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荆请罪人人皆知,却不知长平之战后,蔺相如和廉颇1死1逃!

良向小橘子 2024-11-29 05:59:22

世人皆知“负荆请罪”的典故,感叹于蔺相如的宽容大度与廉颇的知错能改,然而长平之战后,这两位赵国重臣的命运,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一个郁郁而终,一个远走他乡,令人唏嘘不已。

负荆请罪:将相和的佳话

赵惠文王十六年(前283年),廉颇参与五国联军伐齐,击破齐军,取阳晋,拜为上卿。然而当蔺相如因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的功绩被封为上卿,位次在廉颇之上时,廉颇心生不满,认为蔺相如仅凭口舌之功便位居自己之上,实在不公。他扬言:“我见到蔺相如,一定要狠狠教训他!”

蔺相如得知后,为避免将相不和,影响国家大局,便处处避让廉颇。他的手下不解,问道:“您为何要怕他?”蔺相如回答说:“将相不和成何样,二虎相争必有伤。我并不是怕廉颇将军,只是如果我们二人不和,秦国必然会乘虚而入。”这话传到廉颇耳中,他深感羞愧,意识到自己的狭隘与短视。

于是廉颇便上演了“负荆请罪”的一幕,背着荆条,光着上身,来到蔺相如府上请罪。蔺相如宽容地接纳了廉颇,两人从此摒弃前嫌,成为生死之交,共同为赵国的繁荣稳定贡献力量。

蔺相如的陨落与廉颇的流亡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赵惠文王的去世,赵国的国运开始走下坡路。公元前260年,秦国大军和赵国大军在长平遭遇,爆发了战国历史上著名的长平之战。长平之战中,秦赵两国倾尽国力对峙,战场仿若吞噬生命的巨兽,局势波谲云诡。蔺相如彼时已然病重,身躯被疾病侵蚀,往昔朝堂上侃侃而谈、谋划国策的精气神渐被消磨,但那颗忧国之心却如火燃烧从未熄灭。

病榻之上他听闻前线战事胶着,心急如焚,多次强撑病体,向赵王进谏战略,力主坚守防御、联合他国以抗秦,可病魔缠身终使他无法如往昔那般亲赴一线,施展纵横捭阖之才。

赵国朝堂之上,因战事紧张、各方利益纠葛,他的声音在纷扰中有时也难以一锤定音,看着赵国一步步陷入战争泥沼,蔺相如满心无奈与悲愤,病情愈发沉重,终在长平之战局势恶化之际,带着壮志未酬的遗憾,溘然长逝。

长平战败后,赵国朝堂陷入混乱与追责的风暴,虽廉颇无过,却也被朝堂暗流波及。而彼时,赵国周边强敌环伺,燕国趁赵国新败、国力空虚,妄图落井下石,兴兵来犯。廉颇不计前嫌,再度披挂上阵,以疲弱之兵残损之师,在鄗城之战中大败燕军斩首栗腹,追击五百余里,进围燕国都城蓟,迫使燕国割地求和,此一战尽显廉颇老当益壮、军事奇才,似为赵国挽回些许颜面与生机。

但命运的捉弄并未停止,赵国朝堂内部权力争斗、亲佞疏贤之风日盛,新王继位后,宠臣郭开当道,此人贪财好利心胸狭隘,与廉颇有隙,便在赵王耳边屡进谗言,污蔑廉颇 “居功自傲,有谋反之意”。赵王不察,信以为真,派使者前去试探廉颇是否还堪用。

廉颇满心期待能再掌军权、报效国家,特意在使者面前 “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可使者受郭开贿赂,回禀赵王时歪曲事实,言廉颇 “虽饭量尚好,但坐片刻便如厕三次”,暗示其年老体衰、不堪大用。

廉颇望穿秋水,等来的却是失望与绝望,深知赵国再无自己容身之地,无奈之下,只得背井离乡,逃亡魏国。

在魏国,廉颇虽寄人篱下,却依旧心系赵国,盼望着有朝一日能重回故土,再为赵国驰骋沙场。魏国国君忌惮廉颇威名,亦不敢全然信任重用他,廉颇只能在岁月蹉跎中,于异乡虚度光阴,往昔豪情壮志在日复一日的等待与落寞中,最终被消磨殆尽。

而赵国在失去蔺相如、廉颇这两根 “擎天柱” 后,国势江河日下,虽有后起之将苦苦支撑,却再也难复往昔辉煌,在秦统一六国的滚滚浪潮中摇摇欲坠,终是走向覆灭。

而蔺相如,虽然未能亲眼看到赵国的复兴,但他的传奇故事却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他凭借自己的智慧,为赵国争取了许多荣誉。他的“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的故事,也成为了后世文学艺术创作的重要题材。他的宽容大度、忍辱负重、为国为民的精神,也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楷模。

结语

世人皆知“负荆请罪”的典故,感叹于蔺相如的宽容大度与廉颇的知错能改。然而长平之战后,这两位赵国重臣的命运,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蔺相如最终因忧国忧民而郁郁而终,廉颇则因君疑将悍而流亡他乡。

他们的故事不仅是一段历史的见证,更是一曲人性的悲歌。大家如果还有别的看法,欢迎在评论区进行留言和讨论,同时也欢迎收藏和转发。(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0 阅读:0

良向小橘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