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大内陆国哈萨克斯坦地缘环境怎么样

鸿鹄之志从国始 2024-01-16 21:41:14

人没法选择自己的父母和出身,国家同样有自己无法选择的东西。比如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就是天然注定的。没哪个国家能选择本国所处的地理环境,但地理环境其实并没绝对的好坏之分。任何国家的地理环境都是优势与劣势共存。关键还是在于如何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扬长避短。领土面积约为272.49万平方公里的哈萨克斯坦是世界第一大内陆国,也是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印度、阿根廷的世界第九领土大国。

位于亚洲中部的哈萨克斯坦北与俄罗斯为邻,南与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接壤,西边隔着里海与俄罗斯、阿塞拜疆等国相望,东部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着长达1700公里的边境线。哈萨克所在的中亚地区远离所有的海洋,因此在国际贸易格局中处于相对孤立的状态。当地气候干燥、地广人稀的自然环境也不利于经济发展。独特的地缘区位使哈萨克人生活的土地自古以来就是各方地缘势力博弈的场所。

公元前五百多年这里是波斯帝国和马萨格泰人博弈之地,后来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也来到此处。在公元前后这里是汉朝和匈奴博弈之地;公元8世纪这里是大唐帝国和阿拉伯帝国博弈之地;12世纪这里是西辽和塞尔柱帝国博弈之地;13世纪蒙古和花剌子模再次在如今哈萨克斯坦的土地上展开博弈;17世纪这里是清王朝、准噶尔汗国、沙皇俄国三方博弈之地。19世纪中叶哈萨克被沙俄吞并。

19世纪中叶哈萨克斯坦被沙皇俄国吞并。苏联时代哈萨克成为了一个加盟共和国。1991年12月16日以后哈萨克成为一个独立国家。苏联解体让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看到了向中亚渗透扩张的天赐良机。2001年阿富汗战争爆发后美国趁机在中亚地区建立起一系列军事基地。哈萨克又成为了美俄博弈之地,但哈萨克的命运却与同样卷入美俄博弈的乌克兰形成了鲜明对比。前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独立后都不同程度存在如何处理与本国俄罗斯族的关系问题。

事实上苏联解体时哈萨克斯坦已不是哈萨克族占人口绝对多数了。1926年苏联的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哈萨克境内的哈萨克人有362万(占总人口的58.5%)、俄罗斯人仅有127万(占20%)。1939年当地哈萨克人的数量减少到200多万,而俄罗斯人的数量开始反超哈萨克人。到了1970年哈萨克境内的俄罗斯人数量增加到了550万(占全国人口的42.8%)。这时当地的哈萨克族人口也增加到了416万,但这只占全国总人口的不到33%。

哈萨克斯坦如果不能妥善处理民族关系就可能爆发像乌克兰一样的国内民族冲突。哈萨克斯坦独立后将哈萨克语作为本国的官方语言:哈萨克政府的一切正式公文使用哈萨克语。与此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俄语同哈语并用:总统纳扎尔巴耶夫每次演讲都是先说哈语然后用俄语再说一遍。在哈萨克街头哈、俄双语的标识牌和广告随处可见,哈萨克的各大电视频道也广泛使用双语。

通过确立哈萨克语的官方语言地位实现哈萨克语的主体地位,通过俄语与哈语并用安抚国内俄罗斯族的民族情绪。自哈萨克独立以来哈萨克始终致力于同时强化哈萨克族的主体地位和保护少数民族利益。1992年哈萨克斯坦出台了《移民法》。哈萨克斯坦借鉴以色列吸引全世界犹太人入籍的办法将哈萨克斯坦宣传为全世界哈萨克族人的故乡,号召以前流亡国外的哈萨克族人回归祖国。

在经过多年的努力后哈萨克斯在提高哈萨克族在国家中的占比方面取得重大成绩。到21世纪初已有20多万哈萨克族人回归哈萨克斯坦。到2013年哈国哈萨克族人口占全国的比例已达到64.6%,而俄罗斯族人口下降到22.3%。在强化哈萨克族的主体地位的同时哈萨克斯坦政府同样重视对少数民族利益的保护,因此哈萨克斯坦的俄罗斯族并不像乌克兰的俄罗斯族那样与政府离心离德。

民族政策对哈萨克斯坦这个多民族国家而言有时也能对外交政策产生作用。哈萨克斯坦虽强化哈萨克族的主体地位,但哈萨克斯坦从不排斥俄罗斯人。哈萨克斯坦通过本国的俄罗斯族大力发展与俄罗斯的睦邻友好关系。长期以来哈萨克一直采用灵活的多元外交手段。哈萨克没像乌克兰一样在俄罗斯和西方势力之间选边站队,而是采用多支点的多元外交抵销俄罗斯的影响。

哈萨克地处各方势力博弈中心从另一方面来看也意味着利于发展多元外交:哈萨克向东可以发展与中国的关系,向北与俄罗斯保持睦邻友好关系,向南与中亚各国来往,向西通过里海与欧洲发生联系。哈萨克的外交政策就是在保持与中、俄两个大国的睦邻友好关系的基础上争取在国际上广交朋友避免介入大国地缘之争。哈萨克与俄罗斯、中国、日本、韩国以及独联体国家、欧美国家均保持着平衡外交。

在这一过程中哈萨克极其重视自己的国家主权独立性。在欧亚经济联盟问题上哈萨克旗帜鲜明地反对将该组织政治化的建议,强烈要求将一体化保持在经济领域。除因历史问题遗留在哈萨克境内的少部分俄军之外哈萨克境内没其他外国军事基地。自从哈萨克独立以来就始终强调自己的独立性,致力于培养国民的民族自信。在沙俄时代和苏联时代因为历史原因导致哈萨克的民族历史记忆长期受到压制。

独立后的哈萨克积极致力于通过对民族历史记忆的唤醒塑造民族自信。如今哈萨克斯坦各个大学都辟有专门的展厅向新生和外宾介绍哈萨克民族的历史文化传承。要使国民树立民族自信显然不能仅靠对祖先辉煌历史的宣传,与此同时还必须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提升本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话语权。普京曾在访问哈萨克时盛赞当时的哈萨克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在从不曾有过国家的土地上建立起了一个国家。

一向重视同俄罗斯的睦邻友好关系的纳扎尔巴耶夫的回答是“哈萨克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我该送您一本历史教科书”。哈萨克独立之初的人均GDP不足4000美元,经济总量在独联体国家中居于俄罗斯和乌克兰之后。哈萨克独立后开始推行市场经济和私有化。作为受游牧文化、汉文化、伊斯兰文化、斯拉夫文化多元影响的哈萨克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一切从本国实际情况出发的务实精神,没像俄罗斯那样头脑一热就立即上马休克疗法。

哈萨克因此得以避免经济的大起大落。如今哈萨克斯坦全国可耕地面积超过2000万公顷。哈萨克每年农作物播种面积约1600~1800万公顷,粮食产量1800万吨左右。自2010年以来哈萨克的粮食产量居世界第12位或第13位,粮食出口量居世界第5位或第6位。哈萨克的棉花产量占世界第四位,出口占第二位,哈萨克通过棉花出口创造的外汇收入占哈萨克出口创汇总数的34%。丰富的矿藏资源也为哈萨克的工业生产和对外贸易提供了有利的先天条件。

国内政治的稳定、民族关系的和睦、平衡的外交格局为哈萨克经济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势必将加强中国和中西亚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而哈萨克斯坦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缘区位和较大的国家规模体量注定将扮演中亚地区举足轻重的角色。由中国经哈萨克斯坦通往中西亚国家的铁路分为南北两线,而哈萨克斯坦的原首都阿拉木图和现首都阿斯塔纳恰恰正是南北两线的关键站点。

1 阅读:153

鸿鹄之志从国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