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磨你的,必能渡你

匠心Wang 2024-10-11 11:03:20

20年前,63岁的杨本芬奶奶遭遇了人生的至暗时刻——她坚韧、善良,一生命运多舛的母亲梁秋芳去世。

巨大的悲伤像潮水般淹没了她,让她痛不欲生,身心久久不能复原。

她意识到如果不把母亲的故事记下来,母亲在这个世界上的痕迹,就如同一层薄薄的灰尘,很快就会被岁月吹散。

于是,本该颐养天年的她,在4平方米的厨房里,利用洗菜、炖肉或者等汤滚沸的间隙,以凳为桌,数年如一日,写下母亲一生的故事。

20年后,这本回忆“妈妈”的小说《秋园》终于问世。

《秋园》一经出版,就挑动了无数读者的泪腺,不少人称其为女性版《活着》。

小说讲述了一位普通的中国女性秋园,带着一家人在苦难中挣扎求生、颠沛流离的一生。

秋园与苦难坚韧抗争,照见了无数在栉风沐雨中挣扎的身影。

人生在世,其实就是一场承受。

每个成年人都承受着生活的辛酸苦辣,经历着人生的“升级打怪”。

正如老杨的猫头鹰所说:“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容易二字”。

接纳生活的变数

常言道:“人生无常,世事难料。”

在人生的旅途中,每个人总会遇到各种变数。

面对这些变数,有的人焦虑、迷茫,甚至自我怀疑,而有的人却坦然接纳,从容面对。

1914年,秋园出身于洛阳一个家境殷实的医学世家,家里经营着一家药店,父亲是当地颇有名气的医生。

天真可爱的她从小备受父母、哥嫂的宠爱。

即使在动荡的年代,开明的父亲依然坚持让她上私塾,进学堂。

然而这一切,在她12岁那年戛然而止。

一天,她的父亲帮一位做官的病人看完病后,病人给了他两张游园会的票。

父亲满心欢喜地把票给了两个嫂子,让她们去游玩。

没想到两个嫂子意外丧生在这一次的游园活动中。

父亲备受打击,从此一病不起,半个月后也撒手人寰。

秋园的家至此开始走向没落,她不得不辍学在家。

15岁那年,秋园为了读书,答应了素未谋面的军官杨仁受的提亲。

婚后不久,为了躲避战乱,杨仁受便带着秋园回到了一贫如洗的老家。

没承想,一家人的生活却因此跌入了谷底。

优柔寡断的杨仁受,先是被嗜赌成性的亲戚骗光了钱财,后是被军队除名,再也领不到薪水。

一家人没有了经济来源,日子过得缺吃少穿,秋园心急如焚。

就在他们山穷水尽时,附近的小学聘请她去教书,一家人的温饱才得以解决。

从富足生活,到穷困潦倒,生活好像嘲弄般给了秋园不断的致命打击。

面对生活的变数,她没有怨天尤人,而是顺应变化,继续向前。

生活中,很多人面对生活的苦难,总喜欢抱怨、摆烂甚至放弃。

但能够坦然接纳生活的变数,人生才会稳步前行。

就像《麦田里的守望者》里所说:“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

学会接纳,才是人生最好的解药。

提升自己的能力

路遥说:“要想活下去,就别想依靠别人,一切得靠自己。”

很多人在遇到坎坷时,喜欢寄希望于别人。

结果不仅没等来援手,反而深陷精神内耗,身心俱疲。

靠自己,才是最清醒的活法。

杨仁受被除名后,乡亲们推举他为乡长。

但是他为官清廉,体恤百姓,经常拿家里的钱财和粮食救济穷人。

后来,他不想与副乡长同流合污,辞去了乡长的工作。

经人介绍,他又到安化田粮局上班。田粮局常常发不出工资,而他一有点钱就救济别人。

秋园在家拖儿带女朝夕盼望,杨仁受却一直没钱寄回来,家里入不敷出,日子越过越苦。

土地改革时,他们一家被划为贫农,分到了田地。

这时,不喜欢与人打交道的杨仁受,自作主张辞掉了工作,想专心做农民。

可他肩不能扛,手不能提,根本不会种田。

无奈的秋园只能把田地包给邻居种。邻居却总是把自家的田地种完了,才来帮他们家。

以至于他们家的稻谷每一步都赶不上季节,收成少得可怜。

而事先和邻居说好要分的粮食,却一粒不能少,秋园欲哭无泪。

就这样,一家人靠着她微薄的工资,过着有上顿没下顿的日子。

好在秋园刚结婚时,一心想读书没能实现,她就参加妇女补习班,学会了缝纫、刺绣、编织。

于是,她白天教书,晚上就替人做衣、绣花、打鞋底、做袜底......

靠着这些手艺贴补家用,一家人的日子才能好过点。

1960年,秋园为了寻找生机,被迫带着孩子背井离乡。

在那段艰难的岁月里,她靠着出色的针织手艺,终于让她们能填饱肚子。

丹尼斯·韦特利曾说:“你不能控制外部的环境,但你可以控制自己的反应。”

成年人的世界里,生活要自己忙,苦累要自己扛。

我们不能左右天气,但能改变心情;

我们不能控制他人,但能调整心态;

我们不能逃避苦难,但能提升自己。

只有强大自己,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

保留生活的希望

约翰逊说:“没有希望,就没有努力。”

心怀希望,才能找到生活的动力。

杨仁受身患疝气,饱受病痛折磨,家里只能靠秋园一个人维持生计,日子过得很艰难。

他们的大女儿之骅乖巧懂事,为了帮母亲照顾两个年幼的弟弟,迟迟未能上学。

眼看着同村的女孩都快小学毕业了,之骅焦急万分,读书的欲望愈来愈强烈。

11岁那年,她终于如愿以偿可以上学了,之骅十分珍惜得来不易的机会。

因为年龄比较大,她从四年级开始读。

语文对于她来说,没什么问题,可算术却把她难倒了。

为了提高算术,她每天除了上厕所,其他时间都在做算术题。

一段时间下来,她的成绩很快就名列前茅。

之骅小学毕业,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只能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学校。

17岁那年,两个弟弟大了,不需要她照顾了,一心向学的之骅想继续读书。

于是,只有小学学历的她,靠着惊人的毅力顺利考上了岳阳工业学校。

她无比珍惜能够再次读书,门门科目都拿第一。

命运弄人,就在离毕业只有3个月的时候,学校却停办了。

为了摆脱贫困,无路可走的她只身一人到江西求生。

在江西,即使日子过得很难,之骅依然想方设法读书。

书中之骅的原型就是杨本芬奶奶,她曾说:“我一生都渴望读书学习,这个心愿始终没能好好地实现。”

生活给她开了一个又一个的玩笑,但她心中始终怀揣希望,珍惜每一次读书的机会,年过花甲依然嗜书如命,到如今成为家喻户晓的作家。

人生越艰苦,越需要一个信念来支撑。

心存希望,才能看到明天的旭日东升。

心存希望,才能感受来年的春暖花开。

无论生活多苦,保留生活的希望,日子才会越过越好。

写在最后

秋园离世时,之骅在她的口袋里发现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一生尝尽酸甜苦辣,终落得如此下场”。

一句话道尽了秋园一生的辛酸和无奈。

每个人都有一部苦难史。

古人曾说:“人间道场,淤泥生莲,世间磨难,皆是砥砺切磋我也。”

即便深陷困境,于泥泞中跋涉,在困顿中穿行,也不惧怕,拥有一次次站起来的勇气。

0 阅读:27
匠心Wang

匠心Wang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