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马文瑞病重,在病床上他写下生平最后一句话:我想延安

历史伟人录 2024-01-31 09:47:27
前言

若干年后,陕西人民还会记得一个熠熠生辉的名字——马文瑞。

陇东分区2个多月运盐900多万斤

马文瑞出生在黄土高原的米脂县,他家世代为农,母亲温柔勤劳,父亲也识文断字,可惜,他三四岁时,母亲不幸病逝。担心孙子小小年纪承受不住这么沉重的打击,他的祖母将他带在身边精心照料。

几十年后,再回忆起童年,马文瑞说:“我在很小的时候虽失去了母亲,但并没有失去‘母爱’,我的‘母爱’来自老祖母无微不至的关照和抚育。”而祖母的一言一行都在润物细无声的影响着马文瑞。

14岁那年,受到马克思主义先进思想的影响,马文瑞积极走向了革命道路。

对于陕甘宁边区来说,他们最大的出产就是盐,可以说,这是除了粮食之外,陕甘宁边区政府最大的收入来源,所以它占据了非常重要的经济地位。

1941年后,国民党加强了经济封锁,边区人民的生活愈发的困难,为了打破他们的经济封锁,各级党组织发出号召:每个党员都要去运盐!每个党员都要上前线!

马文瑞接到上级的命令后,缜密的思考,想要完成运盐的任务,最先需要解决的就是交通问题,需要先将道路修通。然后马文瑞他们干了一个半月,终于将产盐地以及关中、山西的主要道路连接了起来。出发之前,马文瑞进行了动员大会:“盐是我们先人传下的宝,到了今天它就是武器,就是我们战胜国民党封锁的武器,也是我们可生产自救的粮食和布匹......把盐运出去,把布匹、棉花、纸张、药品等日用品搬回边区来。”

动员大会结束之后,就是风风火火的运盐工作,全分区身上肩负着运盐6万驮的重任。此时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要拼尽全力完成运盐任务。

为了按时完成工作,各县的县委书记和县长都行动了起来,担任运输大队长一职,全身心的投入到运盐工作之中。

马文瑞自然也在其中,在这一过程中,他见证了让他终身难忘的一幕:

一次,他正在西华池同合水县的领导一块商讨运盐的事情,就听到外面传来:“华池县运盐大队就要到了。”

马文瑞暂停谈话,出门迎接他们,他们脸上的疲惫肉眼可见,可当他们走近,脸上都带着笑意。马文瑞和这些辛苦了一路的工作人员一一握手,却始终没有看到华池县长李培福,他去哪里了呢?莫非没来?可这也不对啊,李培福不是这样不负责任的人。

思及此,马文瑞问了出来,“李培福在哪里?”话落,立刻有人回应,看着面前饱经风霜的面孔,马文瑞一时之间都不敢认对方,此时的李培福混迹在运盐部队中,已经和这些队员们别无二致,马文瑞也为他们而自豪。

这一年,陇东分区的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努力了2个多月,运了900多万斤盐,圆满完成上级交代的任务。

李先念:当劳动部长要少活十年

马文瑞担任工作时间最长的是从1954年9月到1966年12月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部部长。他接过这一重任时已经42岁。

在担任劳动部部长之前,马文瑞并没有专门从事过关于劳动管理方面的工作,所以,他完全是一个门外汉,没有半点经验,既然没有经验,那就虚心学习,一步步积攒。他心里清楚的知道他须得暂时放下过去熟悉的东西,至于自己不熟悉的业务,必须用最快的速度熟悉并熟练的掌握它。

马文瑞没有因为自己的职务而觉得高高在上,相反,他虚心向同志们学习听取大家对于劳动工作的反映和需求,从老员工那里汲取经验,即便下班,他都在车上看报表,对征上来的各种意见分析和比对,很快,他就掌握了劳动系统的基本情况。

随后,马文瑞的眉头有些皱了起来,原因无他,林林总总的问题实在是太多了,他面临着大量繁重而又艰巨的工作。

为了肩负起繁重的劳动工作任务,在周总理的直接领导之下,马文瑞夜以继日争分夺秒的工作,组织准备全国全面的工资改革。

1956年6月,工资改革方案实施之后,毛主席他们带头进行工资标准的下调,领导干部的职务工资标准压低了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毛主席最先动作,主动将每个月的工资由原来的644元降为404.48元,部长最高工资也从原来的每个月460元降为372元。两年后,毛主席又提出废除工资制,6亿人民实行供给制。李先念将毛主席的这一决定告诉马文瑞,马文瑞一个脑袋两个大,这才两年的时间啊,他反复思考了几天,还是觉得有点不大合适,于是跑去找陈云汇报。

陈云打断了他的发言,并建议他先搞一个试点,事实证明,绝大多数的人都不赞成恢复供给制。所以,在1958年11月,八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按劳分配的工资部分,在长时期内,必须占有重要地位,在一段时间内,并将占有主要地位。”

除了工资的问题,还有很多问题暴露了出来:劳动部的工作关系、就业方面、保险福利方面、在职技术培训方面、劳动保护方面等,这些问题的出现证明他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走。

可是,这些暴露出来的问题几乎没有任何的经验可以借鉴,从古至今,这些都没有经验可以参考。像“劳动保护”这样的词汇对于中国人民来说完全是一个新鲜的词汇。

在实际工作之中,马文瑞深切的感觉到,自己还是适合在下面工作,以前自己虽然只是一名地方党政领导人,但是工作的主动权却很大,可现在成为国务院一个部门的负责人,却没有办法像以前那样随心所欲了。

很多事情都要经过反复的调查研究,随后得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可是,他却没有决定权,只能报上去请示,他心里越着急批复的越慢,更重要的是,同级相关部门的同志又不知真相的一个劲的催,马文瑞只觉得自己有力没处使。

李先念在分管劳动部工作期间,对于马文瑞的痛苦深有体会,他曾当面对马文瑞说:“当劳动部长要少活10年!”

即便如此,马文瑞都没有撂挑子不敢,而是抓紧每一分每一秒,只觉得一天24个小时不够用,他的行程很满,后来干脆直接在办公室里面支了一张临时便床,加班实在是太晚了,他就不回家了,直接在办公室里面休息,休息一段时间后再爬起来继续工作,充分利用每一分每一秒。

陕人治陕

1979年1月马文瑞抵达西安,就任陕西省委第一书记。在出发之前,胡耀邦还找到他:“陕人治陕,你对陕西历史问题的看法始终比较客观、公正。对干部也熟悉,只有你去最合适。把大家团结起来,把工作搞上去。”这一年,马文瑞66岁。

马文瑞走马上任后去的第一个地方就是延安,随后又深入陕北、陕南调查研究,并调整了领导班子。

如果我们现在去西安玩,那么西安古城墙肯定是必打卡的地方,但是,你知道吗?我们差点就见不到这一古建筑了。

当时很多人都强烈要求拆除西安破旧城墙,听到这些声音后,马文瑞并没有立刻做出决定,而是广泛的听取并征求了专家学者的意见,最后,在层层压力之下,他坚决要保护和维修城墙和城墙公园,正是因为马文瑞的坚持,我们才能见到这样建筑,而它也将长长久久的传承下去。

除此之外,马文瑞还对陕西的农业进行了调整。建国30年以来,虽然陕西的农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农业和工业的比例仍旧严重失调,农业的发展已经无法满足人民生活改善的需要。

1978年,陕西粮食平均亩产、人均占有量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为了迅速恢复和发展农业,马文瑞要求各级领导认真贯彻中央的两个农业文件,实行了一系列让农民农业休养生息的措施,再加上农药化肥生产的投入、产出等,陕西的农业很快就恢复了生机。

次年,陕西的农业就出现显著的改变,全省农业可谓是大丰收,农业总产值达到了38.4亿元,比去年增长8.2%,粮食总产达到了170亿斤左右。与此同时,马文瑞也注意到,在发展经济作物的同时,也不能忽略林牧副渔各业的发展,所以,在发展农业粮食生产的同时,还大力发展多种经营。

除了农业,马文瑞在工业方面也进行了极大程度的调整,彻底解决了这里长期存在的“骨头多肉少”的难题。工业经济也得到了稳定的发展。

对于马文瑞来说,他是陕西人民的儿子,这片土地养育了他,所以,他也为陕西人民服务为己任。

马文瑞言传身教

在发展自己事业的同时,马文瑞也没有忘记对孩子们的教育。

他的儿子马晓文刚出生时,家里并不富裕,所以马晓文是靠着吃羊奶长大的,而马晓文出生的时候羊奶已经不够吃了,无奈之下,马文瑞他们只能将女儿交给老乡抚养。

妹妹5岁那年,得知了自己哥哥的存在,可她对马晓文没有一丁点的印象,在她的眼里自己家里已经有哥哥了,面前的男生不过是不速之客。马晓文心里有些难过,但是他还有一些庆幸,庆幸妹妹活了下来。

对于孩子们的教育,马文瑞一直比较严肃,他办公桌上的东西孩子们不能随便乱动,吃饭的时候不能将饭菜掉到桌子上面,因为粮食来之不易,就连家中的衣服,都是一个又一个的传下去,改一改可以继续穿。

马文瑞不喜欢对孩子们说教,他采用的方式是言传身教。

他不会直愣愣的告诉孩子们你们应该怎么做,而是以身作则,比方说,马晓文多年之后发现,自己父亲的一件军装穿了12年,这一发现让马晓文心神激荡。

虽然马文瑞身居高位,但是,他经常教育自己的孩子,不要和别人家比官职大小。马晓文上学时就遵循父亲所言,过着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自食其力,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眼看着儿子就要高中毕业了,马文瑞对儿子未来道路非常的重视,所以专门抽了时间和儿子谈了谈,在他看来,如果可以的话,他希望儿子能够报考科学类的院校,毕业之后也可以运用所学知识报效祖国。对于父亲的想法,马晓文再了解不过,父亲不希望自己去搞政治的,因为他们老一辈搞政治的太多了,轮到他们这一辈,所要做的就是学习一些真本事去建设祖国。

马晓文如父亲所愿,考进了北京航空学院飞行设计系,之后,他成为了一名民航业务商务员。

马文瑞离休却不退志

1993年3月,马文瑞八十,他的身体依旧很硬朗,但是,按照规定,他应该退下来了,而他本人也做好了要离休的思想准备。3月8日,马文瑞出席第七届政协最后一次主席会议,之后就正式离休了。

虽然已经处于离休状态,但是,他并没有因此减少自己的活动,他依旧是一名共产党员,已经做好了为共产主义奋斗一生的准备,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虽然年纪上来了,不能干一些繁重的工作,可他完全能做一些轻松点的,于是,他全身心的扑到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的工作上面。

2003年11月马文瑞缺氧的情况还在不断地加重,他的病情愈发的严重,可是头脑却更加的清醒,但是,即便身体再难受,他都会不断的激励自己要拼搏,看着他这样,医护人员既心疼又心酸。

对于自己的身体状况,马文瑞最清楚,他知道自己已经时日无多,他已经无法前往其他地方,但是他的思想却已经飞去了自己日思夜想的地方。

11月19日的深夜时分,马文瑞突然醒来,这几日一直昏昏沉沉,今晚难得清醒,他让守在一旁的人将自己扶起来,一时之间手痒,想要写一些什么东西。旁边的人意识到他的想法后,直接将纸贴到硬纸壳上面。马文瑞调动全身的力气,手还是止不住的颤抖,每写一个字他就需要休息良久,可是,即便如此他还是坚持,最后,纸张上出现了断断续续的四个字:“我想延安!!”马文瑞已经努力将字写端正,可他的力气确实所剩无多,这一刻他哪里都不想,只心心念念延安,可惜,他再也没有机会去了。这是马文瑞生前写下的最后一句话!

2004年1月3日6时零6分,马文瑞医治无效在北京去世,享年92岁。

1 阅读:117

历史伟人录

简介:欢迎大家关注历史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