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主旋律,传递正能量,阅读和分享《山湖纪人之心灵早餐》,让爱和阳光滋润每一颗心灵【总第3719期】
不同年龄段的取舍②
人生在世,岁月更迭。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会不断得到更多新的东西,但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因此,比“取得”更重要的是学会“舍弃”。
那么,在不同的年龄段,最该取什么、舍什么呢?
五十岁:取天命,舍强求
北宋词人柳永,年轻时素有文才,却屡试不中。归根到底,在于他的词风,非当时主流审美。为此,他不仅与主考官辩论,还在一怒之下写词发泄自己的不满。此后屡屡不中,后来由于录取条件放宽,五十一岁的柳永终于中了进士,可是他却始终官运不济。好在后来柳永想开了,他放下“在政坛大放异彩”的执念,专注于写词,最终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婉约派”佳作。
古人常说:“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天命已到时,当修一颗平常心:那些爱而不得的人,就放下吧;曾经追而不得的梦,就看开吧。
人这辈子,别和任何人过不去,尤其是别和自己过不去。
余生,不强求,不留恋,不执念,先尽人事,后听天命,因上要精进,果上且随缘。
六十岁:取自乐,舍纠结
唐代刘禹锡一生,有着一道鲜明的分水岭:30岁前,事事顺心、春风得意;30岁后,颠沛流离、郁郁不得志。他为官40载,却有23年都在被贬官外放。直到晚年时,才被调回了京城。飘浮半生,见惯了人情冷暖、荣辱成败的刘禹锡,终于意识到:争名夺利,都是浮云。于是,他便改变立场、放下抱怨,开始享受生活。
《小窗幽记》说:“老年人要心闲,闲则乐余年。”
六十耳顺,当取自乐,舍贪婪。
不要让闲言碎语,影响自己的心情,也不要让“壮志未酬”,左右当下的状态。可以冲一壶好茶,轻摇蒲扇,感受身边的美好;也可以选一个心仪已久的目的地,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那时你就会明白:放下无谓的追逐,享受够得着的幸福,是如此自在舒畅。
七十岁:取童心,舍悲叹
人生七十古来稀。
古云:“老有少年心,疾病去七分。”
一个有童心的老人,会把生活过得有滋有味,从而焕发青春、收获快乐。反之,若时常郁郁寡欢、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则会暮气沉沉、疾病缠身。
我们虽然无法抗拒生命的流逝,却可以通过养一颗童心,来延缓精神的衰老。
人至暮年,该如何保持童心呢?
①常好奇、多体验。不妨学学摄影,留住眼中的春秋夏冬;或者学跳舞,在每一个日升暮落,翩然起舞。当你能玩、会玩时,生活就会变得丰富多彩,帮你找回年轻时的感觉。
②结童友、拾童美。可以寻一个“忘年交”,和孙辈一起“瞎聊”,一起游戏,感受年轻人的生活方式。也可以重拾爱美之心,管理好自己的体形、面容、精神和气质。丰子恺说:“你若可爱,生活就可爱。”世间从来就没有大人、老人之分,只有长皱了的“大孩子”和“老小孩”。未来养一颗童心,不悲叹,不落寞,傲视生命的界限,感受世间皆烂漫。
生命,每一站都有每一站的风景。
人生最好的状态,便是享受好每一个当下,守护好该取的,放下该舍的。
正如曾国藩所说:“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
往后余生,愿你我能不惧岁月蹒跚,坦然面对所有的取舍与得失,自在生活。
【欢迎转发《山湖纪人之心灵早餐》,与趣者为伍,与智者为伴,与善者同行,我们一起传递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