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消息指出,俄军部队已经重新启用退役的130毫米M-46火炮,这是上世纪50年代投入使用的一种武器,堪称是冷战时期的文物。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也曾仿制过M-46加农炮,就是当年著名的59式130加农炮,简称59加。那么,这种老式火炮为什么要在俄军重新服役呢?其中有何过人之处呢?
开门见山,笔者想说的是,这种130毫米加农炮在冷战时期绝非“凡品”。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该炮都是中国和苏联射程最远的地面火炮,甚至要超过苏联陆军口径更大的152毫米、203毫米火炮。
苏联M-46加农炮,是苏联在1946年开始研制的火炮,于1954年正式装备苏联陆军。该炮由B-16/M-36型130毫米舰炮发展而来,后者是苏联海军的主力火炮,拥有身管长(50倍口径)、射程远的优点。M-46继承了M-36的这些优点,尤其是52倍口径的炮管长度(6.85米),在同时代的陆军火炮中非常少见,炮弹初速可达930米/秒,发射普通榴弹都有27.5公里的射程,后期发射增程弹更是达到了38公里的射程。
其实是27.5公里的普通弹射程,在上世纪50、60年代都是非常了不起的指标。要知道,1963年服役的苏联122毫米D-30榴弹炮,发射普通榴弹射程为15.4公里,发射增程弹才只有21.9公里。1955年服役的155毫米D-20榴弹炮,与M-46属于同时代产品,发射普通榴弹射程是17.4公里,发射增程弹是24公里。即使是美国榴弹炮,也远远不及M-46,例如1960年代服役的M-109自行榴弹炮,发射普通榴弹射程也只有18公里,发射增程弹式是23.7公里。
可以说在冷战时期,M-46的射程几乎碾压了东西方所有的地面火炮。其中关键原因,就是当时榴弹炮的身管还不够长,例如D-30的炮管长度是38倍口径,M-109A2的炮管长度是39倍口径。更长的炮管,给M-46的炮弹带来了更高的初速,也因此造就了无与伦比的远射程。
直到1970年代,西方火炮才开始了所谓的“45倍口径革命”,开始普及45倍口径身管的155毫米榴弹炮。进入21世纪后,世界开始流行52倍口径身管的榴弹炮,新一代的自行榴弹炮几乎都是52倍口径身管。而1954年诞生的M-46加农炮,却提前了近半个世纪实现了“52倍口径”,绝对是领先时代的产品。
事实上,苏联在冷战后期推出的2A36和2A65型152毫米榴弹炮,虽然分别采用了54倍口径身管,射程上相对于130毫米的M-46加农炮也没有明显优势(2A65发射普通榴弹射程为25-29公里,增程弹为36公里)。目前俄罗斯陆军的主力火炮,基本还是D-30、2A36、2A65等牵引式榴弹炮,或以这几种火炮为核心的自行榴弹炮。
当然,M-46加农炮也有自己的缺点,那就是比较笨重。M-46的全重达到7.7吨,比同时代的152毫米D-20榴弹炮还重(全重5.7吨),而口径接近的122毫米D-30榴弹炮则只有3.2吨,较新型的152毫米2A65榴弹炮也只有6.8吨。不仅如此,由于M-46加农炮比152毫米榴弹炮的口径小,炮弹爆炸威力也就小了一些。
在越南战争期间,130毫米的M-46加农炮曾被美军认为是“交战双方最好的野战火炮”,并且在溪山战役中给美军造成强烈打击。美军105毫米、155毫米榴弹炮由于射程不足,根本无力还手。但是,侵越美军也指出了M-46加农炮“爆炸破片威力不够”的缺点。另外,M-46虽然炮弹初速高,但也因此弹道过于平直,曲射打击效果不佳,不利于山地作战。
正因为存在这些缺点,M-46加农炮在21世纪后逐步在俄军中退役,转为库存的预备役装备。但是,随着俄乌战争的长期化,俄军在今年春天却重新启封了寿命超过半个世纪的M-46加农炮。
据俄罗斯TOPWAR网站报道称,M-46重新服役的传闻出现于今年春天,最近几个月俄罗斯国防部的文件也证实了此事。俄罗斯国防部发布了好几份文件,涉及到130毫米M-46加农炮的数字统计和火力计算的内容。
那么,老式的M-46为什么重新回到俄军一线呢?据分析,主要有两个原因。
首先,M-46的远射程优势,非常有利于在乌克兰大平原上的反炮兵作战。尤其是在无人机和反炮兵雷达的支持下,老式130毫米加农炮也能发挥更高效率,打击纵深的乌军火炮目标。尤其是对付“海马斯”火箭炮,高初速的130毫米炮弹反应非常快速。俄军大量装备的122毫米D-30榴弹炮由于射程偏短,就很难做到这一点。
其次,M-46能够有效补充俄军火炮的数量不足。由于俄乌战线非常漫长,需要大量火炮填充战线,俄军启用库存的火炮已经是势在必行。尽管130毫米炮弹早已经在俄罗斯停产,但是俄军却能获得大量的外来补给,不需要重新启动生产线。朝鲜方面向俄罗斯供应大量炮弹已经是被证实的事情,其中不仅包括122毫米炮弹和152毫米炮弹,也包括朝鲜仍然大量库存的130毫米炮弹。
从东方援助的大量130毫米库存炮弹,配上俄罗斯退居二线的130毫米加农炮,能够快速形成有效的支援炮兵火力,对于俄军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
相比之下,乌克兰方面也曾经动用过库存的130毫米M-46加农炮,但是同样由于炮弹停产,没有后续补给供应,这些加农炮仅仅是昙花一现就彻底消失。
除此之外,乌克兰目前也陷入炮弹供应不足的困境,由于北约提供的155毫米炮弹不足以支撑大规模战役,美国不得不在全世界搜寻老式122毫米和152毫米炮弹供应乌克兰。由此可见,后勤补给体系对于一线武器类型的选择,也有着决定性影响。(作者:陶慕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