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正十年(1582年),被后世认为改变了日本历史的“本能寺之变”爆发。后世之所以认为“本能寺之变”改变了日本历史,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本能寺之变”将某些战国大名从灭亡的边缘拉了回来,比如“西国霸主”毛利家。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本鬼接下来说说自己的一家之言。
日本战国时代,毛利元就带领安艺毛利家在日本中国地方崛起。毛利家的领地在鼎盛时期以及势力范围涵盖了十几个令制国,是日本西部最强大的战国大名,名副其实的“西国霸主”。然而在元龟二年(1571年)毛利元就死后,毛利家在内外两大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开始衰落。
毛利家衰落的内因是毛利元就建立的“两川体制”开始阻碍毛利家的“领国一元化”,外因则是上洛的织田信长逐渐发展成为日本的统一核心。天正五年(1577年),播磨国大名向织田信长投降。织田家大将羽柴(丰臣)秀吉率部进驻播磨国姬路城,织田家山阳道军团正式成立。
山阳道军团的战略目标是拿下中国地方,毛利家自然成为第一对手。毛利家在与山阳道军团交锋的过程中虽然不是节节败退,但也是胜少败多。凭借丰臣秀吉一党的能力和织田信长的支持,毛利家的势力范围从十几国下降到了八国左右,连宇喜多家都彻底倒向了丰臣秀吉。
天正十年(1582年),丰臣秀吉率三万军队进攻毛利家在备中国战略要地高松城。高松城一旦失守,毛利家不仅会失去整个备中国,核心领地安艺国也将门户大开。于是毛利家家督毛利辉元和执政的“毛利两川(吉川元春、小早川隆景)”亲率毛利军主力支援备中国高松城。
毛利家的计划是援军主力与防守高松城的精兵猛将里应外合,一举击破山阳道军团主力,迟滞织田家在中国地方的统一进程。然而毛利军抵达高松城附近时发现,丰臣秀吉对高松城使用了水攻。水攻导致毛利援军无法与防守高松城的军队配合,也无法直接进攻山阳道军团。
而随着毛利军主力来援,丰臣秀吉的目标也从攻占高松城变成了一举歼灭毛利军主力。丰臣秀吉为此做两方面准备:一是利用织田家的经济实力和对交通贸易的控制力,打击毛利军的后勤补给;二是向织田信长请求援军并请织田信长亲自率军出征,与毛利军展开战略决战。
丰臣秀吉两方面准备的进展都还不错,毛利军很快就陷入了弹尽粮绝的困境,士气和战斗力都大幅下降。与此同时,织田信长答应了丰臣秀吉的请求,下令包括山阴道军团的各路织田军集结。只要织田信长亲率大军抵达,毛利家将迎来自己的“刀弥坂之战”,灭亡近在眼前。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明智光秀发动了“本能寺之变”,织田信长身亡。得知织田信长死讯的丰臣秀吉只得火速与毛利家和谈,然后率军赶回近畿。综上所述,“本能寺之变”将毛利家从灭亡的边缘拉了回来。
用户12xxx90
都2023年了还有在那村战村战的弱智
大杀四方 回复 11-09 08:49
早期上百家大名,真是村战。等到本能寺之变的时候,只剩下十多家了,战争规模也大了很多。织田家五线操作,加上攻略东海道的盟友松平家,也有二三十万大军了
用户14xxx06
[吃瓜]毛利家,守成有余,进取不足。在信长崛起以前,可谓达到了当时日本诸大名中最强,却从未打过进取天下的心。一味的四面出击,打九州,打四国,用怀柔和拉拢政策兼并东部一些小大名,可谓慢慢吞吞。内部体制又不搞集权,内部掣肘严重。得知本能寺之变后又不抓住历史机遇追击秀吉和上洛,关原之战作为猪队友甚至叛徒彻底坑惨了三成和整个西军,结果按兵不动和叛变带来的仍旧是德川家康的制裁。当真是一部堕落史,彻底把自己给败了。
剑神无名
毛利家可以投降的,不至于会灭亡;北条家已经投了;上杉家肯定没了,原因和武田小四一样,大魔王不接受投降
用户12xxx87
至少这时间段秀吉还没傻,秀吉打毛利时一路修行军寨,大洒金钱收卖将毛利军逼到守城,一面洒钱召毛利领民修军寨,挖沟渠淹城,一面又向信长求援分功,结果因为如此行事首个知道信长被烤首个返回,为起飞赢得机会。
sean
三万大军。日本战国就是个村战级别吧,秀儿[点赞]
冰河长夜 回复 11-24 19:01
[笑着哭][点赞]好详实的数据[点赞]
溪雲 回复 01-02 09:49
我们战国把农民算上就是军队了,你咋不说械斗?
旋晕木马
吹了本天的日本那些“战国历史”统一全日本。也就我一两个省的体量[得瑟][笑着哭]。。。
冰河长夜
感觉日本古人普遍比较实诚。练武肯下苦工。中国古人有实诚的,可是不实诚的也很多。举例,实诚的:盖聂。不实诚的:他的那位同门。
ACM長相Ψ問題
没有本能寺BBQ,估计也就是一两年,毛利就要崩溃了,上杉甚至撑不到年底。剩下还没有搞定关东的北条。除了投降不死即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