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初八大异姓王的结局

冬寒阅览趣事 2025-02-08 17:30:44

西汉是公元前202年2月由刘邦成立的。

刘邦建立汉朝后,先后共封了八大异姓王,这八大异姓王为:齐王韩信、韩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燕王臧荼、赵王张敖、长沙王吴芮、燕王卢绾。

其中韩王韩信,因与齐王韩信同名,因被刘邦三次封为韩王,因此称为韩王信。

这八大异姓王,除了长沙王吴芮得到善终外,其他人都没有好的结局,不是被杀,就是被贬 或 逃亡。

下面根据时间顺序,说明这七大异姓王的结局:

1、燕王臧荼

燕王臧荼曾是燕国的旧将,后被项羽封为燕王。

西汉是公元前202年2月成立的,同一年7月,燕王臧荼起兵反汉(即西汉),汉高祖刘邦亲自征伐,同年10月,被刘邦击败斩杀。

2、齐王、楚王、淮阴侯 韩信

韩信是著名的军事家、战略家,是西汉建国的最大功臣。公元前203年,攻下了齐国后,自荐为齐王,即齐王韩信。公元前202年,率军打败了项羽,项羽在乌江自刎,帮助汉高祖刘邦建立了西汉。

由于韩信功劳太大,功高震主,遭刘邦忌惮,被夺兵权,改称楚王,这时称楚王韩信。不久又被刘邦贬为淮阴侯。所以一个人千万不能失去兵权,失去兵权就任人屠宰。

公元前196年,韩信被诬陷参与谋反,被吕雉设计杀害于长乐宫钟室(今陕西省西安市),并连诛三族。

韩信

3、韩王信

韩王信,实际上姓韩,名信;与楚王韩信同名同姓;为了与楚王韩信区别,因被刘邦三次封为韩王,因此称韩王信。

韩王信是韩国宗室后裔,也是汉初八个异姓王之一。

韩王信原来的封地是韩国,韩王信很有军事才干,韩国地理位置优越,北近洛阳,南近宛县、东近淮阳等战略要地,刘邦为防韩王信不测。以防备匈奴的名义,将韩王信封地改为太原郡。韩王信没辙,只好到太原就任,防范匈奴。

后来匈奴多次入侵汉朝的边境,侵扰太原郡,由于太原郡治所离边境太远,防范不太方便,韩王信向刘邦请求将治所迁到边境较近的马邑。

后匈奴大军进攻马邑,将马邑围的水泄不通。韩王信没法,一边向刘邦求救,一边向匈奴求和。刘邦怀疑韩王信要投降匈奴,就派使者向韩王信问责,韩王信感到害怕和愤怒,一气之下就投降了匈奴。

公元前200年,刘邦亲率大军征讨韩王信,韩王信大败逃到了匈奴。后韩王信为了体现价值,率匈奴军队多次侵犯边境,在公元前196年,在与汉将柴武战斗中阵亡。

4、赵王张敖

公元前200年,发生了“贯高谋反事件”,公元前199年12月,事件被发觉,赵王张敖被捕入狱,后来查实,赵王张敖没有参与此事件,但是仍然被刘邦废为“宣平侯”。

赵王张敖没有被杀,但被贬。

5、梁王彭越

彭越与韩信、英布并称“汉初三大名将”。

公元前197年,陈豨在代地造反,刘邦向彭越征兵,彭越自称有病,派手下将领带些人马前去应付。

后魏国的太仆因冒犯彭越,彭越想杀太仆,太仆逃离魏国,到邯郸刘邦处,告发彭越谋反。

刘邦大惊,派使臣抓捕彭越,彭越没有防备,被抓。后被刘邦流放,彭越在流放途中遇到吕后,向吕后喊冤,吕后假装答应,一同回到洛阳,吕后进言刘邦,彭越太强,要绝后患,后派人再次诬陷彭越造反,公元前196年,彭越被杀,被诛三族。

6、淮南王英布

因楚王韩信、梁王彭越先后被杀,同为三杰之一的英布极为惶恐,暗中调集力量窥探旁郡,准备造反。被属下告发后,于公元前195年(彭越被杀第二年)公开起兵反叛,后兵败逃到番阳,被当地人杀死。

7、燕王卢绾

卢绾与刘邦是同乡,还是同一天出生,一起长大,十分投缘。

公元前195年,卢绾与陈豨(代地反叛的那位)暗通款曲一事被陈豨降将揭发,刘邦大怒,先派樊哙攻燕,后又让周勃取代樊哙攻燕,卢绾带领家眷等人逃亡匈奴。后被匈奴封为东胡卢王。

卢绾的结局是逃亡,免于被杀。

这七人中,最惨就是韩信和彭越,本人被杀了,还被诛了三族。结局最好的是赵王张敖,被废了王,贬为侯。

注: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0 阅读:0
冬寒阅览趣事

冬寒阅览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