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49年8月,兰州战役结束时,波涛滚滚的黄河下游溺毙了2000余名敌军。
其实敌方最初选定的决战之地是位于离六盘山不远的平凉。只是战略部署以后驻守西北地区的二马为保存实力都各怀私心,谁都不愿意先当炮灰。
所以还未及十天,平凉决战的计划便告吹了。
随着我军的一路西进,国军方面也紧张了起来。
他们匆忙的调整作战计划,企图拖住一野的行军速度,安排马步芳将我方战士诱入兰州,使马鸿逵和胡宗南对我们形成合围之势,好逐个攻破。
除此之外,阎锡山还暗中通电新疆的陶峙岳,以备不时之需。
马步芳听从上峰的的指示,在兰州的布防上下了不小的功夫,他安排了三个兵团的兵力驻扎在主城区,又在城东的远郊处安置了3万人严防死守,此时的兰州城真可谓是固若金汤。
对于国军一系列动作,毛主席和彭德怀是一清二楚的。此时的国共较量的形势已与两年前不同,势如破竹的解放军已用实绩证明了我军如今的战斗实力。
明眼人都明白国军的败局已定,只有委座还在负隅顽抗。
我党上峰对于即将到来的兰州战役的态度是,不怕敌人下重兵防守,只怕敌人主力部队弃城而逃,若他们退回青海,依托着广袤的草原和陡峭的山峰,势必会给我军的解放进程增加难度。
好在二马的战略安排是我方喜闻乐见的。最终的结果也没有辜负战士们的英勇牺牲,1949年8月26日兰州城顺利解放。
只是令人疑惑的是,此战结束以后,我军却没有俘虏到一个团以上的军官,这其中有什么不为人知的内情呢?
兰州战役打响兰州战役开始前,我军做了充分的应对准备,军委各部也万分重视这次行动。不仅安排同志进行了政治动员和组织宣传教育,还为部队将要面对的长久攻坚战提前制定战略部署。
只随军民工这一项就有十五万人,由此可见上峰的必胜决心。
兰州自古就是西北四城的中心枢纽,三面环山,又毗临黄河,作为公认的交通要道,如此举足轻重的地理位置,也是它成为兵家必争之地的原因之一。
为了更妥贴的发起总攻,军委安排一野的三路部队西进兰州,清扫沿途的敌军。1949年8月9日,第十九兵团经平凉向兰西公路进发,率先攻占了华家岭、会宁和定西三地。
10日之后第十九兵团到达兰州城东的定远镇,依令在此驻扎。
第二兵团也不甘示弱,只用了9天的时间便从秦安地区赶到了兰州城南。
沿途的百姓听说是解放军来了都拿起了自己家的工具和粮食,向战士们提供了帮助。
最后的第一兵团进军的过程最为精彩,他们解放了陇西和渭源,共歼敌1400余人,敌军所部都被袭击的毫无还手之力,六十二军的军长还计划围歼盘旋在秦岭的胡宗南。
三路大军的累累战果为后续的总攻拉开了帷幕。
然而正因起步的如此顺利,我军在21日的试攻阶段就因为轻敌和疏于准备而遭遇了挫折。
面对我方的伤亡和损失,总司令彭德怀没有执迷不悟的硬干,而是将行动紧急叫停,根据敌人的兵力部署,重新调整作战计划。
根据我军潜入兰州城内的探子反应的得知,敌人的重兵把守在兰州城的南山位置,此处地势最险,敌军最多。
东西两处的防守最弱,东岗只有一个新兵团,西侧的七里河则只有一个357师驻守。而位于城北的黄河铁桥就是敌军的唯一退路。
兰州黄河铁桥
如此看来攻下兰州城的关键在于城南,防止敌人中途跑路的策略则是对黄河大桥的及时封锁。
毛主席给出的意见也十分乐观,他叫彭德怀做好一次不成就两次,两次攻取不成就三次的心理准备。
总之,我军自上而下都对兰州势在必得。
发起进攻8月25日清晨,我军对兰州发起总攻,驻扎在城外的战士们早已迫不及待了。
随着彭司令的一声令下,同志们都一股脑的向前冲,兰州城内本该寂静的时辰此刻却枪声四起,满目硝烟。
战争伊始,敌我双方都鼓足了士气,端起机枪射向对方。枪林弹雨里,有人英勇也有人落寞。
沈家岭是国军在兰州南山处的第一个阵地,若想进入兰州城内,这里是必经之地,但因其设有重兵,我军攻取也是极其不易的。
这项艰巨又光荣的任务被彭德怀托付给了第四军的第三十一团,首先冲锋的是王学礼非常看重的二营。
战士们都奋勇杀敌不惧死亡,面对敌人的猛烈攻击没有一个人后退。
他们仅用了不到一刻钟的时间就攻破了沈家岭的第一道防线,接着是第二道。
敌人的攻击力对我们越发失去威胁,战士们以为阵地将要收入囊中,就在我们快要冲破最后一道防线时,敌人气急败坏的反扑了上来。
眼见二营的同志们抵挡不住了,团长王学礼下令三营的同志们全体都来支援,可是有援兵的不止我们。
敌人也增派了不少兵力,双方在滚滚浓烟中胶着着,第四军得军长为解三十一团战士得围困又把三十团调来沈家岭协同作战。
交战进行到高潮时,王学礼团长亲自拿起炮弹,带着同志们向前冲。
敌人疯狂得向我军进攻,火力比开始猛烈数倍,我军第三十二团从侧翼攻击敌人,将他们得偷袭计划成功粉碎。
激战至25日18时,我军占领了沈家岭的全部阵地,但也因此付出了巨大的伤亡。
战到最后,第三十一团全团仅剩300余人,团长王学礼和副团长王克忠均英勇牺牲。
而在其它战场上,战士同样是英勇的。
随着营盘岭上的一声巨响,33岁的曹德荣为我党的解放事业献出了他年轻的生命。
当时,敌人在营盘岭上设下的防御工事牢固无比,负责爆破的第十七师七连的战士反复爆破了多次也没有成功。
眼见进攻之事毫无进展,冲锋的四百多名同志马上就要面临敌人的前后夹击。
曹德荣咬了咬牙,拿起25公斤的炸药包冲到了前面,用力拉开了导火索,以身体为饵,炸开了敌人坚不可摧的碉堡,战后,同志们只找到了他的一只手。
战士们借着曹德荣炸出德口子冲进了营盘岭,义愤填膺德与敌殊死搏斗,有的同志将两个手榴弹绑在一起向敌人抛去,十七师的有些连队打到最后只剩下十几人。
饶是如此,战士们也没有退却,他们胸中的烈火早就被点燃了。
直至25日17时,我军已攻上了营盘岭的主峰,在赤诚的爱国之心面前,再坚固的防御也要甘拜下风。
我军在窦家山的表现同样是令人振奋的。经过几个小时的生死较量,第六十三军幸不辱命,将窦家山阵地握在了自己的手里。
此时阵地上的守军已然知道大势已去了,可是面对上峰的命令,他们不得不做无谓的挣扎。
在同志们的通力合作下,我军顺利的打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顺利的把解放军的军旗插在了窦家山阵地的最高峰。
敌军去向窦家山阵地被攻破后,我军扼住了兰州最重要的交通要道西兰公路,切断了敌军从此处逃跑的可能。
负责镇守兰州的敌军总指挥马继援在营盘岭失守后,曾向远在秦岭的胡宗南和携部出走的马鸿逵发电求援,可直到西兰公路被封锁,他也没有等来友军。
此时马继援面无表情的坐在办公室里,他没有说出关于如何应对现状的只字片语。
桌面上不断起伏的手指已映射出他如热锅上的蚂蚁般的心境,身旁的几个副官从唉声叹气渐渐变作低头耳语。
马继援
迟迟未到的援军,炮火连天的门外和逐渐收紧的阵地,都在击溃马继援的心理防线,对于坚守兰州,他已没有任何信心和勇气。
身边的副官在经历了挣扎以后,终于忍不住向马继援开口道:
“总指挥,要不咱们先撤吧,眼看着共产党的部队就要进城了,咱们总不能在这等着被活捉呀。”
此刻,马继援的心里无比的煎熬,若此时自己离开就等于放弃了城里的守军,马家军打死了共军那么多战士,他们进城以后,也许会为难那些残兵,自己也不免背上骂名。
若不离开,共军来了以后势必对他这个敌军头目不会客气,自己的安全又没有保障,很有可能命丧兰州。
经过了不断的取舍,马继援终于想到了一个万全之策。他召集了马家军中所有还未阵亡的团以上的军官开了个会。
外人都以为他是在为将士们做最后的战略动员,鼓励大家与兰州城共存亡。
谁知,会议刚结束不久,马继援就秘密通电马步芳,向他父亲汇报了兰州城的真实情况,并于当日夜里,乘着夜色坐飞机逃亡西宁了。
决战到了最后关头,正在七里河进行阻击的第七师率领着我军的部队奋勇前进,沿途的敌军几近弹尽粮绝,毫无还手之力。
我军还无意从俘虏口中得知,敌方即将抱团逃跑的消息。七师师长听此,一不做二不休,一边向一野司令部报告,一边率军向敌人现存的唯一的撤退通道黄河铁桥追去。
到达指定地点后,战士们不约而同的向黄河铁桥发起猛烈攻击,八连的战士们行动最为活跃。
他们集中了所有的机枪和冲锋枪与敌军对打,用绝对的火力压制敌人的反攻,突击的战士逐渐逼近了黄河铁桥的中心。
争相逃跑的敌人冒着漫天的浓烟大量的涌向大桥,试图趁乱逃命,有大批的逃兵都倒在了血泊之中丢了性命。
但即便眼前的景象是如此的九死一生,仍然有敌军冲向大桥对岸。
突然有一辆装满弹药的卡车在行进的途中被击中,前方的通道也已死死的堵住,一群逃兵都因为没有去路而跌入冰冷的河水之中,被翻腾的浪淹没了。
战后统计才知,葬身黄河的逃兵约有2000人。
向黄河铁桥发起进攻时虽是漆黑的夜晚,但两军交战的过程中的射击与爆炸早已将铁桥沿岸映照得恍若白昼。
经过几小时的激战,我军于凌晨1时控制住了黄河铁桥,彻底切断了敌军的去路。
清晨时候几路大军在兰州城区内顺利汇合,他们与城内所剩无几的守军发生了激烈的巷战,占领敌人曾布下重兵的大部分街道。
多数敌军在解放军进城前都已暗中逃跑,但是我方仍然俘虏了很多国军。
巷战进行到26日10时,城中的敌军都基本被收服,第三军甚至打到了兰州的东关机场,控制了敌军的航路。
随后该军的主力冲过了黄河铁桥,夺取了北岸的白塔山,兰州战役我军胜出。
解放军官兵于当日举行了入城仪式接管了兰州,将城内的岗哨都换成了我军的同志,彭德怀将战果电传毛泽东时,兰州城已解放多日。
兰州一役我军共歼灭马家军1.27万人,俘虏1.44万人。我军共牺牲了8700名战士。
“天安门城楼上一派祥和时,英魂所到之处都是他们用鲜血染红的故土。”
在统计俘虏的数量时,彭德怀突然发现,被关的1.44万俘虏中,竟没有一位团级以上的干部,此事着实令他百思不得其解。
终于在一个月之后的审讯室里,才有一个被捕的下级秘书披露了原因:
马继援
原来在马继援乘飞机潜逃的那天,他给所有团级以上干部开的最后一场会的内容是让他们撤离兰州,以保平安。
就这样,在解放军进城前敌方所有的高级干部都已弃城而逃,俘虏中自然也就没有他们的身影了。
战火纷飞的年代有人为了保命伺机脱身,就有人为了收复山河粉身碎骨,他们流尽的每一滴血都是为了看到更好的中国,黾勉赤诚里,有多少期盼已然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