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武/文
胡景翼号笠僧,陕西富平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先进人物。幼怀革命大志,以身许国。参加同盟会后赴日本追随孙中山先生献身革命事业,堪称一代革命英杰。奈天不假年,仅34岁虎遽然谢世。“壮志未酬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巾”良可哀痛。当年陕西靖国军司令、民党先进于右任先生胡将军云:“盖世功名不为王翦,漫天风雨又哭中山。”评价胡景翼生平,颇为允当。
我早年曾一度参加胡将军部,亲挚其人。将军逝世,倏忽一甲子,缅怀六十年前事,犹有历历如在目前者。略述一二,以志追思。
我初到胡部见将军时,他亲挚豪爽地对我说:“我知道你是反抗阎锡山跑出来的,有志气,好样的。”“我这里还需要你这样的热血爱国又有文武才学的好青年,你要帮我好好训练军民,大家同心同德,干一番事业。”其奖掖后进,葆爱青年,志在革命之高尚品格如此。
胡景翼将军生命虽然短暂,但其功业显赫,遗爱流长,将军少时即抱负非凡,大有匡世济时,舍我其谁之慨。不识者竟安讥其少年轻狂。胡将军早年举义于间里,为积聚革命实力,举凡刀客、亡命、会党、道门无不结识。华山聚义,更广交文武英俊,使西北各族汇为一支革命洪流。武昌起义,率先积极响应。赴日本与诸革命先进结交,谒孙中山先生衔命返国发动革命,中山曾以西北革命大事相嘱托。尔后,胡将军讨伐张勋复辟,反对北洋废弃约法,拥护广州军政府,组织靖国军,护法讨逆。尤其是1924年联合冯玉祥、孙岳等发动“首都革命”(又称“北京政变”),一举打垮了北洋直系军阀曹锟、吴佩孚。历史上誉之为北伐之先声。“首都革命”后,胡景翼将军就任河南省军务督办。生聚教训,整军经武,握十万兵符,坐镇中原,西对甘陕,北联京津,东控徐海,南捍皖鄂。同时,拟派专使将中山先生迎至开封,主持国事。并经屈武同志邀请李大钊至开封。通过李约请苏联驻中国大使加拉罕到河南,共商实施中山先生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民党党务及中共领导的工农运动而随之开展。一时胡将军部成为北方革命活动心。各方豪俊,云集中原。如中共北方领袖李大钊以及王若飞、屈武等。黄埔军校生在胡部者徐向前、阎要、杜聿明、候镜如等。民国先进有于右任、李烈钧、杨杰等。他国如苏联顾问西林、日本友人佐佐木、朝鲜革命志士安重生等等,可谓盛况空前。前此,当吴佩孚窃据河南时,康有为曾用“八方风雨会中州”称道吴。吾以为,以此赠吴,实为过誉,以之赠胡,则当之无愧。令人痛惜的是在北方民主革命之关键时刻,中山先生病逝北京协和医院不久,胡景翼将军也薨于河南督办位上,遂成千古恨事。
时人每赞胡景翼将军武纬文经,亦儒亦侠,矢志革命,往无前。此因为其得以建立显耀功勋之一端。吾则以为,胡将军成功之道要在治军严,爱百性,得人心诸大端。其时,列强侵凌,中华面临豆剖瓜分之祸,军阀扰民,百姓陷于水深火热之中。而胡将军痛感时艰,哲死报国救民。治军从政则始终以爱百姓,顺民心为依归。他时时告诫部属,吾人从事革命,以报国救民为职者。不论是做行政,训练军队都必须做到不扰民,得人心,否则,必然失败。得民者昌,失民者亡,乃不易之理。还常以魏微《谏太宗十思疏》中水可载舟亦可复舟的道理晓喻僚属。不意胡去世后,继胡职位的岳维峻竟尽弃将军的明训,不教军队,不讲纪律,糟踏百姓,惹起百姓愤恨,不多时一败涂地,致使胡将军开创的事业败坏无余,深可痛惜。
胡景翼将军治军,纪律严明,对百姓秋毫不犯。此其成功之主要因素,亦为后人所最为景仰者。得民心者昌,失民心者亡。证之古今,无不皆然。
1984年8月于北京