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策成曾暗中帮毛泽东脱险,建国后他进京谋职,毛主席怎么安排的

花开半夏千古 2024-08-01 00:28:44

中国是一个宗族观念极重的国度,所以我们有“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说法。而关于这一点,即便是毛主席本人也是难以避免。

在新中国成立后,一众乡党亲朋纷纷致信他求一份工作,而这里众人的“依仗”无非就是宗亲关系而已。

但是众所周知,毛主席是向来坚持原则、大公无私的,因此这些请求也基本上都被他“驳回”。不过也不是没有例外,刘策成便是一个。

1950年,又一封来自湖南老家的信被警卫员送到了毛主席的案头。

警卫员也不由得嘟囔着“一定又是安排找工作的……”毛主席对此也是不置可否。但是就在他看见信笺上的署名后却是喜上眉梢,迫不及待的拆开信封读了起来。

而在读完信件后,他随即对着警卫员吩咐道让他通知一下湖南省省长程潜,让他帮忙安排一下工作事宜。

而写这封信的正是刘策成。

警卫员自然是不解的,“您不是烦人走后门吗?”毛主席笑道:“他是我的老师,救命恩人,更重要的是他是一位人才,这份工作他做最合适的!”

刘策成与毛主席之间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毛主席为什么对刘策成先生有这么高的评价?

事情还要从风云变幻的民国时代说起。

1883年,刘策成出生于湖南新邵的一户书香之家。彼时的中国,内忧外患,社会动荡,百姓民不聊生,这也令刘策成惴惴不安。

如何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

毫无疑问学习西方,而在日本留学期间他也结识了孙中山、黄兴,并加入了同盟会。

回国后,刘策成在邵阳中学担任了校长。

适逢袁世凯妄图复辟帝制,得知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后,刘策成十分愤怒。

与几位好友密谋准备武力反抗,奈何事泄,他锒铛入狱。反叛之罪,罪莫大焉,他也因此被判处死刑,好在得到了蔡锷的相救,才得以脱险。

出狱后,名声大噪的刘策成成为了湖南第一师范的历史教师。而也正是在此时,他与毛泽东、蔡和森等人相识。

对于这位胸有丘壑的老师,年轻的毛泽东崇拜至极,也总是与他请教问题,畅谈历史。师徒之间也由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1920年,刘策成弃教从政,并先后在浏阳、衡山等地担任县长,素有贤名,更是被赠以“青天”名称。

由于刘策成在社会上很有名望,更兼他的儿子娶了湖南军阀赵恒惕的侄女,所以后来湖南省省长赵恒惕提拔他担任了湖南省警察厅长。

但这个警察厅长却只是虚权,毕竟赵恒惕要得只是刘策成的名气而已。

由于不给他实权,大多数时候他只能办一些不重要的案件,或者保护文物古迹。

而波谲云诡的民国显然是不会平静的。1923年发表了《省宪经与赵恒惕》一文,文章公开讽刺了湖南省长。这让赵恒惕十分不满,随即下令缉捕毛泽东。

显然一旦被捕,毛泽东必然会九死一生。不过好在消息为刘策成所知,他提前找到了毛泽东,并告知危险让他离开长沙。

就这样,年轻人的毛泽东离开长沙,去往了人生的下一站广州。

事后毛主席每次想起这件事,都很感恩这位老师。而在赵恒惕倒台后,刘策成离开了官场重新拿起了教鞭。

而对于爱徒,刘策成也是十分的惦念。

1939年,周恩来抵达南岳衡山进行视察,刘策成同周恩来在山上见了面,得知毛主席的近况后,他十分高兴,也认同毛主席提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周恩来也传达了毛主席对他的问候,再次感谢当年的恩情。他摆手笑了笑,说:“举手之劳,不足挂齿!”

远离仕途后的他,还一直致力于研究学问,写了《庄子集解内篇补正》等著作。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他看到大家都在积极投身生产,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长期赋闲在家的他也终于坐不住了。于是有了后来的这封“求职信”。

信中67岁的他,希望能获得一个文史工作岗位,继续发光发热。而一项坚守原则的毛主席看了后,当即要求湖南省省长程潜尽快安排。

不过一开始程潜给他安排的却不是文史研究岗位,而是政府参事。

这个工作虽然待遇很不错,但要经常开会和作报告,刘策成年事已高,已经无心处理复杂的人事问题,更不是“对口专业”。

于是之后,刘策成再次写信给毛主席,希望换个文史研究工作,并亲自前往北京去找毛主席。

听说恩师不远千里来到北京,毛主席立刻派人安排好他的饮食起居,听了恩师的诉求后,毛主席派人联系了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史研究馆,安排他担任馆员,既能研究历史,也能读到大量古代典籍。

刘策成对这个安排十分满意,他家人也跟着搬到了北京,在这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古城里定了居,安享晚年生活。直到1975年,92岁的刘策成老人去世。

0 阅读:0

花开半夏千古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