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文章前,麻烦您点下“关注”,方便您后续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我将每天陪伴你左右
——【·前言·】——
范进,一个名字在历史长河中或许微不足道,却因为一部《儒林外史》而被赋予了独特的社会意义。
这个穷困潦倒的读书人,一辈子都在为科举考试奔波,成了当时社会无数底层读书人的缩影。
在那个“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年代,科举考试是他们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范进的故事,就是从他人生的转折点——中举开始的。
那么中举后的范进到底得有多激动,才会“疯”了呢?
——【·范进中举·】——?
在中举之前,范进的生活可以用“惨”字来形容。他家境贫寒,年过半百仍然一事无成,只能靠着老丈人胡屠户的接济勉强维持生计。
胡屠户是一个杀猪的屠夫,性情粗暴,看不起范进这个穷酸秀才,动不动就对他呼来喝去,甚至冷嘲热讽。
周边的人也大多瞧不起他,认为他一把年纪了还在做着“书中自有黄金屋”的美梦,简直是痴心妄想。
然而,命运就是这么喜欢开玩笑。在又一次参加乡试后,范进竟然中了举人,而且还是第七名的好成绩!
这个消息传来,范进整个人都懵了,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要知道,清代广东每届乡试的举人名额只有几十个,竞争非常激烈,范进能够脱颖而出,难度可想而知。
这也从侧面反映了,范进为了这次考试,究竟付出了多少心血。
然而,突如其来的巨大喜悦,却让范进的精神彻底崩溃了。
他先是愣住,接着突然像疯了一样,手舞足蹈,嘴里胡言乱语,一路狂奔,最后竟然一头栽倒在地,不省人事。
这突如其来的疯狂,把周围的人都吓坏了,包括一向对他凶神恶煞的胡屠户,也慌了手脚。
最后还是一个来报喜的衙役,老练地让胡屠户打了范进一巴掌,才把他打醒。
——【·趋炎附势·】——?
清醒过来的范进,第一反应就是问自己是不是在做梦。在确认自己真的中举后,他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狂喜,放声大笑起来。
这种从绝望的谷底一下子攀上云端的巨大落差,让范进彻底失去了理智,也让读者看到了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精神的巨大摧残。
范进中举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迅速传遍了整个县城。那些平日里对范进不屑一顾的人,现在都换上了一副谄媚的嘴脸,上赶着来巴结他。
张乡绅,一个在当地有头有脸的人物,曾经做过知县,家财万贯,平日里连县令都要让他三分,听说范进中了举人,也立刻带着礼物前来拜访。
他不仅送了范进五十两银子,还送了一套三进的宅院,出手阔绰,令人咋舌。
其他乡绅也纷纷效仿,带着各种礼物前来拜访,范进家里的门槛都快被踏破了。
更有一些人,甚至愿意把自家田地送给范进,或者到范府做仆人,只求能和这位新晋的举人老爷攀上关系。
短短几天时间,范进就从一个被人看不起的穷酸秀才,变成了当地炙手可热的新贵,这种身份的转变,让人唏嘘不已。
范进中举后,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搬进了张乡绅送的豪宅,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
——【·一路升官·】——?
不久之后,范进的母亲也去世了。与之前范父去世时范进的悲痛欲绝不同,这一次,范进在处理丧事时显得异常平静。
或许是因为他已经看透了世态炎凉,或许是因为他已经麻木了。在为母亲守孝三年后,范进进京参加了殿试。
这一次,他依然表现出色,不仅考中了进士,还被皇帝钦点为状元,成为了全国读书人羡慕的对象。
范进被任命为御史,后来又被派往山东掌管教化工作,相当于现在的省教育厅厅长,成为了封疆大吏。
从一个穷困潦倒的底层读书人,到身居高位的朝廷官员,换谁都得疯。而且范进那时的考试可比现在难多了。
——【·中举多难·】——?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句流传甚广的诗句,道尽了古代读书人的终极梦想。
谁不想高中金榜,光宗耀祖?但真实情况是,古代科举考试,简直就是地狱模式,能熬到最后的,十有八九都“变态”了。
先说说考场环境,那叫一个“惨绝人寰”。你以为古代考场是什么钟鸣鼎食、雕梁画栋的地方?
别做梦了!就拿清朝江南贡院来说吧,号称全国最大考场,足足有两万多间号舍。
可你打开一看,全是豆腐渣工程!三面围墙,就剩南面敞着,美其名曰“通风透光”,实际上就是漏风漏雨。
考生吃喝拉撒睡都在这巴掌大的地方,环境能好到哪里去?“号舍”这词,说白了就是从这儿来的,古代坐牢不就是蹲“号子”嘛,想想就酸爽。
环境差就算了,关键是还玩命啊!明英宗那会儿,考场直接着火,几百个考生活活被烧死,简直人间惨剧。
你说你考个试容易吗?还得冒着生命危险。更奇葩的是,就算你身体扛得住,心理素质也得过硬。
古代考试,一旦开考,那就是“与世隔绝”,天王老子来了都开不了门。要是遇到个三急,或者突然犯病,那就自求多福吧!
光绪年间福建乡试,考到一半死了七个考生,你敢信?
熬过环境和身体的双重折磨,你以为就能松口气了?没那么简单,考试内容才是真正的“拦路虎”。
别以为就考考四书五经就完事了,那玩意儿只是入门砖。真正的考题,那都是跟国家大事、社会热点挂钩的。
你得分析问题,还得提出解决方案,还得写的文采斐然,还得字迹工整,还得……反正就是各种变着法儿地折腾你!
范进50多岁才考上举人,和字迹不工整也有很大关系。
说白了,古代科举考试,就是一场高强度、长时间、高难度的脑力马拉松,没点真本事,你连起跑线都摸不到。
而且,古代教育资源那叫一个匮乏,平民百姓想读书,简直比登天还难。除非你家底殷实,能供得起私塾先生,否则就只能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了。
就算你天资聪颖,过五关斩六将考上了,也未必就能改变命运。为啥?
因为古代社会讲究个“出身”,你寒窗苦读十几年,拼死拼活考上进士,到头来可能还比不上人家官宦子弟一句话。
——【·总结·】——
所以说,古代科举考试,与其说是选拔人才,不如说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工具。
它把无数底层百姓困在社会底层,让他们一辈子都翻不了身。
当然,我们也不能否认科举制度的积极意义,它毕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流动,也为国家培养了不少人才。
但总的来说,古代科举考试就是一场残酷的“人性”实验,它考验的不仅仅是你的知识和能力,更是你的意志力和抗压能力。
参考资料:
古代考绩制度的成与败 2024-02-18 16:55·廉政瞭望
看古人如何庆祝金榜题名 2022-07-06 13:57·中国青年网
话说古代“高考”——古瓷上的科举考试 2022-06-07 14:37·光明网
考场“迷信”小史:为了讨口彩,古人考试都做什么? 2022-06-08 17:03·华舆
科举时代的数学题,你会做几道? 2022-06-08 11:48·紫牛新闻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