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元朝以来,倭寇一直是威胁中原王朝生存的一个重大隐患,特别是在元朝末期与明朝,倭寇的盛行使得元明两朝不得不拿出极大的精力镇压、驱赶倭寇。

可取得的效果往往不太明显,令人疑惑的是,时间到了清朝之后,倭寇犹如人间蒸发一样,不再骚扰东南沿海地区。
清朝水师并不善海战,清朝如同元明一样也实行海禁,可为什么倭寇没有再出现?
原因,恐怕基于以下3点而来。
第一,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假倭、内倭才是倭寇盛行的根源。
何为假倭、内倭?这些“倭寇”主要指假扮日本人的汉人,他们大多来自明朝沿海地区。
本是渔民,为生活所迫,或是犯了刑法,迫不得已才下海为寇。
当然,有假倭就有真倭,真倭自然是指那些真正来自日本的倭寇。
明朝虽然实行过开海政策,但随着统治者思想的变化,禁海逐渐占据了国策主流。
封禁沿海所带来的后果就是渔民的生活变得窘迫,为了生存,沿海之人不得不冒险进行走私。
在走私的过程当中,他们结伴而行,逐渐形成了团体。特别是与外来的日本人勾结之后,这部分人扮演起了假倭,充当了日本人的先导与先锋。

在他们的引导之下,日本人往来海面自由,攻击明朝城镇猖獗,搜刮的财富也是与日俱增。
假倭与内倭的存在,不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危害上,要远远超过真倭。
明朝在发现这一点后,对假倭、内倭进行了打击,使得日本人哪怕是海外的海盗再来明土时,失去了引导,丧失了作战目标,也就无利可图,釜底抽薪般的断绝了倭寇存在的根基。
第二,清朝的闭关锁国之策比明朝还要严厉,使得倭寇彻底失去了目标。清朝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为数不多的满人要统治庞大的汉人群体,就必须使他们保持愚昧无知的状态。

开海,显然无异于这一状态的保持,为此,清朝极力推崇闭关锁国,甚至严厉程度远超明朝。
在禁海令的基础之上,清朝还发展出了迁界禁海的命令。
起初,迁界禁海只用在了收复台湾,为了孤悬台湾,清廷命令沿海周边的居民一律后退30~50里,使得沿海地区成为一片荒芜。
郑成功无法获得给养,如此一来,海盗以及倭寇也同样被限制。
眼见此种国策有利于统治,旋即,在全国范围内被大力推广。

再加上乾隆时期洋人开始出现在沿海周边清朝的担忧更大了。
满人不善于海上贸易,汉人是对外贸易的主体,清朝担心汉人一旦与洋人走到一起。对于维护清朝统治没有任何好处。
所以,清朝实行海禁的力度更严。
1759年,在乾隆理政时期,私人对外贸易被拒绝了,所有的对外出口只能通过广东十三行进行。
谁要是胆敢私自对外交易,那么,清朝所施加的惩罚比明朝要严厉的多。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无论是真倭,还是假倭,减少的更加快速。
第三,明朝时期,日本国内动荡;到了清朝时期,日本国内趋于平稳。真倭从哪里来,当然是从日本来的。
在元末明朝时期,日本处在了战国时代,动荡而又缺乏中央集权的日本,居民更加难以生存。
为了活命,日本人纷纷往外走,镰仓幕府对此也无法把控,只能任由日本人下海组成强盗,劫掠附近商船谋生。

除了日本民间的倭寇行动以外,战国时期的日本大名也会暗中组织力量劫掠财富,壮大自身。
所以,倭寇在明朝时期异常活跃。
明朝于1644年灭亡,而日本的战国时代也在16 15年结束,战国时代结束之后,丰臣秀吉以及德川家康相继建立起了统一的日本。
等到德川家三代将军家光继位时,他在全日本开始推行闭关锁国,原因同清朝的大体一致,都是害怕下层国人与外来势力勾结威胁统治。
1641年,在德川家光的主持之下,日本正式踏入了闭关锁国的状态。

彼时正值明末清初,锁国之后的日本船只不得下海,日本人不得离境,所以真倭少了来源,也就少了危害。
再加上同时期的清朝也实行了闭关锁国,两个国家同时进入了原始状态,倭寇也就慢慢的消失了。
正是基于上述三点原因,明朝盛行的倭寇在清朝不见了,但这并不意味着胜利,反而从侧面印证了清朝的落后。

雪儿
因为明朝己经将倭寇消灭了
王冬青
因为积极备战甲午海战
捉刀怪
清朝严令内迁100里,片板不得下海。[得瑟]为啥?冷知识,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老酋的物资就是走的海路,明朝对陆地关卡严防死守,所以文官集团的幕后者就走海上,一是走私火器给日本,二是从朝鲜半岛给辽东的女真加大贸易往来,女真部落开始壮大互相吞并,就是从隆庆开海那时候开始的,到万历年中后期,已经尾大不掉了。天启帝后来特意放了个毛文龙在皮岛,也被人拔掉了。
北斗星虹
及时雨,宋江宋公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