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巴以冲突发展至今,无论是以色列还是巴勒斯坦都受到了很大的损伤,随着冲突的不断升级,美国黎巴嫩真主党伊拉克“真主派”叙利亚等地区的参与也使得局势更加变幻莫测,在这场冲突中,似乎并没有一个真正的“受益者”。
在各国僵持不下,中东局势不断恶化的当下,一个人们意料之外的国家却出现在了大众的视野中,那就是印度。
表面上看,印度似乎与巴以冲突扯不上什么关系,而且前段时间加印冲突的加剧也使得印度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关系有所恶化,那么印度在本次巴以冲突中究竟受到了怎样的影响呢?国际关系又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
海法港项目搁浅,印度损失惨重。
在巴以冲突加剧之前,野心勃勃的印度对中东地区也一直是“虎视眈眈”,以色列也就成了他们眼中的一个好门户。印度拿下的这个港口曾经被一个中国企业所承包,但是后来在美西方国家的集体作用下,这个港口兜兜转转来到了印度的手中。
考虑到地理位置的问题,印度对这个海法港可谓是充满着雄心壮志,甚至还想要借此为自己的国家打开一条连接中东与欧洲的印度版“丝绸之路”。
早在这个项目动工初期,为表诚意印度的相关企业便已经交付了全款,据印媒9月份的报道,这个项目的投资已经多达6000亿美元。
难道印度在大手一挥的时候没有考虑过国际局势么?答案当然是考虑过,又或者说正是因为印度对中东局势的估量与预测,他们才会这么勇敢地进行投资。
前段时间,中东各国的关系都逐渐趋于缓和,哪怕是一直看不对眼的沙特与伊朗都坐下来好好地进行了和谈。
以色列这个“中东小霸王”自然也不会放过这个机会,选择与沙特想办法和解。两国的关系也确实较之前有了不小的进展。
或许是应了“福无双至,祸不单行”的古话,10月7日哈马斯武装对以色列进行了袭击之后,沙特与其的关系便急转直下,原本计划好的和解也再次遥遥无期。
原本与以色列就不对付的伊朗也是一直跃跃欲试,想要在这场冲突中插上一脚。这些无疑都对印度在以色列港口的投资造成了致命性的打击。
中东局势的陡然变化可谓是打了印度这个“局外人”一个措手不及,虽然港口的投资不一定会使得印度相关企业破产,但是所造成的损失可是实打实的。
若巴以冲突持续性升级,这港口的建设与开发也不知道要拖到什么时候,印度想要打通欧洲与中东的想法也就暂时化作泡影了。
扬言退出金砖国家,印度野心勃勃。
国际社会面临着经济下行的趋势,但印度的经济发展势头却一直不错,这也使得印度拥有了强大的自信与更大的野心。
在中国“一带一路”建设蓬勃发展的情况下,作为南亚“老大哥”的印度不仅没有加入这一组织,还选择与美国等西方国家联手,想要打造“印度-中东-欧洲经济走廊”,以及建设自己的“一带一路”。
美印之间一开始打的小算盘十分精明,中国协调中东局势,帮助沙特与伊朗和解之后,他们直接来借个“东风”,在G20峰会上提出新经济走廊的建设以对抗中国。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印度与美国的如意算盘终究是被巴以冲突粉碎了。除了对“一带一路”的不满,印度还多次扬言要退出金砖国。
金砖国家是中国印度巴西南非等国家构成的一个经济互助合作组织,在这些年的发展中没少为各国发挥作用。
也许是觉得背靠美国的大树好乘凉,也许是觉得印度本国不再需要这些国家的协助,印度已经表露出好几次终止金砖国家合作的意图。
虽然目前印度还没有就此进行什么实质性的举措,但就其发言来说,不难看出印度对自己国家经济实力的自信与野心。
中印关系趋于冷淡,印度视中国为竞争对手。
尽管我国多次在世界范围内发表声明,宣扬自己结伴不结盟,共创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立场,也多次扛起了世界大国的责任,但有些国家却始终将中国视作“危险的对手”,这其中便包括印度。
中印两国不仅是接壤的邻国,还同属于多人口的文明古国,这也使得两国在国际交流上的很多时候会出现摩擦。
有中国出席的场合,印度基本都不会主动参与。自上一任的驻印度大使回国后,中国也已经有将近半年没有再派遣新的大使前往印度。
在企业上,印度也一直在对中国伺机打压。现印度总理莫迪又是一个比较“亲美”的政治领袖,在印度发展期间,莫迪也多次邀请美国在印设置跨国工厂。
结语
无论印度对中国的态度如何,都不会影响到中方的正常发展。就像本次“一带一路”峰会,没有印度的参与,我们照样取得了十分优秀的成果。我们期待的是合作共赢的伙伴,而不是心怀鬼胎的“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