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生活多么艰难,逢年过节时,家家户户都会采购各种年货,并张罗一桌味美可口的菜肴。当长辈张贴完对联,孩子们点燃了鞭炮,一家人便围坐在一起,开心快乐地感受着节日的喜庆氛围,又满怀期待地憧憬着美好日子。
旧年的光景慢慢变得斑驳和模糊,新年的钟声则很快就要敲响,当电视机里传来清晰的倒计时声音,窗外的礼花已经绚烂夺目,瓦片上的残雪也开始悄悄消融,似乎还有一滴春水正落在迎春花的蓓蕾之中。下面一起读诗,两首写于春节的唐诗,第一首感人肺腑,第二首饱含深意。
元日示宗武
唐代 杜甫
汝啼吾手战,吾笑汝身长。
处处逢正月,迢迢滞远方。
飘零还柏酒,衰病只藜床。
训喻青衿子,名惭白首郎。
赋诗犹落笔,献寿更称觞。
不见江东弟,高歌泪数行。
杜甫是深受后世读者崇敬的伟大诗人,他年轻时壮游各地、结交广泛,中年时仕途受阻、心力交瘁,晚年漂泊他乡、穷困潦倒。
诗圣曾在病中给儿子宗武写过一首诗,表达出一种极其深沉的家国情怀,读之令人感怀不尽。
前四联悲喜交加,儿子悲戚父亲的手颤,父亲高兴孩子个头变高;诗人欣喜时逢新年、家人团圆,又悲切地叹息滞留远方、归乡无计。
同时杜甫一边开心可以品尝美味的柏酒,一边还感慨自己经常卧病在床。孺子可教,诗人感到无比开心;自己远离朝堂,乃是一介草民,心中又觉得愧对祖辈。
前八句对仗工整,充满真情,作者通过孩子与自己的对照,以及时空跨度的描绘,浓缩了一生的坎坷经历,精炼出无数话语,让人仿佛与诗圣一起,感受到大唐王朝的盛衰变化。
最后两句更传达出诗人晚年对亲情、生命和梦想的复杂体悟,诗人即兴赋诗,孩子们敬酒祝福,一家人欢欢喜喜地过了一个温馨而又难忘的春节,诗人一定感到印象深刻。
可是诗人依然难以忘怀,自己的弟弟还不知流落何方,还有无数背井离乡的百姓们,更是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艰难日子。诗人想到这些,不禁老泪纵横,情难自已。
杜甫元日感慨,写下了一首排律,一气呵成,又显得语重心长。诗人感怀漂泊的日子,又勉励儿子努力上进,同时还透露出诗圣对烽火不断的忧虑。全文意象丰富,极富底蕴,更彰显出诗圣的博大襟怀。
田家元日
唐代 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孟浩然是盛唐著名的田园诗人,他早年隐居于襄阳的鹿门山,中年时曾经离开故乡,寻求晋升之路,后来由于仕途受阻,从此便一直安居故园。这首诗描写田家的春节场面,反映了诗人对乡亲们的关怀,字里行间也溢满喜悦之情。
冬至之后,北斗星的斗柄就开始逐渐地向东转向,并在春节期间指向东边,标志着新年的开始。诗人介绍完时节的更替,然后又感慨自己虽然已过不惑之年,却怀才不遇、无缘仕途。
“无禄尚忧农”,这一句既反映出诗人隐居林泉的现实状况,又明确地表达出孟浩然对农家和农耕的关心。在封建社会中,农业是一国之本,农业得到大力发展,乡亲们才能安稳幸福地生活。诗人之所以关心农家,正是由于他懂得,农业乃是大唐王国长治久安的根本。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颈描绘了一幅田园躬耕的生动画面。孟浩然没有因为自己读过书而显得清高,反而与农夫们一起共耕桑野,还时常悠然地荷锄随童,展现出一位田园诗人的朴实精神。作者在此采用白描手法,颇显一份真趣。
结尾表达出诗人对丰收的渴望之意,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孟浩然经常深入田家,不仅与他们拉家常,和乡邻们一起劳作,而且非常了解田家的内心需求。那些朴实憨厚的乡亲们不求富贵荣华,只愿一家人可以安居乐业,所以诗人除了祝愿他们耕者有其田,也会发自内心地祈祷风调雨顺。
全文朴实无华,又独具匠心,最后两句更是饱含深意。诗人一方面表达出年华已逝、未能入仕的淡淡悲伤,另一方面则抒发了心系农事、祈愿丰收的旷达情怀,令人钦佩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