李少红等人,大多数出生在50后,但广义上。也有人把50后左右的导演,与陈凯歌同时期的优秀一代包括港澳台导演称为第五代导演,比如李安,王家卫,徐克,杜琪峰,吴宇森等等,虽然不是北京电影学院毕业。

第五代导演岁数大都在50年左右生人,在90年代开始爆发,是中国电影贡献最多的一代导演之一。

所以,1997年才拍出首部电影《甲方乙方》的冯小刚,还有早两年的姜文不是五代。

第六代导演是指80年代后期到九十年代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的学院派导演,比如管虎,贾樟柯,娄烨,宁浩,陆川,王全安等。这些人大多数是60后或者70后,作品主要聚集反思以及社会,千禧年前后开始爆发作品。

第六代之后,中国电影进入新生代时期,以学院派导演和青年导演以及半路出家的演员转导演为主,就像现在的中国电影票房排行榜,前五名除了徐克是传统意义上的导演,其他都是吴京,贾玲自导自演,又或者是动画新人导演饺子的哪吒,或者是郭帆。

转折点就是徐峥自导自演的《泰囧》打败了冯小刚的《1942》,小燕子自导自演的《致青春》打败了杜琪峰的《毒战》,再加上后面大鹏自导自演的《煎饼侠》,青年导演闫非的《夏洛特烦恼》,吴京《战狼2》,彻底打破了中国电影大导演加流量的模式。

如今中国电影市场已经不存在第几代导演的称呼,属于新生代导演加巨星时代(票房号召力五虎:吴京 沈腾 黄渤 张译 邓超),注意这里的巨星不是小鲜肉那种流量,而是像以前双周一成一李一样靠作品摸爬滚打出来的巨星。

文艺片称王,引领中国电影30年?第五代导演不至于被骂成这样

第五代导演文艺片时代有多辉煌不用讲了,当时处在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交汇点,电影不像现在是快消品,是少有的精神层面供应,毕竟连胶片都不能放肆用。

你再去体会下《一秒钟》里范电影的群众地位,还有《我和我的父辈》中张艺谋客串的电视台长的时代背景就能理解。

现在电影除了商业化赚钱,更是洗钱的重灾区,所以吴天明本人的特殊时代地位值得探讨,更重要的是,电影的未来到底是彻底以艺术为底层,亦或者仅作为商业化与媒体传播的重要手段,是一个摆在时代路口的抉择。

2000年后的中国电影除了香港导演,就是第五代张艺谋等第五代,还有姜文和冯小刚等人撑起来的,第六代导演电影大众是不怎么看的(就是文艺片),只要是国内片子,除了认识的这几个著名导演以外,剩下的电影都是看评价再选择去看。

2010年前后五年,这些出名几个导演所拍出的电影可以叫个电影,剩下的导演拍出的东西只能说像电影,或说它只是一个大学生作业水平的作品。当初的中国电影就是这么匮乏,真的。

有些电影都不叫做电影,现在中国电影仍然存在这个现象。

其实,像张艺谋,冯小刚,贾樟柯或者即便就是陈凯歌好不好,我认为都是有一定水平保障的,这些著名导演即便是没把片子拍好,我都不认为他们能拍出很烂的片,是你们把烂片的标准提的太高了。

然后没去认真分析这些著名导演的风格,就像画画一样,每个人的作画风格都不一样,你不知道这个就很容易买错电影票,每个导演的风格和所拍摄的题材你们一定要弄清楚。

比如你想去看大场面,视觉色彩冲击力那就去看张艺谋的特效片,如果想去看快节奏的武侠片就去看徐克的电影,如果想看写实的电影那就去看贾樟柯。

所以,陈凯歌,冯小刚,张艺谋等大导演也是一样,如果你喜欢浪漫和略带神经质的电影,看陈凯歌肯定会好,你明白这些才能尽量不看到你不喜欢的电影,众口难调,但各有所爱,就好像我会觉得《无极》是烂片,但和后来香港导演拍的魔幻烂片并不同。

用了心没有拍好的烂片,和钻钱眼里投机拍出的烂片,它不是一回事。

现在才口诛笔伐?第六代导演在10年前就“过时了”

2012年《泰囧》前后第五代导演和冯小刚就明显不大行了,冯小刚骂观众,陈凯歌文青病泛滥,张艺谋沉迷于商业大片当中。可以说,中国真的没有商业片,商业片真空。所以《疯狂的石头》《泰囧》《寻龙诀》《战狼》爆发一点也不奇怪。

或许目前商业片质量仍然不够,但只能说这是某种报复,沉浸在宏达叙事和个人情感表达的导演抛弃了观众,而没有土壤的种子只能缓慢发芽。

第六代导演则分层,如果不算昙花一现的王超,路学长,自己触犯法律的张元。

其实贾樟柯,娄烨,王小帅一直在拍文艺片,而转型拍商业片的陆川《九层妖塔》口碑质量扑街后暴死,王全安《白鹿原》后暴死,这样反倒让管虎凭《老炮儿》《八佰》崛起了,一去刁亦男,曹保平不是一个路子。

《罗曼蒂克消亡史》《无名》的程耳算不算第六代,其实也是有争议的。

结果就是第六代导演除了管虎,包括贾樟柯,娄烨,你都会发现2015年后的作品,文艺不文艺,商业不商业,就是质量口碑是那么糟糕,但好像和前期作品相比又夸奖不起来,反倒是王小帅《地久天长》让男女主拿了奖。

问题是电影是文化商品吧,大众就是用脚投票的,好莱坞本是纯市场化商业运作。要上升到艺术,要站着把钱挣了本就很难,有时候要想明白,你是拍出电影迎合观众,还是教观众明白什么是电影,还是拍电影让观众感受思考……

这个度很难把握,纯商业片就是迎合观众,太教条了就是指着观众骂他们不懂电影。

过去国有电影制片厂不用考虑这么多市场因素,拍什么你们看什么,那时候反倒更容易专注艺术。现在都是观众用脚投票,你拍出来他们不喜欢就不看,那你就拍不下去,想拍艺术片就比较难了。好多导演都是拍一堆商业片攒了钱再去专注艺术试图拍一部能让人记住自己的佳作,但到时候反倒不会拍艺术片了。

说到底,电影还肩负文化输出的任务,中国人有些都看不懂的中国艺术片,外国人更不可能看懂了。所以还需要商业片拓展市场,用商业片带来的资本反哺艺术片养活艺术片。

所有的艺术形式都有一个很重要的很重要的前提,但是现在所有艺术界的所谓“大佬”都闭口不谈的前提:文艺作品究竟为谁服务?

为什么早年的《大闹天宫》、现在的《流浪地球》大众喜欢?因为就是为了大众拍的。

现在艺术界里刻意宣传的一个话语就是:艺术是表达艺术家内心的,当艺术家不再属于大众的时候,而属于另一个群体的时候,他们就会刻意的表现出大众看不懂“艺术”,以此不仅跟大众做出切割,并且将大众踩在脚下向资本谄媚。

然而艺术的价值并不取决于艺术家,而是是情感的传递。诚然情感的起始是创作者,但是只有通过艺术形式传达给大众并被接受的时候,艺术才有价值。

娄烨也好,贾樟柯也罢,中国大导演是真的该退休了

现在像张艺谋那一代追求艺术和商业平衡的大导演太少了(《英雄》《集结号》那类电影),虽然有一些但是优秀导演太少。文艺片青年导演不少,《河边的错误》一票青年导演多了去了,大众不关心。

商业大片,2024春节档很典型,《热辣滚烫》的翻拍ip加小品导演,张艺谋如果一堕落,显得韩寒和《熊出没》都成了巅峰,这是不是挺讽刺。目前是娱乐至死的世界,包装炒作过头,数据代表一切,这就好比越过度开发的景点越脏乱丑。

人们忘了自己想看的人生百味亦或是天马行空的电影,而不是一个精美的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商品,所以归根结底在于观众,在于电影所受众的消费群体。那些电影人并不傻,知道拍什么赚钱就生产什么作品。

而贾樟柯,娄烨等第六代导演不行了也很正常,娄烨说了20年的陈词滥调,现在还在那里念,明明年龄还没有张艺谋大。贾樟柯都开始回忆自己20年生涯了。

虽然电影还没上,但除了娄烨那部噱头大于实质的电影,贾樟柯的那部《风流一代》我认为质量不会太差,但问题是看着20年来没有什么变化的赵涛的所谓时代变迁那张脸,请问你能感受到什么样情绪吗?

所以,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贾樟柯、娄烨等等大导演过时了都是很正常的,毕竟一帮50后都70多岁了,60后都60多岁了,在电影行业养老可以吗?

可以,但是确实没意思。

0 阅读:0

令狐伯光体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