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之间的关税大战最高可以追溯到2018年。具体来看,美国于2018年7月6日开始对价值34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25%关税,同日中国也对等规模的美国商品加征25%关税。这一系列的关税调整是中美贸易战的开始。
2025年3月3日,美国政府宣布以芬太尼为由对所有中国输美商品进一步加征10%关税。美方单边加征关税的做法损害多边贸易体制,加剧美国企业和消费者负担,破坏中美两国经贸合作基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关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等法律法规和国际法基本原则,经国务院批准,自2025年3月10日起,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商品加征关税。有关事项如下:
一、对鸡肉、小麦、玉米、棉花加征15%关税。
二、对高粱、大豆、猪肉、牛肉、水产品、水果、蔬菜、乳制品加征10%关税。
三、对原产于美国的附件所列进口商品,在现行适用关税税率基础上分别加征相应关税,现行保税、减免税政策不变,此次加征的关税不予减免。
四、2025年3月10日之前,货物已从启运地启运,并于2025年3月10日至2025年4月12日进口的,不加征本公告规定加征的关税。
1. 美国加征关税主要有三个动因:修正贸易逆差、保护本土产业和为联邦政府创收。尽管关税可以作为保护主义的工具,但其经济后果也可能导致美国国内通胀加剧和经济增长放缓。据测算,加征10%关税将导致GDP萎缩0.7%;长期看来,这将使美国经济总量减少1650亿美元。
昨晚美国关税终于落地,美国对中国关税基准从特朗普上台前的19%调整到了34%,在此基础上,加上年内二月和三月因为芬太尼加征的共20%关税,最终对华关税升至54%。但从边际变化来看,越南调整后从不到5%加到46%,欧盟关税基准从3.4%提升到20%。
特朗普于4月2日宣布”对等关税”,幅度超出市场预期。对等关税采用了“地毯式”关税与"一国一税率”相结合的方式,涵盖超过60个主要经济体。我们的计算显示,如果这些关税完全落地,美国的有效关税率或从2024年的2.4%6大幅上升22.7个百分点,至25.1%,这将超过1930年《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案》实施后的关税水平。对等关税或将加大不确定性和市场担忧,并加剧美国经济“滞胀“风险,中金公司的测算显示,关税或推高美国PCE通胀1.9个百分点,降低实际GDP增速1.3个百分点,尽管也可能带来超过7000亿美元的财政收入。面对“滞胀”风险,美联储只能选择等待观望,短期内或难以降息。这将进一步加大经济下行风险,增加市场向下调整压力。
从基本面的角度来说,产生利空影响的是1)机械设备出口,通用设备、工程机械出口依赖度比较高,比如三一重工、徐工机械、中联重科;2)家电行业,对美出口占比比较大的白色家电,比如海尔智家、美的集团;3)高度依赖特斯拉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包括拓普集团、三花智控等;4)纺织、化工生活日用,纺织服装以及基础化工品的影响也比较大,包括万华化学、百隆东方、华孚时尚等;5)对美出口占比较大的消费电子,其实说白了就是苹果产业链,比如说立讯精密、歌尔股份等。 但要注意,关税落地之后,中美之间真正的战场还是在科技(人工智能、机器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