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政府倒台后,袁世凯为何公开放言想纳隆裕太后为妾?

我是居间呀 2025-02-18 16:14:40

1911年10月10日,是载入史册之日。国民革命军发起武昌起义,如夜空中闪电,点燃革命之火,彰显推翻封建帝制、建立民主共和的决心,开启中国未来发展新篇章。

二十日后,局势骤变,袁世凯被任为清朝内阁总理大臣,此举在政治舞台掀起波澜。作为清末重要人物,他凭丰富政治经验和手段,成功登上此关键职位。

时间推进至次年1月25日,袁世凯与北洋将领宣布共和,此乃当时复杂政局下的必然抉择。南方革命政府兴起,清朝统治濒危,获南方承诺大总统职位后,袁世凯急迫地促使清帝退位。

隆裕太后虽无权术,但在进退维谷之境,仍具处变不惊之气度。身处历史洪流,虽无法扭转乾坤,其内心挣扎与坚守值得深思。她面临王朝衰落、家族荣辱及苍生未来,展现出非凡坚韧。

袁世凯面沉如水,痛心状至紫禁城养心殿,跪于隆裕太后足下,泪流满面。此景极具戏剧性与复杂性,其表现或真心愧疚,或仅为实现政治目的而刻意为之。

隆裕太后言:“我亦赞同共和,但清室退位阻力犹存。袁总理,可有兼顾之策?”此言既显其对时势之认知,亦露其对清室未来之忧虑与无奈。

宣统帝于《我的前半生》忆述:末代时,养心殿东暖阁内,隆裕太后南窗炕上拭泪,红毡上跪一粗胖老者,满面泪痕,此人乃袁世凯。

袁世凯急于夺取辛亥革命成果,欲望尽显。革命派虽志在共和,完成革命,但因力量薄弱、内部矛盾,亦盼早日达成,终结漫长革命。

南北议和后,议定清帝退位、建共和、优待皇室。隆裕被推上历史舞台,无奈全权授予袁世凯决策权,仅力求为清室争取更优条件,维护最后尊严与利益。

南北谈判中,清室退位条件每次变动均呈报隆裕皇太后。她审慎对待每项条款,逐字斟酌,见解敏锐,彰显了艰难时刻的沉着与智慧。

起草优待条件者,乃早年获载沣豁免、后沦为日寇鹰犬的汉奸汪精卫。其参与,使此历史事件更添复杂且备受指责。

1912年2月12日,宣统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隆裕太后携溥仪于养心殿颁布清室退位诏书,标志着清王朝276年统治终结。此诏为清室最后退位诏,象征一个时代的悲壮落幕。

诏书公布,京师沸腾,五色旗遍悬街巷,欢庆新时代。大清二百七十六年统治终结,共和时代如朝阳升起。全国欢庆,城乡鞭炮锣鼓声不断。

袁世凯逼清室退位时,隆裕太后愤懑不甘,极不情愿将大清数代积累的江山轻易让出,内心充满抗拒。

袁世凯不择手段,命胡惟德、赵秉钧、梁士诒等权臣轮番恐吓隆裕太后。大臣们言辞犀利,致其心理压力巨大。隆裕惊恐疲惫,哀求袁世凯保全其母子性命。

袁世凯故作郑重,信誓旦旦地保证:“放心,一切有我。”

清室退位诏书颁布后,袁世凯肆无忌惮地对心腹坦言:“若隆裕太后年轻,我或可考虑纳为妾室。”

袁世凯为何偏爱大清不受宠的末代太后,乃至胆敢公然扬言要纳她为妾?其中缘由,着实令人费解。

早年袁世凯对待女色颇为注重操守。其妻于氏容貌端庄,知书达理,处世谨慎。两人日常相处和谐美满。

随时间推移,袁世凯地位攀升,尤其在成为清廷高层后,心态扭曲。他变得自命风流,贪恋女色至惊人程度,这既是他道德滑坡的体现,也预示着他日后权力的放纵。

袁世凯正室于氏年华老去,夫妻恩爱不再。而他随着权势增长,愈发轻狂,对女色需求无尽。权力如春药,驱使他无视禁忌,在女色上放纵无度。

据传,他凭权势地位,将心仪美女纳入怀中。他精挑细选,出众者纳为妾室,无意者则花钱打发,毫不留情。

经淘汰旧纳新人,袁世凯逼隆裕太后时已妻妾众多。其中,正妻于氏谨慎聪慧,其余姬妾虽貌美,但身世背景及素养普遍低下。

如二姨太黄氏,乃豆腐坊黄家之女;四、五姨太柳三儿、红红,皆风尘女子;七姨太范氏,袁世凯奶妈之女;八、九姨太叶氏、贵儿,皆为婢女;十二姨太汪氏,船夫之女;十三姨太周氏,杭州名妓;十五姨太翠媛,六姨太洪氏之侄女。

袁世凯纳妾时显露出“饥不择食”之态,甚至欲娶清室后宫寡居多年的太后,这充分展现了他风流无度、缺乏节制的本性。

隆裕太后,名叶赫那拉氏·清芬,为都统桂祥长女及慈禧太后侄女。光绪十五年(1889年),慈禧太后以其权威,册立她为光绪帝皇后。

1908年,光绪与慈禧相继逝世。3岁幼童溥仪被立为帝,年号宣统。同时,隆裕被尊为皇太后,实施“垂帘听政”,载沣则被任命为监国摄政王。

隆裕20岁入宫,青春正茂。二十年后光绪驾崩,她成寡妇,独守空房。45岁时袁世凯欲纳其为妾。次年,她因长期忧郁病逝于太极殿,谥孝定隆裕皇后,与光绪合葬崇陵。

隆裕太后姿色平庸,性格柔顺懦弱。年轻时为皇后,未得光绪帝宠爱,亦不得慈禧太后欢心。与命妇王妃交往,亦缺威信,难以服众。

她曾为皇后、太后,抚养3岁宣统帝成人,与摄政王载沣共担清王朝重任。其参与朝政,维持皇室尊严,显政治智慧,但时局艰难,终难阻清朝衰落。

权威史料报道,隆裕太后待人接物老练,处理事务才干卓越。她博览群书,广阅各国历史典籍。在封闭滞后的满清社会,这对受传统熏陶直接进入权力核心的女性是壮举。

众多陪伴慈禧的妃嫔女官思想封闭,不知外界时事,更不了解西方。但隆裕皇后却开阔眼界。德龄郡主书中记,庆亲王四女曾问她:“英国也有国王?我以为太后是全球女皇。”

皇后答:“尔等何其无知,各国皆有最高统治者,如美国行共和政体。美对我友好,但访美者多为平民,恐其误以为我国皆此类。吾盼有满洲贵族往,以明我国真相。”

随后,她告诉我,她正研读各国历史书籍,且均为中文版。

隆裕皇后广读群书,了解西方历史与政治。她不盲目反对维新变法,政治天赋虽不及慈禧,但在开放视野上颇为进步。这使思想开放的袁世凯对她心生倾慕。

隆裕太后作为清后宫实权者,严守传统妇德,忠恕忍让。她谦恭礼让,忍辱负重,尽显传统妇女风范。这些品德,袁世凯妻妾普遍缺失。

深入探究,主要缘由或是袁世凯欲纳清室后宫寡居太后为妾,以助其实现称帝梦。他认为此举能为称帝野心增添合法性与正统性。

1915年12月,袁世凯不顾反对,改元洪宪,总统府变新华宫,自封“洪宪皇帝”。不久,他因重病去世,终年57岁。其称帝之梦破灭,恢复帝制的野心成历史耻辱。

0 阅读:31
我是居间呀

我是居间呀

我是居间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